《[三国]焚香祭酒 完结+番外》TXT全集下载_33(1 / 2)
董卓不由又将心偏到了李儒这边。结果刚一回转,就听到江遵说要找崔颂前来对质,不由有些惊异。
江遵竟然愿意跟崔颂对质,难道那策论确实是他所写的?可如果是这样,他又为什么屡次被李儒捉到漏洞?还是说……他和崔颂之间存在不可告人的交易,两人早已串通一气?
江遵并非自大地认为自己不会露馅,也没有跟崔颂串通。他之所以在面见董卓的时候跟他说,自己的策论被崔颂看过,一方面是因为当时他当时被吕布追问,话赶话之下,不得不推出崔颂,好增加说服力。加上那种情况下,董卓不一定会找崔颂过来对质,他便大胆一为,又三言两语地挑拨了两句,让董卓放弃辟召崔颂的念头。
另一方面,哪怕董卓真找来崔颂对质,他也不怕——
他知道崔颂秉性纯孝,这份策论触犯了整个士族的利益,在士族们已经被这策论激怒的时候,崔颂绝不会指出那份策论的真正主人,让自家恩师徒背骂名。所以,不管崔颂对自己盗取何休心血一事再怎么恼火,他也只能替他遮掩,并看在“同门”的份上拉他一把。
哪怕崔颂一时没想通,江遵也有自信说服崔颂帮他。
然而江遵漏算了两点。他没有想到,自己让贺维以“江遵”的名义陷害戏志才的事会被崔颂知道,他也忽略了——就算崔颂为了何休的名声与生后安宁,将真相牢牢封在口中,也有的是办法报复他。
大约是江遵找崔颂对质的行为让李儒嗅到了几分猫腻的味道,李儒并没有像之前那样,第一时间将江遵堵得哑口无言,而是仔细打量江遵的脸,不放过每一个细小的神清。
江遵怕李儒看出什么,不愿李儒盯着他,遂出言挑衅道:“李先生怎么沉默了,不是你口口声声指责我说谎吗?怎么,我要求找人来对质,你反而不敢了?”
李儒没理他,一双狼目一错不错地对着他的脸,直看得江遵心头发渗。
意识到自己非但被李儒牵着走,如今还慑于他的气势,江遵又恼又恨。似是为了证明自己未曾胆怯,他上前一步,厉声道:“若找来崔颂对质,证明我不曾说慌,你当如何?”
李儒敷衍地反问:“你想如何?”
江遵冷笑:“李先生与我,非同道中人。遵不可能与意图陷害我的人共同谋事,你与我,只能有一人留下为太师效命。”
如果不是时机不对,李儒还真想拍拍江遵的肩膀,跟他说:“算了我直接认输把效忠董卓的机会让给你吧。”可惜,就算李儒这么做了,董卓也不会放过他。
他知道董卓太多太多秘密,若不能为董卓用,必定会被董卓杀死。
所以,李儒若想另投明主,首先要做的事便是……
弄死董卓。
董卓尚且不知道自己的“作”会给自己带来怎样的“死”,更不知道他“不得不器重”同时又“有心压制”的第一幕僚此刻正在心里琢磨着该怎么弄死他。
董卓只看着眼前的事。眼见江遵胸有成竹,如果能证明江遵所言为真,李儒的话只是错误的猜测与无礼的构陷,那么,便能借题发挥,拿住李儒的错处,顺势打压他的声望。
因此,董卓即刻道:
“我觉得这是个好主意,文优你觉得呢?清河崔颂为人端方磊落,想来是不会随意说谎的。”
你也知道人家是“不会‘随意’说谎”,而不是“不会说谎”?
李儒一见董卓这模样就腻味得很,董卓心里在打什么小九九他一看便知。
他李儒为董卓鞠躬尽瘁,劳苦功高,以前董卓虽然对他有些防备与猜忌,但至少明面上十分尊重,现在竟连装都懒得认真去装,还为了个不知所谓的黄毛小子算计他?
如何不叫人齿冷!
李儒的怒火节节攀升,他对董卓的最后一点情面被磨了个精光。
或许“下毒事件”是董卓疏远他的导火索,可董仲颖此人,本就是只可共患难,不可同富贵的草莽!
李儒最终怒极反笑:“那便依太师所言。”
第93章 当面对质(上)
当董卓的卫兵找到崔颂的时候, 已是子时,折合成现代计时约莫是十二点。
刚从暖烘烘的被窝里被挖出来的崔颂格外地不爽, 将董卓从头发根问候到了脚趾头。
同榻的郭嘉一样睡眼惺忪, 困乏地呼了个哈欠,套上长袍:“我与你同去。”
董卓的卫兵生硬地道:“对不住, 太师只请了崔士子一人。”
郭嘉有礼地反问:“你们太师大半夜地请崔士子过去,可有说过‘不许他带上护卫’?”
卫兵闻言一愣:“倒是不曾。”
郭嘉轻笑:“那不就是了,我是崔颂的贴身护卫, 同去有何不可?”
