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51(2 / 2)
r沃尔夫是一位犹太化学家,他在世时从废铁渣中提炼出铁,从而成为百万富翁。
和瑞典化学家诺贝尔一样,积累了大量财富的沃尔夫先生去世前将其大部分资产捐赠出来,设立了沃尔夫基金会,每年表彰物理、化学、数学、医学、农业、艺术等领域的科学家及艺术家。
在数学界,获得菲尔兹奖沃尔夫数学奖阿贝尔奖的数学家通常被誉为“大满贯数学家”。
沃尔夫基金会总部设在耶路撒冷,以色列总统宣布:“本年度沃尔夫奖颁出五个奖项,共授予九位科学家、艺术家,他们是”
“物理奖,艾利克斯乔罗亚先生、尼古拉斯恩佐克先生。”
“数学奖,沈奇先生、爱德华威腾先生。”
今年没有设立沃尔夫化学奖,或许是沃尔夫基金会认为今年没人有资格获得化学奖吧。
国际上每个学术组织、基金会的评奖标准各不相同,有人认为沈奇、威腾在物理上做出了卓越贡献,提名他俩参选诺物。
沃尔夫基金会认为沈奇、威腾的研究领域更偏向数学,所以颁发给他俩沃尔夫数学奖。
沈奇、威腾都拿过菲尔兹奖,两人的收藏品中均缺少沃尔夫数学奖。
沃尔夫基金会颁发数学奖的理由是:“鉴于沈奇先生在数论、代数几何、泛函分析、偏微分方程等多个数学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以及爱德华威腾先生在数学物理、拓扑结构等方面的显著研究成果,授予沈奇、爱德华威腾沃尔夫数学奖。”
不早不晚,恰好这个时候颁发沃尔夫数学奖给沈奇、威腾,肯定是和ns方程的解决有一定联系。
除了考虑千禧难题个案,沃尔夫基金会数学评选小组当然也考虑到沈奇、威腾在其整个学术生涯中的研究贡献。
ns方程是千禧难题之一,美国克雷研究所为其设置了100万美元的奖金。
沈奇之前在美国工作时,曾先后两次领取了克雷研究所共200万美元的奖金。
这次的ns方程100万美元奖金,沈奇就不亲自去美国领取了,威腾这段时间正好回美国过圣诞节,由威腾去克雷研究所收钱。
“沈老板,牛啊,三十岁不到就获得了沃尔夫数学奖,你离数学大满贯只差一个阿贝尔奖。”周雨安说到。
在人们的印象中,沃尔夫数学奖通常颁发给五六十岁、七八十岁的老爷子。
但这只是惯例,不是明文规定,沃尔夫数学奖并没有最高或最低年龄限制。
“你也可以啊老周,被提名为拉马努金奖候选人。”沈奇说到。
ns方程项目组的四位成员均有收获,沈奇、威腾被提名为诺物候选人,并已获得沃尔夫数学奖。
周雨安被提名为拉马努金奖候选人,有望获奖。
萧俊龙被提名为陈省身数学奖候选人,他获奖的希望极大,国内没几个强力竞争对手。
沃尔夫数学奖的颁奖仪式将于下个月在耶路撒冷举行,沈奇、威腾有权拒绝领奖,不过他俩都没这么做。
所以这已是既定事实,系统承认了沈奇的这个成就:“新成就宿主以最年轻身份获得沃尔夫数学奖,基础奖励100万学霸积分,乘以数学主天赋20,最终奖励200万点学霸积分。结余53692488点学霸积分,请宿主确认。”
只差几百万学霸积分,就能满足6000万点的晋升数学15级条件。
正好,faster项目组近期取得了一项新的研究进展。
汤元整理好研究报告,拿给沈奇过目。
“不错啊,纳米非晶材料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辛苦了汤元,走,去实验室看看。”沈奇来到物理实验室,还是得确认一下实际成果。
484章 你不可能做到让每一个人满意
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新技术的发展主要是基于各种晶体材料金属、半导体等的应用,晶体材料的性质可以通过改变它们的微观缺陷结构或微观化学结构来调控,但这对于当前的非晶材料而言是难以实现的。
所以纳米结构的非晶材料意义重大,它在理论上可以通过引入大量的非晶非晶界面,来改变非晶材料的微观缺陷结构或微观化学结构,实现对其性能的调控。
沈奇眼前的样品是在不同压力下制备的scfeng样品。
由于电镜的观察区域非常局限,更有说服力的证据来自同步辐射x射线散射实验结果。
沈奇凝神研究实验结果:“三种不同压力下固结的ng纳米结构非晶合金材料的sa曲线x 射线小角散射的数据很漂亮嘛。”
实验结果显示,幂律组分是由于ng样品内部无规则的电子密度波动及表面粗糙度而引起的,但叠加其上的驼峰符合ng具有两个不同密度区域组分的结构模型,as正电子湮灭谱的测试结果同样符合这个结构模型。
“到这一步,可以先整理论文了,as对ng中的自由体积研究,咱们下一阶段搞定。”沈奇做出指示,随后了解到faster项目组11位成员在这个具体项目中,各自做的贡献。
贡献最大的肯定是沈奇,这是11位成员达成的一致意见。
沈奇问心有愧,就这个scfeng的项目,他其实没投入多少精力,去年一整年他的主要精力放在了ns方程、陪产练娃等业务上。
但群众的意志不可违背,大家都说沈奇居功至伟,那咋办,只能尊重民意。
scfeng项目的实验数据非常丰富,这篇论文虽未开始起草,但基本上已经算是写完一半了。
faster项目前面已报道的几个成果,大家皆尝到了甜头。
这个项目俨然成为了聚宝盆,或者说是孵化器。
做实验产出论文申请专利继续做下一个新实验,如此循环,非常良性,喜闻乐见。
在这种良好的大环境下,faster项目组成员当然人人都想在论文上署名。
国际上的权威期刊,论文标题下的作者署名坑位一般最多只有六个。
算上沈奇,faster项目组有12人,如何分配论文署名坑位比较合适
沈奇的原则是一看贡献,二是轮着上。
即将起草的scfeng论文,沈奇众望所归的占据了一个署名坑位。
汤元是副组长,劳苦功高,为沈奇分担学术压力最多的人就是他了。
并且汤元已在凝聚态物理圈子里打出了一点名气,沈奇将第二个坑位给了汤元,指定汤元为通信作者。
过段时间论文定稿了,汤元的名字后面会添加一个特殊记号,并在论文中留下他的个人工作邮箱。
杨定天是沈奇任命的项目组首席实验员,他已博士毕业,他有个坑位。
剩下三个坑位给了其他三位研究员,还剩六位研究员这次署不上名,他们的名字将出现在论文“致谢”版块,证明他们参与了此项目。
scfeng之后的新项目,暂定为“as对ng中的自由体积研究”。
在新项目中,致谢名单中的名字将会轮换。
当然了,出工不出力的人,永远上不了论文署名作者名单。
faster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