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48(2 / 2)
“许阳,你一进入军总部,我就提醒你要注意,可你抱着侥幸心理一意孤行,中间被我训过后收敛了,但是后面又想重蹈覆辙。”许邦国说这些的时候,有些伤感。
许阳却脸色大变,看了眼身旁的许星,当下尴尬道:“爸,好好的你说这些做什么。”
许邦国不理会他,继续警告着:“再这么下去,你早晚都要栽跟头。”
许阳听到这里,心里一惊,也没有再接话。
许邦国见他意识到问题,就叹道:“今天这事正好给你敲个警钟,过去的那些,只要我没倒你就没事,但是往后你必须谨慎,学学许星,时刻保持自律。”
许阳听了老爷子的话,松口气,尽管后面两句让人不痛快。
“爸,我知道了。”
然而许邦国听了他不咸不淡的语气,却很不放心,不过他也知道老大爱面子,尤其是在老小面前,也就不再多说。
中午一家团聚吃了午饭后,许家两兄弟就返回了大院。
樊良圣接到电话,立刻悄悄赶了过来。
一进门,他就连忙问着许星,“参谋长怎么说有什么指示”
许星见他一脸焦急,看着自己的眼神也满是期待,仿佛抓住了救命草一般,不禁有些怀疑他听了老爷子的意思,能不能受得住
而他的沉默对樊良圣来说更是煎熬,当下就急了,“许主任,你倒是快说啊,参谋长到底打算怎么办”
平日里的冷静此刻一点也不复存在。
该说的终归还要说。
许星起身,看着他认真开口:“参谋长的意思是让你按兵不动。”
“什,什么”樊良圣一个趔趄就歪倒在沙发旁,还好及时扶住了才没有倒地。
“樊主任。”许星连忙上前想扶起他,果然难以承受。
樊良圣摆摆手,“我没事”
参谋长的意思是让他坐以待毙吗就怕还不止如此。
想着,他就斜坐在沙发上,慢慢低下了头,内心十分的绝望。
果然,这一关自己真的就过不去了。
第640章 三管齐下
许星见此情形有些不忍,可是他不了解具体情况,实在是帮不上忙。
“樊主任,这件事到底严重到什么程度”他试着追问情况,想想办法。
樊良圣一听这话,就知道许邦国到目前为止还是没有和他们透露这件事。
那他自然也不能说,不敢说。
“许主任,这事你还是不知道的好。”他幽幽回了一句,就起身想要离开。
许星却急忙唤住他,“那些子弹到底去哪了”
从南院回来的一路上,他都在思考这个问题,最大的可能就是去了国外。
要真是如此,这一关怕是真的走不过了。
樊良圣没有给出答案,只是接道:“许主任,你一直谨慎、自律,一路走来都滴水不漏,眼下更没必要趟这趟浑水。”
说完,他就踏出许家,一路踉跄地回了樊家。
同一时间,胡庆国也在许阳家里了解情况。
听说了老爷子的意思后,他也十分震惊,“参谋长是放手不管了那樊良圣可就完了”
不仅樊良圣,还有其他相关的人,而且他总觉得这事没这么简单。
上午开会只确认了小组人员,具体的内容和方向还没说,但是郭部长都宣布亲自坐镇,这事可能就复杂了。
胡庆国再次确认着:“参谋长还有其他指示吗”
他是纪检部的主任,却偏偏又和许家是姻亲关系,公与私从来都难兼顾。
这其中的利害关系,处理上稍有不当就是大麻烦。
可眼下参谋长却说放手不管,这倒是替他解了围。
只所以他必须确定才行。
“没,老爷子只说了不动。”许阳回着。
确认过后,胡庆国终于松口气,既然许家不管,那他也就不用为难了。
下午,军总部一上班,郭建山和郑老就喊了专项小组开会。
会议室的大门一关就把军总部隔绝成了两个世界。
外面的人或紧张煎熬或翘首以盼,所有人都紧盯着会议室,等着它再次开门。
终于,两小时以后,会议室的门开了,郭部长和郑老招呼一声就回了自己的办公室。
而郑老则带着一脸凝重的胡庆国往纪检部走去。
边走,他一边交待:“胡主任,按照我们开会所说的方案,立刻去忙吧。”
“好,我这就安排下去。”胡庆国连忙点头称是,后背更是冷汗连连。
他终于明白参谋长为什么会撒手了,因为根本抓不住。
上面的三位恐怕什么都知道,所以早早就想好了对策,才会在会议一开始就直接给出了三个方向,而且还要求同时进行。
根本不用大家商量,或者说是没得商量。
明显的有备而来。
脑海翻涌着这些的时候,胡庆国几人已经走到了纪检部。
他迅速安排了三组人,一组负责到下面连队核查子弹情况,一组去基建部调查矿山开采,最后一组联合兵工厂严查轻武器出口这一块。
三管齐下,而且都是即刻行动。
胡庆国安排的时候,郑老就坐在旁边看着、听着。
等到大家散去,他才微笑道:“难怪部长和两位副主x都对你很是夸赞,纪检部的办事效率是高,胡主任领导有方啊。”
“哪里,三位领导谬赞了,是他们领导有方,我不过是听令行事,呵呵”胡庆国立刻微低着头应话。
尽管知道是场面话,他心里还是有点欢喜。
至少眼下郑老对自己的工作还算满意,否则就连句场面宽慰的话都不会说。
“你别谦虚。”郑老眯起了眼,“上午我们私下聊天时,大家都说一些部门领导里就你最能看清形势,不糊涂。”
他说这话时,表情很温和,仿佛一个邻家爷爷一般。
然而胡庆国却是心里一惊,如芒在背。
这是在敲打,不,是明着警告自己,不要犯糊涂认不清形势。
他当下应道:“谢谢领导对我的信任,这句夸奖我会一直刻在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