如果崔颂现在正在喝水, 估计会一口喷出。
那卫兵有些无语:“你是贴身护卫,怎么会和崔士子共睡一榻?”
郭嘉道:“不时刻贴身相伴,怎么称得上是贴身护卫?敢问军长, 可有哪条律法规定贴身护卫不可以与主君共睡一榻?”
见卫兵答不上来, 又道, “何况这间农舍地方狭小, 我们在此借宿, 只得委屈江士子与我一间了。”
卫兵哑口无言。他们明知对方是在睁着眼睛说瞎话, 却半句都反驳不得。更可怕的是,待仔细咀嚼对方刚刚说的话后, 他们竟然觉得挺有道理。如果不是这人懒得掩饰行止气质,他们差点就信了。
“罢了,把他一起带上。”卫兵什长不想在这细枝末节上纠缠, 痛快地做了决定。
他们戌时三刻收到命令, 去驿舍找崔颂的时候扑了个空, 花了好长时间才在这里找到人。卫兵什长不敢再做耽搁,在他看来郭嘉的要求只是小事,应了也就应了,能请走崔颂、回去复命才是正理。
等到崔颂出门的时候,他特意往貂蝉与戏志才的落榻处看了一眼。
——因为这里只是戏志才临时养病的地方,院子不大,房屋也有限。为了照顾姑娘家,他与郭嘉让貂蝉在唯一的空房歇下,自己二人则是找了附近的农户寄宿。
许是崔颂二人与貂蝉、戏志才的院落离得较远,貂蝉二人又睡得很熟,他们并没有听到这边的动静,仍然户门紧闭,窗屉一片漆黑,不见灯亮。
崔颂松了口气,悄悄加快脚步,将卫兵们往反方向带离。
等崔颂抵达董卓府邸的时候,厅堂内的几人早已昏昏欲睡。
董卓正打着小盹,肥嘟嘟的胖手稳稳地撑着下巴,即将熟睡之际,他的头往下重重一点,立即醒了过来:“谁敢造次?!”
这一吼把厅里的其他人都吓醒了。
董卓怒目圆睁,威武地往下扫了一圈,假装什么都没发生:“什么时辰了?”
站在一旁,因为困倦而神游的侍卫早被董卓的那一声惊雷喝醒,此刻听到董卓的询问,忙看向墙角的滴漏,回答道:“回太师,现在是子时三刻。”
董卓木愣了一会儿,突然愤怒地拍打桌案:“混账!去找崔颂的兵子都是干什么吃的,临近深夜了还不过来复命!”
刚刚带崔颂进门的什长尴尬地上前行礼。
刚刚才发作过一遍,若是高高拿起,低低放过貌似有点说不过去,想到这,董卓严厉斥道:
“你们好大的胆,如此怠慢我的命令,是不是也想怠慢我?”
这一队卫兵仓惶不安,忙躬身认错。
什长解释了其中缘由:“……我们去驿舍的时候,扑了个空……颇费了一番功夫才找着人。”
停顿片刻,又道,
“崔士子还有一‘贴身护卫’,我们夜一并带来了,正在门口候着……”
董卓毫不在意地道:“那就让他在门口候着。”
却是不肯在听什长的汇报,转而将目光移向了崔颂:“你大半夜不在驿舍歇着,跑那么远干嘛?”
崔颂不答反问:“敢问太师找我前来,所为何事?”
董卓也就是随口一问,崔颂不回答他他也不在意,心道这清河崔颂果真没有逢迎自己的意思。
他觉得兴趣恹恹,又想早点去睡觉,索性开门见山,说出了请崔颂来的理由。
崔颂:……
诶,不是——就这点破事,大半夜把人从被窝里刨出来过来“面圣”?
崔颂在心中默默泼了董卓和江遵一盆洗脚水,泼完后不解气,又往江遵脑门上多泼了两盆。
江遵不知道自己在崔颂脑内剧场里的凄惨模样,他站起身,笑容可掬:
“便有劳崔兄弟了……”
崔颂颇有些无语。
这江遵做了缺德事后,一声不吭地拖自己下水……他到底哪来的自信,觉得自己会替他遮掩马脚?
