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02(2 / 2)
再瞥到章鸿文有些黯然地眸子,她又在心里叹了一口气。
四个人里,齐慕远和关嘉泽都是世家大族出身,从小受到的教育不是章鸿文这种普通农家子能比的,他们每日要看的书类远比章鸿文要多得多,耳里听到父辈们谈论的事情,会让他们想得更远更深。而章鸿文,眼睛里只有科考的那几本教科书而已,连话本子都不敢多看一眼,唯恐考不上秀才,辜负了一家子省吃俭用才有的读书机会和殷切期望。
而她自己,虽说看似成长环境跟章鸿文一样,年纪比他还小,但她上辈子所念的书,见的世面,经历过的种种,又岂能是眼前这几个少年能比的
因此,章鸿文不能与他们三人比肩,就再正常不过了。
看完书铺,姚书棋陪着他们一起去了曹记书印。
杜锦宁对这时代的印刷作坊一直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只是这种地方都不是随便就能进的。要不是姚书棋认得曹记的老板,他们又要跟曹记合作印这么多书,这地方他们还进不来。
曹记书印听得守门人来报,派了一个叫曹方的人出来接待他们。
“几位少爷这边请。”曹方领着他们入内,带着他们进入了一个区域。
这是一个很大的屋子,里面有三四个人,俱都低着头专注地在板子上雕刻着文字。
曹方走进去,指着旁边一个雕版道:“看,这是射雕英雄传第一回 的内容。”
杜锦宁快步走过去,一看果然是射雕英雄传的内容。不过她的注意力并不在内容上,而是落在了版面上。
看到上面是一个个字都是雕刻的模版上的,她不由问道:“你这用的是雕版印刷术吧为什么不用活字印刷”
中国的四大发明,都是出口转内销,才出名有了市场。比如这活字印刷术,虽然早就出现了,但在中国一直都没有很大的市场。后来还是传入了欧洲,欧洲人发明铅字浇铸中文,最后借此垄断了中国近代的印刷业。
用中国的发明打败中国人自己,火药制造出来的枪炮如此,印刷业也如此。
所以杜锦宁才对这时候的印刷如此好奇。而她原先就向姚书棋打听过,姚书棋告诉他,曹记一般用的都是雕版印刷,但也有活字印刷。
此时见到这里用雕版印刷印射雕英雄传,她才会有此一问。
“你们的印刷量大,往后没准还会二版三版,所以干脆把雕版雕出来,方便反复使用。”曹方笑道,“用雕版,你们的成本低一些不是书也卖得好些。”
“此话怎讲”杜锦宁倒不是不懂曹方的话,她如此问,是想知道此时的活字印刷到底发展到什么程度了。
曹方早就知道这几个少年的身份,不敢怠慢。见杜锦宁不解,他耐心解释道:“活字印刷要先做出字模方可使用,但胶泥和木雕的都不经用,费了许多事做出来,印不了多久就模糊不清不能用了。而且排版也十分繁琐,成本昂贵。如果书上还想配上插图,根本就没办法做到。”
第221章 献计
他指了指雕版:“我们作坊的雕工熟练,一天可雕出这么一个版来。这雕版保存着,你到时候想印多少都没问题。印得越多,成本越低。”
这也是市场上的四书五经在价格上要比其他书都便宜不少的缘故。因为需求量大,每家印刷作坊都有雕版,缺了货只需要把雕版拿出来印一印即可。因为印刷量大,所以成本低,售价自然就低了。
其他的稀缺书,印刷成本高,还不如叫人用手抄。
从曹记作坊出来,杜锦宁没有回家,而是跟着关嘉泽去了关府,求见关乐和。
关乐和才从书院里回家没多久,就听下人来报,自家小弟子来了,他十分诧异,让人传了杜锦宁进来,问她道:“出了什么事了”
杜锦宁道:“老师,我刚从曹记书印出来,有件事想跟您说一说。”
“哦。”关乐和指了指椅子,“坐,坐下说。”
杜锦宁坐了下来,道:“曹记书印的人说他们用的活字印刷还是胶泥或木刻的,因为费功夫又不经用,成本较高,他们都不大爱用。我想着,如果做一个模子,把铅水浇铸进去,做成一个个铅字,这样是不是就能经久耐用了呢一个作坊,花点本钱做上十几万甚至几十万个字,往后就不用再费其他成本了,印书的时候只需要请人做排版就可以。因为铅字耐用,用几十、上百年都没问题,作坊不开了还可以将其卖给别人,是一种固定资产,即便开始做字模时开销大些,应该也能接受。再说,也不需要一下子浇铸那么多字,印一本书就浇铸一本,积少成多,字模自然就多了。最多是前期赚钱不多而已。”
关乐和的眼睛随着她的讲述,越来越亮,到最后,他用奇异的目光看着杜锦宁,就像不认识她一般。
杜锦宁被他看得心里发毛,干笑道:“老师,你干嘛这样看我”
“我看你这小脑袋瓜子,到底是怎么长的,总能想出别人想不出的东西来。”关乐和感慨道。
杜锦宁心里发虚,摸摸鼻子笑了笑没有作声。
发完感慨,关乐和问杜锦宁:“你既想出这法子,为何不像开茶馆那般,自己去开一个作坊呢我听泽哥儿说,你们那茶馆可赚钱了,每个月都能有几十两银子的分红。你占的份子又多,照这样下去,不过一年的时间,你自己就能把这样一个印刷作坊给开起来,为何要把这法子告诉我呢你就不怕我吞了你的法子去”
“老师您是君子,怎会做这种事”杜锦宁拍了一记马屁。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我虽是你老师,但知人知面不知心,没准我就起了贪念呢”关乐和还是不依不饶。
“我相信老师。”杜锦宁说完,为了强调这一点,还很用力地点了点头。
俗话说,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关乐和虽是个正人君子,不喜拍马溜须那一套,但还是被杜锦宁这马屁拍得心身舒坦。
“你呀”他用手指点点杜锦宁,笑容里颇有些长辈对小辈的宠溺。
他将身子往椅背上一靠,问道:“你欲如何”
杜锦宁站了起来,整了整衣衫,朝关乐和郑重地行了一礼:“如果学生想出这个法子能让书本印刷的成本降下来,让全国多一些孩子能读书识字,锦宁也不枉老师从山村里将我带出来,教导我一场。铅字印刷的法子,全凭老师作主。”
这话看似说得冠冕堂皇,但也是杜锦宁的心声。
她既穿越到这时代,又知道这法子,就不可能将这法子藏着掖着,只拿它当自己的赚钱工具。将这法子普及开来,造福于民众,也算是对上天让她重生一场的回报吧。反正她脑子里装着现代无数的知识,这些都是财富。想要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