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06(2 / 2)
要不是谢氏和方太太邀陈氏来看跨马游街,喜静且对自家“儿子”考上状元相当淡定的陈氏还不一定来街上凑这个热闹。
两个姐妹都来了,杜方苓自然也要来。不光是她,担负着保护一众女眷安全的鲁小北也一起来了。反正以前他是杜家下人,杜方菲和杜方蕙是常见的,倒也不用太过避讳。
趁着游行的队伍还没走到这条街,许久没见着鲁小北的谢氏干脆拉着他坐在茶馆里话家常:“你现在都在做什么营生”
鲁小北本身相貌底子就不错,正长身体的时候遇上杜锦宁,能吃饱饭营养跟了上去,在成亲前就长成了一副高大周正的样貌,否则当年陈氏和杜锦宁也不可能看上他。
现如今的鲁小北一米八的大高个儿,剑眉星目,两只眼睛炯炯有神。因走南闯北,他皮肤有些微黑,但也因此更显男子汉气概。
他大马金刀地坐在那里,听到谢氏问话,并没丝毫局促,微微一笑道:“所谓的贩夫俗子,说的便是我这样的了。京城这边的好东西,我贩到别处去,再从别处将东西贩到京城里来,赚些差价。”
当然,他在京城也买了不少田地和茶园,街上更是买了许多铺面。即便不四处贩卖,留在家里也是一个妥妥的富户。不过这些就不用跟谢氏说了。
谢氏听了,不由有些担心,劝道:“虽说盛世太平,拦匪劫道的不多,却也是有的。你这样走南闯北的,要是遇上劫匪就不得了了。你现在家底子也算丰厚,不如老老实实在家过日子,就别出去跑了。实在舍不得那些营生,大可派手下的管事去,可别以身犯险。”
说着她又转头朝陈氏寻求认同:“亲家母,你说是不是”
一般的老人、妇人,只要有口饭吃、日子过得去,都不希望家里男人出去冒险。
原先陈氏也这样劝过鲁小北,就担心鲁小北有个三长两短,杜方苓的日子不好过。
还是杜锦宁劝住了她。
这时候,陈氏便拿当初杜锦宁劝她的话来为鲁小北开脱:“好男儿志在四方。小北喜欢走南闯北,这便由他去。年纪轻轻的,总不好就这么在家里守着一亩三分地过日子,不思进取。路上不太平,便多带几个有本事的护卫,总不至于出什么大事。”
鲁小北在这方面对陈氏是万分感激的。
他站起来朝陈氏深深一揖:“多谢娘理解。您老放心,我知道我不是一个人过日子,为了苓儿和孩子,我也不会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走的都是太平的地方。那些劫匪多的地方,我是不去的。”
人家正经岳母都这样说了,谢氏即便不赞同,也不再多说什么。
倒是方太太是世家出身,又跟丈夫在外地做官许多年,见识自是不同,很赞同陈氏的话。
她笑道:“哪家的前程不是吃辛苦拿命拼来的做官就太平了吗除非一直缩在京城里做小官,否则只要放外任,就免不了吃苦。”
说着,她把放外任时的一些辛苦和危险说了。
方少华的爹是一个寒门子,二十多年一直放外任做官,现如今都还在贵省任巡抚,方太太对外任官的辛苦最有体会。
谢氏以寡妇之身,独自把儿子养大,现如今都还在做生意供养儿子读书,也是个性情坚毅的。
她也知道儿子想放外任,本身也很赞成。现在听方太太这么说,她赶紧问了一些细节,旋即点头道:“方太太你说的对,想要博前程,不吃辛苦真是不行。”
她转头又对鲁小北歉意地道:“是我想差了。还是你岳母和方太太有见识。”
第662章 邀请
方太太见谢氏听了她的话,不光没想着要阻拦儿子放外任,反而虚心向她请教在外地做官要注意的事宜,对这位儿子连襟的母亲也生出了认同之心。
她笑道:“你家许成源怕是要放外任。如果有什么要问的,你尽管上门来,我别的不多,就这方面的经验还是有的,倒可以跟你说说的。”
谢氏正要说感激的话,就见丫鬟跑了进来,禀道:“少奶奶说少爷他们马上过来了,让几位太太出去呢。”
几人便起了身,出去看跨马游街的儿子的风光。
不一会儿,远远地看到有一群人骑着马过来了,杜方苓激动万分,指着最前头的那个叫道:“看,宁哥儿,那是宁哥儿。”
待杜锦宁的快骑到楼下时,杜方苓高声喊道:“杜锦宁。”
杜锦宁听到声音,抬头看去,正看到众位姐姐和母亲的脸。
她微笑着朝上面挥了挥,伸手接到从空中掷下来的一朵花,簪在了自己的帽子上,然后朝上面灿然一笑。
这种时候,正是茶馆最赚钱的时候,茶馆自然不仅仅只有陈氏她们这一行人,其他包厢里也有女眷。大概是旁边的女眷看到杜锦宁的笑容了,不由欢快地尖叫起来,花朵、手帕跟雨点一般往下落。
杜锦宁苦笑着避开了,朝上面拱了拱手,就策马快步地离开了这里,免得被簪花和各种小东西给淹没了。
见杜锦宁一行人走远了,陈氏便回到包厢里坐了下来。
这会子四处是人,她们打算在这里喝喝茶吃些点心再离开,免得出什么事。
可刚刚坐下,一个丫鬟就进来了,对陈氏道:“太太,隔壁是吏部考功清吏司沈郎中家的夫人,她遣了婆子过来,说想见见您。”
陈氏诧异。这人她不认识啊。
方太太却笑道:“肯定知道你是杜状元的娘,所以来跟你道一声恭喜。”
陈氏这才明白,对丫鬟道:“请她进来吧。”
不一会儿,一个婆子进来了,行礼道:“我家太太想来拜见几位太太,也不知杜太太方不方便。”
“快快有请。”陈氏自然不会拒绝。
不一会儿,一个三四十岁穿锦罗的妇人就进来了,身后还跟着三个年轻姑娘。
陈氏这几年也在有意地历练自己,待人接物上越来越有样子了。她跟沈太太寒喧了两句,便将方太太、谢氏及自己的三个女儿介绍了一遍。
鲁小北为了避嫌,自然是不在这里的。
沈太太也介绍了身后的年轻姑娘:“这是我大女儿玉娥、二女儿玉融、小女儿玉娇。”
大家互相见了礼,分主宾坐下。
陈氏又叫小二将吃残了的点心和茶撤下,重新上了新的来。
沈太太闲聊了一阵,确定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