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独步天途 > 分节阅读 227

分节阅读 227(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唯一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转移籍贯,可转移到什么府去却是个大问题。因为谁都不敢保证,本来自己在原籍里是坐二望一,前面那个家伙稍有差池,自己就是第一而去到其他府说不定会突然冒出一个黑马,把有希望的自己直接给碾压了。

这就使得,一旦准备开始举人试的时候,全省官道上那可是飞马塘报开始络绎不绝的,各个府各个县都会出现大票大票到处打听读书人情况的外地人。

甚至读书人意外事故频繁的时节也是在这个时候,一场科举下来,有大票籍籍无名,谁都不认识的老乡一跃成为本地的举人,也有大票原本声名远赫的秀才,突然销声匿迹,从此再也不见了。

看到信中说道自己在成为秀才后需要注意人身安全,以及看到信中所讲述的内容,张仲军无奈的叹口气:“妈蛋,这坑人坑得不成样了,从来就没听说过科举考试的名额,居然会限定住籍贯的。”

不过想想朝廷只能掌控城市,格局上就限制了官员的数量,要是不固定各地的名额,恐怕有一天整个朝廷的重臣都是一地出来的乡党呢。所以无论发生什么,朝廷都不做更改,倒也是能明白朝廷的决心。

张仲军又往下看,看到进士试,也就是殿试的考核内容,不由得发愣了一下。没有所谓的会试,因为进士试也就是殿试,不允许往届举人,也就是没考上进士的举人,参与殿试。

所以历届殿试都只有十八行省的数百个举人参与,这么点人根本不用通过会试来刷减名额,直接进行殿试就行了。

就是说,一个读书人,一辈子只能参与一次殿试,成功了青云直上,然后奋斗一辈子,最差劲都是六部尚书各省主官的官位。

而没有成为进士,那么就以举人身份乖乖的入职各机构当跑腿的官员吧,从这些机构中慢慢爬,奋斗一辈子还是有可能爬到一省一把手和中央六部二把手的位置,但未来就再也没有提升的可能了。

看到这个限制,张仲军简直就是目瞪口呆,前面允许历届秀才参与举人试,让新秀才们压力大得不要不要的。可为毛却不允许历届举人参与进士考呢这不是浪费人才吗说不得那些第一次没考中的举人中,就有着晚熟的超级天才呢

不过张仲军思索了一下后,再次感慨一声,既然这个规矩能够几百年如一的实现下来,进士考里面肯定有着自己不知道的隐秘,而且这隐秘还非常的重要,不然哪儿会搞出这种读书人一辈子就只能考一次进士的规矩来

至于这个秘密是什么,张仲军现在是不可能知道,想来那些帮派也是不可能知道的,因为三年才十八个进士,一个个都牛逼得不得了,帮派这样的势力根本就没法接触到进士的。

甚至不要说进士了,只要是举人,就能无视帮派,而帮派还能够欺负暗杀一下秀才,毕竟时常能听到某地某秀才得罪当地帮派的某某人物,从而失踪的流言。但从来就没听过举人有过这样的遭遇,反而时常听到某某举人指着当地帮派首脑的鼻子破口大骂的事情。

至于进士对天下万民来说,那三年才出十八个的进士,简直就是天上神仙,高不可攀,家里要是有人中了个进士,那绝逼就是农民翻身当王爷了一个穷得没裤子穿的家庭,只要有子弟中了进士,不用多久就会成为权贵之家,有权有势的超级富豪家庭

因此,中进士虽然是每个读书人的梦想,但却没几个读书人真的把这个当做一生的目标。

毕竟这么多年下来全天下的秀才绝对有数十万,里面有能耐成为举人的秀才绝对数以万计。可三年却只有275个举人能够去竞争18个进士名额。稍微有些脑子的,都期待着自己能够一次中举,然后去殿试碰碰运气。根本不敢想着自己肯定能中进士。

第五百一十三章 功德金书一

对这个极度难考的进士资格,张仲军却是双眼发亮,心脏都噗通噗通地猛烈跳动了起来。

因为,非常诡异的是,这进士考试的内容,居然不是考核对四书五经一史的考核,也不是对策论的考核,而是非常简单的做诗词赋就是吟诗作词

对于进士考,张仲军最怕的是考经意,甚至是抽出四书五经中的一段字甚至是几个字,来让人先是找出这几个字在什么地方,用在什么时候,说明什么意思,然后延伸出一大段大段具备一定意义的解释来

结果却没想到居然是考诗词赋

如果张仲军没看四书五经和一史这十本书的话,肯定还担忧诗词赋这一关怎么过。可看了这十本基础书籍的他,却敢拍着胸口说,老子要是做起诗词赋来,绝对会让天下人震惊

因为他原来的帝国世界,也曾有过文风甚烈的时代,诞生了许多流传千古的诗词赋,而这些诗词赋,从来就不曾出现在这个大陈朝中。所以他喵的,随便抄几篇传世名篇,绝对就能把大陈朝的文人震得一愣一愣的,这进士岂不是手到擒来

兴奋异常的张仲军也懒得去追究陈毅峰的失信,再知道科举的考核内容和方式后,他都不再需要老秀才的考校了,老秀才都不需要,风武堂的那几个秀才的帮助就更加不需要。

秀才试考得是四书五经一史的内容,这对拥有着强悍灵魂的张仲军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不需要多少工夫就能把这十本书的内容倒背如流。

而进士的考核是诗词赋,那更加不需要在意,抄袭帝国世界的几篇传世名篇就行。

反倒需要在意的是书法和举人试的策论。做策论可不是夸夸其谈,必须符合当前时代的需求才行,而这点就需要大量阅读当前的书籍。

幸好,书铺不卖四书五经一史这十本基本书籍,其他的游记、官场资讯、风俗小说等等这些杂七杂八的玩意却有的是。

只要把这些市面上有的书籍弄来看一遍,对这个世界的了解肯定能够增加许多,写起策论来也下笔有言。

心情淡定的张仲军已经把秀才试给放在一边了,因为凭借他的能力,抄录四书五经一史的时候,就已经把这十本书的内容给牢牢记住,只需要温习一遍就能倒背如流了。

所以他的注意力放在了如何获得其他杂书这上面。

其实很简单,因为这些杂书书铺都有贩卖,只需要有钱就能买到。

但张仲军最大的问题就是没钱,毕竟他现在还没夺回自己的家产,并且现在还寄居在益德宫之下,吃穿用度住都是人家友情赞助的,自己可是身无分文呢。

一想到赚钱,张仲军第一个想到的不是通过自己的金手指去外面挖天材地宝,而是想到杨兆飞曾说过可以通过抄写经书换取零花钱。

抄经书换钱不但能得钱,还能练习书法,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