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21(1 / 2)
强,资金底气不足,就缺少了美国财阀的效率。电动车、制药、投资依然是泾渭分明。”
“我就想过,整合成一种囊括了各领域产业,和银行金融体系的财团模式,把企业之间的风险单一承载,变成为集团合作的共担。”
杨铭在美国也不是白待的,他见识过花旗这类财团的运作,企业和企业之间的联合抗压能力强大,这模式让他很欣赏。
他支持李薇,当然也有这种长远眼光
得知了杨铭的实际想法后,李薇想着:“你想要联合自己的事业,在这基础上做大嗯这相当有远见”
“所以就看你怎么决定了。”杨铭希望她能够在银行得到更高的权力,作为自己大集团的资金后盾。
李薇思索一小会后,没有作出回答:“这笔钱先别草率现在快起床,跟我去银行”
“要迟到了。”杨铭终于意识到。
“我早就说过的”她去帮他找衣服。
杨铭穿裤子:“谁让你故意在我面前这么诱人。”
“别说了快点啊亲爱的”她笑着推他去洗手间,给他准备牙膏牙刷,早餐也没得吃了,车上解决。
在车上李薇给他讲一些个人想法。
她说了自己的计划:“我认为东行目前最理想的目标是南方银行,如果要推动投资兼并,这两家是最符合发展前景的。”
“南方银行”杨铭好像听过。
“南方银行是h股上市的前辈,在私人银行业务商发展得很好,而我们东行的强项是对公业务,我们两方能优势互补。”
“它们流通市场的股份很多,近期我发现它们经营有些低迷,董事会也讨论过,双方也都有意思合作,从二级市场入手是个好办法。”
“倘若能并购成功,对公对私业务都是强强联合,它们管理的资产能超过两万亿,两家市值会达到1400亿,能跻身全国前十四位。”
再往前,就是平安、光大这些老牌的股份制银行,还有那雄踞前五的国有银行,能够做到这地步很强了。
“可以啊我支持扩大”杨铭就喜欢做大,他想要持股更强的银行,这才能匹配他国际化发展的图景。
因为他的发家手段就是从银行手里拿钱,职业习惯让他一直对银行这机构、对它们掌管的资金充满了歪念。
银行的钱不是自己的这是普通人的思想;银行就是自己的提款机那证明你小有成就;银行要为我服务这才算是有本事了
从整体上来说,银行喜欢规模庞大的跨国企业伙伴,企业则有了稳定的大银行资金来源这是双赢
李薇明白的:“谈到歪门邪道,没有人能比你聪明的不过这具体的计划,你还得要跟其他股东商讨。”
“我会说服他们的”杨铭感觉东行并购扩大后,对自己的事业帮助更大,相当支持。
“嗯”李薇支持他,作为东行大股东,规模再扩大了,对他企业运作所需要的金融帮助,好处更多。
寡头联合成的财团模式里,少不了中流砥柱银行的支持,杨铭想要搞产业联盟,想跟上国际化步伐,支持东行并购会是高明的一招。
s:为什么更新慢因为完全没存稿了
第244章 李薇的选择
他最终是赶上了点,携着姿态端庄的李薇步入东行总部。
“我说了没迟到吧”杨铭笑着抬手看表。
“就你贫”她嘴上埋怨,只是听起来都带着宠爱的意味,手牵手的抵达了东行大股东们的会议室。
“杨先生”
“李女士”
熟悉的人纷纷问候,杨铭也笑着招呼一番后才找地方坐下。
会议开始了,这次他很想要知道,东行对io的期望、股东的心理。特别是对io中指定购买股份的规定。
在io之前,杨铭通过不同企业持有的股份就不再分散,它集中起后成了明显的第三大股东,他的表态会有很多人注重。
加之最近杨铭产业的成效也不能让人小瞧,其余股东们都想知道他对东行有什么计划。
杨铭就坦白道:“我是希望能够通过非自然人途径在io中购买股份,我看好当前东行的模式。”
东行董事长张文华问:“先生希望的程度是多少呢”
“如果谈得顺利,至少20个亿。”杨铭没有拐弯抹角,在现场的不是董事成员就是股东代表,是最高决策层了。
所以他这二十亿出口后,众人都有点惊讶,东行预计io大约75亿港币左右,他这就吃掉这么多。
这种表态对于公司其余股东是一种良好信号,通常来说,在io中如果能有知名企业大批购买,将是个振奋市场的利好。
有大股东这种保证,股票发行就稳了很多。但也有代表考虑更远:“杨先生恐怕是需要对东行有新的执行要求吧。”
杨铭环视大家一周:“作为股东这么久,大家都明白我也是冲着能让东行更扩大的目的,是提高我们的利益。”
在座的都认同,他是比较积极的大股东了。
“如今上市是个契机,中小型银行业目前遇冷,政策变严,虽然还没有波及到我们,但没有进步就是退步,我们应该寻求办法扩大。”
说完杨铭看了身旁李薇一眼,这些可都是她教的。
“你们都有过讨论的南方银行,我认为相当合适对私和对公两项业务重整成为我们更大的竞争力,如果你们有决心,我就有资金。”
李薇也看着他点头,这是夫妻俩商量好的。
“所以我想知道,你们有没有决心做大如果有,我能够在更多的范围投入资金,我透个底,我能够使用至少两百亿来操作。”
东行想要扩大,内部讨论过很久了,它们在对公业务上做得很出色,但在对私、高净值私人银行上就相对弱项。
一直以来高层都希望能弥补企业弱势,但自己一点点发展,需要时间、人力等各方面从基础开始,远不如收购其它银行。
现在杨铭直言他有这么多资金来操作,这释放了一个大信号:东行面对了一个要么快速腾飞,要么保守低迷的机遇
这场讨论到后面,大股东以另外身份购入io振奋股价已经是定数,预计之后杨铭的持股比例能达到8甚至更多,跻身第二大股东。
至于他提出的那个大股东下决心、带资本,让东方银行对南方银行发起收购的事,也在相当多股东心中荡起了涟漪。
谁不想把事业规模做大让手里股份更值钱
东方和南方这两个银行,简直是优秀的互补的良选,讨论早在很久以前就有了,那时候没谈成是因为东行没上市,信心不足。
二是控制权没有定论,到底是南方还是东方控制多少都有点争执其幕后就是谁敢砸钱下决心的问题。
如今杨铭霸气的担保了,老子有钱
股东们没有立即表态,但差不多都认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