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仙侠修真 >古代农家日常 > 分节阅读 332

分节阅读 332(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说实话,她还真怕这群人跑了。

没有佃农耕种她的田地,损失点钱财倒无所谓,可这耽误她的大事呀。她制定出那一系列的赔偿制度,而且把租子减少到两成,就是为了留住这些人。

她要挣钱,多的是生意可做,用不着在这群面朝泥土背朝天的农民身上搜刮油水。

不一会儿,里长就被姚书棋请来了。

在买田地的时候姚书棋就跟他打过交道,他又知道杜锦宁是同知,对杜锦宁自然热络得不行,当即给大家作保,在契约上签字画押。

杜锦宁道:“明日我让姚管家去衙门里办了红契,再一一发还到大家手上。这契约一式三份,大家自己拿一份,我一份,里长那里再保存一份。”

见杜锦宁这个契约签得这样郑重,大家的心又定了几分。

送走了里长,杜锦宁并没有离开,而是在周围巡视了一圈,又看了看原东家留下来的面积不大有些破败的宅子。

最后她指着离庄子不远处的一个小树林道:“这里,把树砍了,建一个园林。”

第719章 不知道,不清楚

姚书棋瞪大了眼睛:“啊”

其他人也十分诧异。

虽说园林很好看,但自家少爷向来时间不够用,以前考科举时忙忙碌碌就不说了;做了官后一天到晚呆在衙门里,好不容易沐休一天,还会呆在屋子里看书写字画画,自家院子的景致都没空欣赏。

所以杜家造出来的园林,向来都是给别人欣赏的。杜锦宁只是借此赚钱而已。

如果说,在京城里,文人墨客很多,有钱人也很多,少爷心血来源想造个园林还不错,至少空闲了可以结交和招待朋友,要不做宣传用也不错。

可润州城不大,有钱人似乎也不多,文人墨客相比起京城来就更少了,自家少爷在这里人生地不熟的,连个朋友都没有。在润州城里造个园林估计都只能用来落雀,更不用说这鸟不拉屎的乡下地方了。

姚书棋等人对杜锦宁的聪明向来佩服得五体投地,这会子都觉得她的脑袋被门板夹了。

“少爷,您说造园林”姚书棋想确定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对。”杜锦宁点点头。

“可为什么呀”

杜锦宁看了他一眼,道:“叫你做你就做,问那么多干什么。”

这一眼,这句话,让姚书棋背脊都冒出了冷汗。

以前少爷下令,他总是二话不说就执行的,从来不追问缘由。刚才实则是他僭越了。

“是,少爷。”他赶紧恭敬地道。

杜锦宁点点头:“你一会儿叫庄子上的人来伐树木吧,按市价算工钱。造园林的事我写信给梁先宽,让他派人来造,田里不忙的时候也可以抽调一些庄子上的人来做粗活。”

为了抢农时,姚书棋到润州买了宅子后就叫人在宅子里的稻田里育苗了,他当初是带了几个老农过来的。那几个老农原先在杜家宅子里种田,是杜锦宁特意在京城庄子上挑选出来的,这次带到了润州。

所以在秧苗育好前,庄子上的这些佃农除了把田耕好,再施一次基肥,基本就没什么事了。而人手多的话,一天就能把小树林的树木伐好,耽误不了他们多少功夫。

“好的,少爷。”

“在园林建造好之前,你派人把庄子上这宅子收拾出来。我以后大部分时间会呆在这里。”

姚书棋应下,见杜锦宁没有别的吩咐,立刻动身去找人做事。

杜锦宁转头就吩咐青木:“你找宋庄头到那边宅子里,我跟他聊聊。”

青木也跟着离去。

杜锦宁回到庄子的宅子里,坐了下来,等着宋庄头过来。

这宅子姚书棋原先也收拾了一回。只不过想着这里只是杜锦宁来庄子时歇歇脚,所以没仔细收拾。现在杜锦宁要在这里住,那就另当别论了,起码要布置一个卧室和个书房出来;另外也要防止陈氏跟着来这里住。

不一会儿,宋庄头来了。

杜锦宁让他坐下,便开始问他庄子上有多少头牛,壮劳力多少,老人妇人孩子多少,平时他们又是怎么耕田种地的。

庄老头心里不安,不过还是照着杜锦宁的问题,一一回答了。

牛原来庄子上的不多,不过姚书棋知道杜锦宁是令了皇命的,耕种田地不能省钱,这几日便陆续地买了七八头牛过来,倒是足够用了。

现在时间充裕还好,到夏天双抢的时候如果没有牛耕地,就容易误了农时。

杜锦宁一面了解情况,一面在言语中也透露出一些种田的知识。俗话说,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没有。听杜锦宁说了几句话,宋庄头就发现眼前这个年轻公子似乎对种田还挺精通的样子,句句都说到了点子了。

他不由对杜锦宁刮目相看。

心里对双季稻也有了些信心。

“从明天起,你们就轮翻用牛,把田地深耕一遍,再进行施肥。到时候我会派人来指导你们。”杜锦宁道。

“好的,杜东家。”宋老头这一回是发自内心的恭敬。

送走宋老头,杜锦宁就打道回府,回了润州城。

进了门,她问朱老头道:“衙门里有人来过吗”

“没有。”朱老头道,说完惴惴不安地看了杜锦宁一眼。

杜锦宁来到润州,在衙门里受冷遇的事,府里的下人都知道。这也是姚书棋有意敲打下人们,让他们小心行事,免得被人抓住把柄给杜锦宁拖后腿,有意透露出去的。

杜锦宁倒是没什么反应,直接进了自己院子,开始写种植记录。

这是她给自己下的任务。

在润州用多少亩田地、多少庄户人家来耕种,有多少牛,用什么肥料,如何育种,此时的天气如何,她都要一一记录下来,每隔一段时间就派人送去给齐伯昆,再托他转交给赵晤。

朝中有人就有这样的好处。否则,她想定期向大bss汇报工作,获取政绩,都求告无门。

这一天,就这样在平静中过去了。

第二日起来,杜锦宁再次去衙门里点卯。

衙门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