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仙侠修真 >这个天国不太平 > 分节阅读 222

分节阅读 222(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与此同时,张光第也含着憋屈的眼泪,磕头谢恩:他因畏战,被免去庐凤道员之位,贬为庐州府同知。

张光第想不到,一天之内,世事剧变,他竟然会成为李鸿章的下属,欲哭无泪,想死的心都有了。不过,形势如此,圣命难违。

圣旨下发的第二天,他便急匆匆地从稍微安全的含山城来到和州州城拜访李鸿章。

“渐甫贤弟啊,此番真是恭喜啊张某早就说过,渐甫贤弟才华横溢,知兵事,如今果然一遇风便化为虎。万岁爷真是知人善用。”张光第强自忍住,谀笑着讨好李鸿章。

“哪里哪里,都是抚台大人提携,万岁爷洪福,才让本官立了些许功劳。还要多谢张大人一路扶持才是。”李鸿章心中充满快意。

“渐甫贤弟啊,您身为庐凤道员兼庐州知府,日理万机,非常需要校看时辰,为了更好地围剿长毛贼寇,还请大人收下此表。”说完,张光第有些肉痛地奉上他把玩许久的西洋金表。

“张大人见外了,如此贵重的西洋宝物,如何使得本官不能收啊。”手中却跟以前的张光第一般,早就将金表抄在手里。宝物送而复返,还发挥了作用,李鸿章心中的酸爽,其实用言语能形容

见李鸿章这般作态,张光第心中早不知如何暗骂,表面上却喜悦连连,胖脸上笑得眼睛都找不着了:“渐甫贤弟,听说您合肥老家的家产全被长毛贼兵抄没,为兄恰好手头上有些积蓄,送些俗物,还望渐甫贤弟不要推辞”

说完一拍手,门外几名亲随挑着几担子白花花的元宝,怕是有三四千两之巨。此刻的张光第,脸上笑得肉都在抖动,到底是高兴还是心痛,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李鸿章却满面春风,一把抓住张光第的胖手,笑了:“张大人忠君爱国,是为我辈楷模啊来人呐,还不快将张大人捐献的团练兵饷好好收下。”转头又朝张光第道:“多谢张大人”

见李鸿章将自己送他私人的财物变成了自己捐献兵饷给他兴办团练了,张光第笑都笑不出来了:也太欺负人了

不过,面上,却又是一副猛夸,但心中,暗恨不已。

不管怎么样,李鸿章算是一步登天,飞黄腾达了。

第396章 急于应对南王燕王的杨秀清

太平天国,天京城东王府。

一年多一直处于深宫的杨秀清,看起来有些面色苍白。此刻的他,可谓心急万分。

南王冯云山不接受他的传召,如今已经明显是自立门户了。

杨秀清数次向天王洪秀全进言,要求天王下诏,直接宣南王率部来天京述职,接受封赏。虽然明知道冯云山不会来天京,但至少让天国诸多将士,特别是那帮广西老兄弟,看到他背弃天王,叛出天国的丑陋面目,从大义上让其处于不利地地位。否则,如今很多广西老兄弟,像胡以晄等人,还认为南王从没脱离天国,只是有什么不得以的苦衷呢。

杨秀清甚至怀疑有些基层的广西老兄弟,还抱有南王在两广老家发展壮大,什么时候,他们还可以返回老家风光一番。

因此,杨秀清要以大义的名分,逼迫冯云山表态。只要天王下诏让其到天京觐见,不管他来还是不来,一切都能让天国所有人明白他的居心。

可天王却担心与南王闹翻,置之不理,只是要求杨秀清抓紧时间攻破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扩大天国地盘,同时,让杨秀清处理燕王秦日纲之事。

杨秀清知道,天王也察觉到秦日纲的自立之心,便让自己收拾好这个烂摊子。

想到这,杨秀清又是一阵郁闷,想不到,自己稍微没防备,将秦日纲放出去,便造成这般情况。还是身边能打仗的将领太少啊最近发现的那个跟自己同龄的叫李秀成的小将,倒是值得好好留意,自己将之好好培养一番,将来可以大用。

不过,这秦日纲还真是喂不熟的白眼狼竟然跟那冯云山一样,也有自立之心如今呆在辽东,攻占了几处州县,站稳了脚跟。就看下一步,清妖如何应对。一方面,杨秀清希望北伐军能不断壮大;另一方面,又希望能被清兵击败,但最好能让朱锡琨他们率领一支有生力量逃回天国。这是个十分矛盾的心态。

但不管如何,杨秀清都不希望,北伐军中的太平军精锐,脱离自己的掌控。

不过,这秦日纲看似忠厚老实,实则奸猾得很。

唉前有焦亮,再有冯云山,后有这秦日纲,竟然不断想独立出去,自立为王。杨秀清一片窝火,原本,这一切都属于天国的,属于天王和天父,也就是自己的。

想到这里,杨秀清命人唤来曾钊扬、卢贤拔、陈宗扬、何震川、黄维江、刘绍廷、吉成子、傅学贤等八名留在东王府的亲信,一起商议如何处理冯云山与秦日纲之事。

四人很快便来到东王议政大殿。四人均是杨秀清心腹,杨秀清当即将自己心中的疑虑道出,问道:“众兄弟,如今之计,该如何对待南王和燕王才好”

曾钊扬眨下眼睛,他与南王极为熟悉,天国初期的各县檄文和规定,都由南王一手编制,而他,也都参与其中。因此,对于南王的才华,他很是钦佩。

想到这,开口道:“东王九千岁,南王即便有自立的心思,但一直并未公然宣布脱离天国,可见其还看重大义名分,何不以此为契机,让天王下达诏书,先封其为八千岁,再以天王四十大寿的名义,共邀各广西老兄弟齐聚天王府庆祝,邀请南王一道来天京。料想他不敢不来非迫不得已,钊扬认为还是不要撕破脸面为好。”

“至于秦日纲,孤军在北地,且有朱锡琨黄文金两人在,多少能制衡于他。职下认为可双管齐下,一方面直接下令让秦日纲率北伐军一路向南,回击直隶,同时从天京派出一支劲旅北上接应;另一方面,可以委托南王派水师前往辽东,将之接应回长江一带。”

不得不说,曾钊扬眼光是好,但想得太理想,一切都建立在原来的对冯云山的印象中。他可能想不到,北伐军之所以出现在辽东,便是讨虏军水师将之丢在那里。

“不可曾丞相此言谬也”说话的却是一直在东王身边的镇国侯卢贤拔。

卢贤拔在紫荆山区时代便加入拜上帝教,也是教中的元老。他粗通文墨,曾与洪秀全、冯云山一道编撰天条书、三字经等教众书籍,一向为东王杨秀清看重,之前出任秋官正丞相,本月刚受封镇国侯。

他担心东王听取曾钊扬的意见,忙上前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