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23(2 / 2)
“哈哈,这话说的霸气。”杜锦宁竖了个大拇指,“走吧,书院门口宁远楼。”
大家出了门,还没到院门口呢,就遇到正往里来的陆九渊三人。
“呃,陆先生、史先生、彭先生。”众学子忙行礼。
“这是要去哪儿”陆九渊看到大家,忙问道。
“我们正打算去吃饭呢。”杜锦宁邀请道,“要不三位先生一起”
“不了。”陆九渊看向杜锦宁,“我们能跟你说一会儿话么”
“那是自然。”杜锦宁看向几人,“那一会儿再去吧。”
“好。”大家散去,各自回房收拾。
杜锦宁便请了陆九渊他们去了她的屋子。
这屋子挺宽敞,外面的厅堂也有二十来平方米,里面还配有几张椅子和一张八仙桌,一张条案,待客正合适。
杜锦宁还想进屋沏茶,陆九渊摆手道:“行了,坐下吧,你别忙活了,我们不喝茶。”
杜锦宁只得坐下来,看向他们,等着他们说明来意。
“我们千里迢迢从北方来,想来你也能猜出我们的来意吧原先在府学,担心会影响你,让你被同窗议论,所以我们到了之后并没有去找你,而是打算借着授课的功夫慢慢跟你接触。”陆九渊开门见山地道。
说到这里,他苦笑了一下:“可没想到,你根本就没选我们的课,整天不是在藏书阁里看书,就是只上琴棋书画课。”
杜锦宁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这是我老师关山长的建议。他觉得我走得太急了,需得停下来好好沉淀沉淀,静一静心,把以前囫囵吞下的知识进行反刍。这时候就不能再灌进新的东西,而是选一些陶冶情操的课程进行学习,这对我的心性成长和知识沉淀都有好处。”
这套说辞本是她瞎掰的,用以解释为什么不选陆九渊三人的课程。有些窗户纸完全没必要去捅破,这样大家相处起来会更舒服一些。
可听到陆九渊三人耳里,却是耳目一新的感觉。
他们从事教育二三十年,对于教育也是有很多心得体会的。有些学子资质上佳,十分聪明,但很容易心境浮躁而走弯路。此时听到杜锦宁这番话,他们竟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深觉十分有道理。
陆九渊赞道:“令师真不愧是当年的歌和才子啊,在学问上让人仰望,现如今在教书育人上也令人折服。”
“我老师的才学与为人,一直是我最为景仰的。”杜锦宁点头赞同道。
史修看着她,笑了起来,道:“我们从北方搬到这南方来,又从府学追到南麓书院,并不是来跟令师抢学生的,而是我们想让你加入我们的心学派。”
杜锦宁之所以一直避着他们三人,不选他们的课,也不上门去拜见他们,就是不想跟他们当面说起这事。
他们之间,始终是要合作的。毕竟一个学派,不是一个人就能建立起来的,需得有一群拥护者和支持者,才能与其他学派分庭抗衡。但一旦搅和到一起,就得分出主次来。以她现在的年纪与资历,完全不能与陆九渊相争,只能屈从于他之下,成为他的拥趸和跟随者,这是她万万不能接受的。
有这样的矛盾,她才一直避着他们,不愿意跟他们进行面对面的接触,免得吃亏。
可现在史修直接把话挑明了,杜锦宁避无可避,只能面对了。
第480章 装傻
杜锦宁低下头,眼睛瞧着地面,一副十分为难的样子:“齐爷爷和袁先生叫我老实念书,别弄那些虚的。他们担心我年纪小,太出风头了不好,就跟那祁思煜一般,不踏实做学问,就想着沽名钓誉。”
“”
陆九渊满肚子的话就卡在了嗓子眼。
他们来之前也设想过种种情形。想得最多的是杜锦宁欣喜若狂地答应。因为像他这样仅仅是个秀才,而且年纪这么小,能进入到他们这些学派里来,成为学派中的一员,而且还是四个人中的一个,这是多少新晋进士都没有的殊荣。一旦他们这个学说能创立起来,并在读书人中引起一定的反晌,那可是要载入史册的,这是多少读书人可遇而不可求的。
至于让杜锦宁成为四人中的领头羊,他们完全没有想过。开什么玩笑,他们都是进士出身,做学问多少年,在北方也是十分有名望的大学者。杜锦宁小小一个秀才,要不是那两篇文章引起了他们的注意,想拜他们为师都不可能。现在他们能让杜锦宁加入学派,成为跟他们平起平坐的人,那已经是他们对杜锦宁的看重了。但再如何也不可能让一个乳臭未干的半大小子做他们的领军人物吧那不是开玩笑么
倒不是他们有私心,想侵占杜锦宁的学术理论,而是资质摆在那里。就如同君臣一般,你再能干你也仅仅是大臣,不可能做君主,因为你没那资格。
至于杜锦宁会拒绝他们,他们也考虑过这种可能,但只以为杜锦宁是因为自己资质太浅,对他们的邀请诚惶诚恐,觉得自己没资格,这才推拒。对于这一点,他们早已准备好了说辞。
他们完全没想到杜锦宁会以这样的理由拒绝他们。
彭士诚皱眉道:“我们这是做学问,怎么是沽名钓誉呢这能跟祁思煜一样吗”
杜锦宁却一个劲儿地摇头:“我打小就没爹,我老师和齐爷爷、袁先生他们就跟我的长辈一样。可以说,没有他们就没有如今的我。所以他们说的话我是要听的。他们让我老实念书,我就老实念书,争取早日考上举人、进士,这才不辜负他们对我的期望。”
“既如此,那你怎么又选那些课呢这不矛盾吗”彭士诚问道。
“选那些课,是让我沉淀,跟我念书无关啊。”杜锦宁睁着一双清澈的大眼睛不解地道,“我也不是不学啊,每日我都会在藏书阁里看半日的书呢。我老师说了,我现在看的书还太少,眼界不够开阔,如果一味地钻进四书五经里,很容易钻牛角尖出不来。考学可能是够了,但整个人就跟那针似的,容易把自己给扎出窟窿来。所以我现在每日就在藏书阁里看书,希望能获得更多知识。”
“”
杜锦宁口口声声的“我先生”,“我齐爷爷袁先生”,满脸懵懂少年的模样,说出来的理由又是这么强大,让人都不知说什么好。
“其实研究学问,比如,也花不了你多少时间。我们隔个三五日给你出个题目,然后指导你的文章,所花的精力不多,你能得我们三个先生的指点,想来进步会不小。除了写一篇文章,你还有大量的时间读你感觉兴趣的书,你觉得如何”陆九渊极力的劝说。
杜锦宁摇摇头:“还是不要了。我不听先生他们的话,他们会不高兴的。”
“你也别急着拒绝,可以去找你齐爷爷、袁先生商量商量。”
这一回杜锦宁没有拒绝:“好。”
此行来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