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嫌贫爱富的黑月光(26)(2 / 2)
耳根发烫,他忽地脚步生风起来了。
家里有个娇气的小郎君,说要背,他就背!
这才叫男子汉大丈夫!
魏琰也不顾下属官兵的视线了。
全是些没有相好的独身汉,他已经获胜太多了。
这时候,他倒是完全忘了水鹊从未正面回应他的追求,连结亲也八字未有一撇。
金明池人来人往的,不背着的话,确实容易挤着了水鹊。
魏琰穿行其中,高大的身影很快没了踪迹。
南岸的临水大殿搭着水棚,楼阁高耸,足以将官兵划舟争夺锦标热火朝天的景象,轻易地收入眼中。
殿外肃穆,与金明池西岸游人热闹的景象全然不同,有御龙直的禁军士兵把守在外。
大殿内的坐席挂着层层叠叠的御用帷幄。
如若再往里走,进到内室里,还设有朱漆明金龙床、云水禧龙屏风。
明黄色锦缎,其上彩绣平金龙纹,马蹄袖因着手臂屈伸而出现褶皱,男子将茶杯搁置到条案上。
而立的年纪,剑眉星目,面上不显山不露水,全然是龙威燕颔的模样。
“那是何人?”
他沉声问,微抬下颌,视线遥遥落在远岸,魏指挥使背上趴着的人。
金明池水军训练,各自穿着对应自己身份的衫袍,能叫皇帝检阅时一眼观清楚来自禁军四军中的哪一支,也能一眼看清楚军衔层级。
独独那个忽然闯入官兵里头的人不一样。
岸边解散时人影憧憧,还是让他一眼就看见了。
不过离得远了,只能瞧见衣衫身量。
远远看着,能看出来皮肤白净。
像一只误入狼群的小羊。
段璋无端地想到。
梁百户是今日殿前司里当值护卫皇帝出行的。
他揣测圣意,估摸着道:“回禀圣上,似乎是魏指挥使在长州县结识的郎君。”
段璋闻言,兴致寥寥。
“是么。”他浅啜茶水,半阖眼,“之前派你至苏吴府查的苏姓布商,属实是一家三人遭遇山贼灭口了?”
“是。”梁百户回禀,“一对夫妻,及一尚未及冠的儿子,寻到了尸骨,确实身死了。”
茶水蓦然洒落出来。
随侍的太监立即战战兢兢地上前收拾。
段璋嗓音低哑,“不是一家四口?可有寻到朕画的那纸模样的长命锁?”
梁百户不知道为何段璋提出一家四口的说法,苏姓布商登记在册的确实只有一家三口人,询问过苏吴府的人士,这一方面没什么异常,只是提起苏布商的儿子体弱多病,不常出门见人,出门也多是戴着笠帽,但确实称是家中独子。
梁百户俯首:“臣下无能,在缴获的赃款中,并没有找到那长命锁,兴许是山匪到城里典当了,还尚在追查当中。”
段璋不语。
……
水鹊到底还是没让魏琰一路背着自己从城西顺天门外的金明池,走到城南虎翼街。
出了金明池,就不让背了,魏琰依依难舍地将他放下来。
撩开马车帘子,水鹊坐进去。
可到了虎翼街,是民居,巷子却比较窄,不足以容侯府的五匹马牵拉的马车通过。
水鹊一会儿说背,一会儿又不让背的。
他净是故意折腾魏琰的。
但是这人怎么不生气啊……
和文艺作品里写的发展完全不一样。
魏琰背着他下马车,还是不大明白,自己是哪里惹人不高兴了。
顺着巷子往里走,见到有家僮恭恭敬敬地送客出来,漆门客客气气地掩上。
随侍的小厮推着木制轮椅,“大人,我们这便回府了?”
聂修远似有所感,向虎翼街的来者抬眸望去。
魏琰心道真是赶巧了。
而水鹊趴在他背上,小心翼翼地探出一双水汪汪的眼睛,“先、先生?”
聂修远眉头紧锁。
他膝上,还搁置着松山居士最新的《骑驴河山游记》的手稿。
正是此行的目的。
水鹊已经许久没有和他互通书信了,上一封信叫他不要再往青河村寄信。
聂修远问。
“这便是你说的——”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水鹊上一封信还是八月寄来的。
说是发现自己实在不是什么科举的料子,叫先生不要再期望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他决心像松山居士那样,骑驴游览大融河山。
因而不必再往青河村寄信了,他收不到的。
现在重逢一看,却是娇娇贵贵地让魏琰背着,脚不沾地。
这也算是“骑驴游览大融河山”?
聂修远眉心拱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