崔颂温吞道:“江士子这话,倒叫我为难了。”
江遵脸色一变。他反应极快,整袖走到崔颂身边,躬身一揖:
“不知道遵何时得罪了崔兄弟,遵在这里赔礼了……只这件事关乎遵的名誉,还请崔兄弟仗义执言,不要因为个人喜恶而刻意与遵为难。”
话一说完,他稍稍放下作揖的手,露出泛着寒光的眼与无声蠕动的唇。
那无声的二字,正是何休。
崔颂觉得十分可笑。这江遵自己德行有亏在先,竟然还倒打一耙,说他因为个人私怨而不愿作证。临了最后,又拿何休威胁他。
他是不想何休因为这些小人的卑劣行径而步上商鞅的后尘,但这江遵似乎没有意识到,此刻最迫切想要遮掩“何休之言”的,不是他崔颂,而是江遵他自己。
李儒虽然没有瞧见江遵威胁崔颂的小动作,但以李儒的心智,能把事情猜到八九不离十。
他见江遵明面上言辞凿凿,细听之下却有几分不合理的生硬,嘲弄道:“这又成了崔士子的不是了?这好的坏的都让江士子你一个人说了。”
见江遵想要反驳,李儒话锋一转,“不过,我看江士子你倒是真有几分可怜。被友人(贺维)负心,被府主(刘曜)拖累,如今,竟然连同门师兄弟(崔颂)都要找你的不快?嗯,可怜,真可怜。连我这等铁石心肠的人都生出了几分怜惜呢,更不用说我们‘仁慈’的太师了。”
李儒被董卓埋汰这么久,也不是吃素的,在讥讽江遵的同时顺带不轻不重地刺了董卓一下,“可见,这说话的技巧尤为重要。说得好了,东施也能成为惹人怜爱的西施呢。”
崔颂差点没忍住笑场,他一直以来对李儒的印象都是心狠手辣、冷血无情,没想到也是个妙人。
江遵皱眉:“李先生,你纵然不信我说的话,又何必如此羞辱于我?”
“江士子误会了。”李儒此刻又露出平易近人的模样,显得格外地好说话。但他吐出口的话语,与“好说话”一词搭不上半点关系,“我只是奇怪——清河崔颂的君子之名闻名遐迩,你江遵到底有何德何能,能让这样一个渊渊君子因为厌恶你而做出蓄意污蔑之事?”
江遵道:“正是因为不解,所以我才直言相问。事无不可不对人言,或许这当中有什么误会?”
言辞间颇为自信,好像他真的身正不怕影子斜似的。
李儒打量了他两眼,又看向另一边老神在在,看他们两个互掐的崔颂,暗道:希望江遵等会儿还能这么自信……这崔颂至今没有多说一句话,分明是在蓄势。他可没有丝毫要帮江遵的意思。
董卓只想这件事早点结束。他不去理会李儒的发言,径直问崔颂:“崔家小郎,你可要想清楚了。如果你因为个人恩怨而构陷另一个士子,不仅会让你的名声染上瑕疵——在我府上扯谎,我也是不会轻饶的。”
李儒诧异地抬头,看向董卓的目光仿佛在看一个傻子。
然而董卓其实并不是真的傻了。他之所以“神来一笔”给崔颂增压,是因为在他看来,一个是即将被他重用,似乎很有才干,但声名不显的年轻文士;而另一个,则是才名远播,但未必有握筹布画之能,也不会被他所用的年轻君子。
一个触手可及,一个不能为他所用,要怎么做要偏袒谁,不是一目了然的事?
至于……若是江遵当真的没有才能,是一个滥竽充数之人?
董卓冷哼。
等确定他真的滥竽充数的庸才,再收拾他不迟。
他董卓能将一个人捧上天,自然也能将他狠狠摔下,从云端丢进泥里。
对于董卓的威胁,崔颂有过耳,没有入心。
他横任他横,反正……明日乱葬岗见。
崔颂眼也不眨地道:“太师和江士子误会我的意思了。”
几人朝他看来。但见崔颂神态自若,毫无遮掩地丢下一枚重磅炸弹。
“几位不知,颂于几个月前伤着了头,有些往事记得不甚清晰……”他“歉然”一笑,“是以,江士子要我作证一事,确实有些为难。”
江遵先是一愣,随即便是一喜。
不管崔颂说的是正是假,这事都对他有利!
李儒狐疑地打量崔颂,不知道他是真的失忆,还是改变了主意,向江遵做出了妥协?
崔颂当然没有向江遵做出妥协。他之所以不直接公布江遵的恶行,一来,时机未到,二来,就这么揭破他的谎言,给他个痛快,未免也太便宜他了。
第94章 当面对质(下)
如果在这个时候揭露江遵的恶行, 董卓或许会因为被愚弄而恼羞成怒,把江遵处以极刑, 但也仅限于此。同时, 失去“新欢”的董卓,极有可能再一次地把目光投回戏志才的身上, 这不是崔颂想要看到的。
何况,打老鼠怕碰倒了瓷瓶。此时公布真相,江遵势必会狗急跳墙, 攀扯他与何休, 惹来麻烦。不如先把老鼠赶进另一个没有瓷器的房间,这样便不会束手束脚,陷入被动。
崔颂索性顺水推舟, 先给江遵判个死缓。要他给江遵作伪证, 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江遵误解了崔颂的意思, 以为他改变主意, 决定帮助自己。
在暗自松了口气的同时, 他故作沉痛道:“没想到竟是这样, 崔兄弟你……”
崔颂不想看他的表演,也不想让他太过轻松愉快, 转折道:
“不过,若要证明这份策言是江士子所作,倒也不难。”
“如何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