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18(2 / 2)
沈奇笑了笑,进入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承上启下,这部分内容以沈奇总结出的凝聚态物理普适性规律为基础,以复杂氧化物为例,阐述了怎样通过数学物理模型描述一类相变机理。
这时现场气氛活跃起来,物理界同仁们兴致勃勃,数据、图表、图样对他们来说无比亲切,这是他们最熟悉的东西。
当沈奇讲到“沈奇相变规则”和“沈奇方程”时,全场爆发热烈掌声。
大家发自内心的喝彩,听懂了,很精彩,沈教授超牛。
有些同仁刚从美国出差回来,他们知道常春藤那些学校的最新版凝聚态物理教材中,已经加入了“沈奇相变规则”和“沈奇方程”。
“牛,这个是真的牛,我上周在哈佛访问交流,他们的物理讲师在课堂上,提到了沈奇相变规则、沈奇方程,说这是重要考点。”一位物理教授对身边伙伴小声说到。
“这考点挺难的。”身边伙伴为美国的物理系学生感到担忧。
沈奇的报告进行了2个多小时,他正在论述第四部分,基于拓扑学的研究方法,描述非晶合金的微观结构特性,“综上,不均匀性是非晶合金研究的灵魂所在,在非晶合金长程无序的特征中,隐藏着本征的不均匀性和有序。我和我的团队,找到了隐藏的秘密。”
“请看大屏幕,以典型的钯镍铜磷非晶合金为例,基于实验与理论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模式,我们发现了其微观机理,这些短程序的多面体团簇结构在空间的连结,构建了非晶结构的中程序,通过局域五次对称性处理,我们证明了非晶结构在纳米乃至微米尺度上的不均匀性。”
“最后几分钟,我说说本次报告的第五部分。”
“第五部分其实就是总结,一条普适性理论原则、一条相变基本规则、一个基础数学物理方程以及一条微观结构定义性描述。”
“这就是我几年来在凝聚态物理方面的全部心得体会,上万页的草稿、超过一千次的实验和计算机模拟,大量工作最终归纳为屏幕上的三句话和一个方程。”沈奇很有感触的说到,引发台下来宾的共鸣。
“我永远记得我的物理导师爱德华威腾说过的一句话,当然了,这句话的原创是爱因斯坦。”
“物理学家的无上考验在于达到那些普适性的基本规律,再从它演绎出宇宙。”
“我的报告完毕,感谢聆听。”沈奇鞠躬致谢结束报告,不多不少,整好3个小时。
掌声雷动,好评如潮,来宾们纷纷称赞:“鸿篇巨著,意义重大。”
会后,沈奇见到了崔教授和朱主席,大家亲切交谈。
从事凝聚态物理研究的崔教授对沈奇说到:“你这部凝聚态物理综述,具有里程碑意义,非常震撼。”
朱主席说到:“沈奇,你这是构筑理论体系,但不是那种缥缈虚无的理论,被广泛验证之后将具备极高的应用价值。”
“谢谢两位前辈的肯定。”沈奇和两位诺奖得主算是接上头了。
“得推荐一下。”朱主席对崔教授说到。
“那是必须的。”崔教授赞同。
于是朱主席、崔教授将沈奇的名字推荐到了瑞典皇家科学院。
诺贝尔奖有一套严格的推荐、评选程序。
物理学奖、化学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评定,其他四个奖项由另外的机构评定。
诺奖评选委员会不接受自荐者,具备推荐资格的人群为:先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诺贝尔奖评委会委员、特别指定的大学教授、诺贝尔奖评委会特邀教授。
就物理学奖来说,每年9月至次年1月31日,瑞典皇家科学院接受推荐者名单。
2月1日起,瑞典皇家科学院对推荐候选人进行筛选、审定,工作情况严加保密。
10月中旬,公布各项诺贝尔奖获得者名单。
每年12月10日是诺贝尔逝世纪念日,在斯德哥尔摩和奥斯陆和平奖由挪威议会颁发分别隆重举行诺贝尔奖颁发仪式,瑞典国王及王后出席并授奖。
现在是9月,沈奇被两位华人诺奖得主提名为诺贝尔物理学奖候选人。
今年12月10日的诺奖,是表彰今年2月1日之前的提名候选人。
沈奇将要冲击的是明年12月10日的那次诺奖。
中国物理学家大会结束后,沈奇公开发表了500多页的凝聚态物理结构性研究综述,预印在arvix上。
实体方面,因为这部大作的页数太多,沈奇委托德国斯普林格出版集团,帮他整理编辑为一部物理学术专著,在中国之外的全球领域内出版发行。中文版的出版发行委托燕大出版社搞定。
大家想看免费的,那就登陆arvix查阅电子版,想买本实体书收藏,那就掏几个钱意思一下。
凝聚态物理结构性研究综述中的一条相变基本规则、一个基础数学物理方程,已被国际物理界验证并认可,沈奇相变规则、沈奇方程进入了美国大学教科书,这已是事实。
一条普适性理论原则、一条微观结构定义性描述,需要给国际物理界一些时间去验证。
最关键的是瑞典皇家科学院那几位评委的态度,沈奇也不知道评委是谁,等着吧,该来的总会来。
422章 增选院士大名单
崔教授、朱主席推荐沈奇为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候选人,沈奇也不能亏待两位老爷子,他请两位诺奖得主吃了顿饭,以表心意。
吃饭是次要的,重在交流。
崔、朱两位老爷子年纪挺大了,但相比于另外四位华人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两人算是年轻的,他俩身体健康,能吃能喝,嚼的动牛排,还能喝点红酒。
另外四位诺奖得主最年轻的也接近90岁高龄,他们在家颐养天年,不便露面。
沈奇二十几岁获得菲尔兹奖,明年将冲击诺奖,两位老爷子对沈奇赞誉有加,中国物理界需要有接班人扛起新时代的大旗,他们觉得沈奇是最合适的人选。
崔老爷子抽烟,他抽了一辈子的烟,戒不掉,他点燃一支烟,说到:“我出生在农村,从小下地干农活,但学习成绩没有耽误,数理化、中文英文经常考满分。我干过农活,动手能力强,喜欢做物理实验,一做就是一辈子,做实验比抽烟更上瘾。”
“崔老也是学霸啊,厉害了。”沈奇跟崔教授其实有点交集,他在普林斯顿当数学教授时,崔教授在普大物理系当教授,两人也算是有普大背景的校友。
曾在美国能源部门身居要职的朱主席出生于美国,他全家都是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