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55(2 / 2)
其中总参谋长普烈山被丘吉尔评价为不可多得的军事天才,因为他彻底改变罗马尼亚的军队,这从巴尔干战争中就可以看出来。而且在军事新技术领域中,普烈山也是未雨绸缪研发新式武器,让罗马尼亚军队在装备不落后任何一个列强。显然他不知道埃德尔在其中的作用。
而罗马尼亚首相布勒蒂亚努,也被他评价为一个优异的内政天才。在其任首相这段时间,罗马尼亚经济发展一直是高速发展。
而罗马尼亚的国王埃德尔,当然也被他评价在内。在评价埃德尔中,丘吉尔用精明的头脑、卓越的眼光、还有天才般的设想,称赞其在罗马尼亚的表现。无论是早期为了发展罗马尼亚急速靠拢德奥两国,还是在一战爆发前向中立转变,到现在情况逐渐明了,选了一个绝佳的时间让伦敦和巴黎不得不倚重他,满足他的要求,都是其能力的表现。
丘吉尔的资料让众人对罗马尼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其中财政大臣安德鲁劳看完后忍不住讲到。“没想到小小的罗马尼亚居然有六千万英镑的收入,这真的出乎意料。”
财政大臣的让在场的其他内阁成员也是非常的感慨,战前大英帝国贵为世界头号强国也才接近3亿英镑,没想到现在一个巴尔干小国也能达到自己的五分之一。尽管拿战前和现在对比有失公平,但是也让在座的内阁大臣们感叹,主要是罗马尼亚战前才两千万英镑的收入,现在直接翻了两倍怎么不让人眼红。
丘吉尔看到大家都看的差不多了,于是他开口说道。“对于为什么会让罗马尼亚扩大领土的机会,也是通过这些资料查阅得来。”
丘吉尔指着外交大臣让人挂起来的地图,对他们讲到。“诸位请看,这里是罗马尼亚。”
他在罗马尼亚位置点了一下,然后指着蒂萨河以东的匈牙利部分讲到。“这是罗马尼亚要求的领土。我认为现在并不是纠结在这些匈牙利领土的时候。”
他在乌克兰划了一笔,将南布格河以东都划了进去说道。“我们还可以给他乌克兰的领土。如果觉得不够,我们还可以将第聂伯河以东都给他们。”
在场的都是资深政客立刻明白丘吉尔的用意。“你是想让将来俄国和罗马尼亚不死不休。”
听到有人说出自己的用意,丘吉尔点头承认道。“是的,我认为现在我们亲自去挟制一个有潜力的国家,会消耗我们宝贵的国力,这不值得。那么给他找一个对手,就是我们需要准备的工作。”
很明显俄国就是丘吉尔为罗马尼亚寻找的对手。
丘吉尔在这里停顿一下,便于内阁其他成员消化自己说的内容后,继续说出自己做出如此决定的思路。“这场大战我们已经打了三年了,目前我们占据绝对的优势。相信用不了多久德奥就会打不下去,所以我们需要未雨绸缪提前准备。如果德奥投降,那么收获最大的将是我们盟友法国人,他们在欧洲大陆将会一家独大,这是非常糟糕的事情。”
听到丘吉尔对盟友法国担忧,在场的人都没有表现出惊讶。别看现在英法在一条战壕中作战,但是在其他场合两者不对付的时候也不少。
对于法国在战后欧洲大陆一家独大的情况,不止丘吉尔一个人有过担忧。他们可是信奉帕麦斯顿首相的那句话:没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久的利益。
第280章 丘吉尔的方案下
“想想吧,诸位。德国战败被削弱,奥匈被拆分,俄国也被红色恶魔占据。法国将在战争结束后发现,自己有着从拿破仑以来最好的时代。”
诸位大臣听着丘吉尔的慷慨陈词,对于为什么没有讲到意大利,大家都没有感到奇怪。意大利作为列强连非洲小国都能输,简直就是耻辱,本以为会知耻后勇,但是从其在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就能看出来。面对奥匈少量的地方部队,意大利还能败退,在这场战争也是没谁了。
“但是我们为什么一定要选罗马尼亚呢”
看到一个内阁成员询问其自己,丘吉尔很自然的说到。“这是我从位置,经济政治等因素综合考虑的。”
丘吉尔的话让大家都看着他。看到诸位内阁成员有兴趣,他决定解释一下。
“地理位置相信大家都知道,我就不多讲了,政治军事我给你们的文件已经有足够的说明,。现在我说说自己最为看重的一点。”
丘吉尔说出自己最看重的一点。“那就是罗马尼亚的国王,埃德尔一世。在这里我需要讲到,这位年轻的国王在罗马尼亚威望和权利非常高。”
“能有多高”
一名对罗马尼亚不太了解的内阁大臣询问起来,在看他看来维多利亚女王的权利和威望就已经算很高了。对于大英帝国而言如日中天的维多利亚时期,是最为值得怀念的时代。大英帝国在这个时期,压得各个列强服服帖帖。
正如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1865年的描述:“北美和俄国的平原是我们的玉米地;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是我们的林区;澳大利亚有我们的牧羊场;秘鲁送来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植茶叶,我们的咖啡、甘蔗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我们的棉花长期以来栽培在美国南部,现已扩展到地球每个温暖地区。”
这可以想象到是何等的壮观,全世界都在为英国服务。不过可惜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到来之际,大英帝国让两个后发国家抢了先机,在经济上美、德两国已经超越了帝国。经济基础反映在军事上,两国对于大英帝国至关重要海权的偷窥,德皇的公海舰队,美国也在不声不响之际建造了大白舰队。
而面对两位后起之秀的举动,大英帝国不动声色的采用了高超的政治手腕,打压一个拉拢一个。对于隔着大西洋的美国,帝国凭借让出小部分利益将那些贪婪的华尔街资本家拉上了船,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极力鼓动美国加入了协约国。
而对于离自己近,位于中欧的德国当然就只能压制。帝国拉拢两个陆地强国,让德国在海上只能保留部分精力。大英帝国得以将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海军中,以保证在海上对德国取的绝对的压倒性力量,以保护其遍布全球的殖民地。现在看来过程有点曲折,但是一切都是按照既定的发展轨道前行。
“根据我的调查和驻罗马尼亚大使的汇报,罗马尼亚君主埃德尔一世有点像东方君主。”
丘吉尔说完后不自觉的补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