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7(2 / 2)
杜锦宁打开一看,确实是她的欠条,上面写着欠银十七两。
她将欠条撕成两半,扔进火盆里烧了,这才舒了一口气。除了银行贷款,她不习惯欠人钱。如今能把债务还清,她心里轻松许多。
大家都将目光看向齐慕远。
齐慕远疑惑地问关嘉泽:“为何只要一股”
“这是我叔叔的意思。”
关嘉泽虽然性子大大咧咧,却不是真傻。其中的原因关乐和自然给他分析过,但他不好这么明着说出来。否则齐家定然推辞,不肯要这点子人情齐家还不差这一点点钱。
他含混着过去,齐家便不会较真。但这件事齐老爷子心里肯定有谱,觉得他们关家做事有分寸,懂规矩,这也就够了。
世家之间的相处,其中的弯弯绕多着呢。耳濡目染之下,受过教导的世家子弟处事会比一般来来得强些,自然也更容易成功。
齐慕远便不好再问了。
这茶馆的股子,每人要多少,自然是全凭自愿。
“那齐慕远你要三股吧。”杜锦宁道,“我没钱入股的,有五股足够多了。”
“我要两股,你要六股。那股钱你不用急着给我,等茶馆赚了钱扣除便是。”齐慕远道。
“不行,我只要五股,那股不要。”杜锦宁自然是知道齐慕远照顾自己,见他还要说,她瞪起了眼睛,“就这么说定了。”
齐慕远见她说得坚定,只得作罢,点头同意:“那行吧。”
商定好,便由袁安起草了文书,誊抄了四份,四人在上面签字画押,并按了手印,各执一份。
关嘉泽拿着文书,看了看,问杜锦宁道:“我们要不要去衙门里签个红契”
“不用吧”杜锦宁望向齐慕远。
古代的契约分为红契和白契,红契即是到衙门里作登记,交一笔税费,具有法律效力;白契则是老百姓自己私下里签的,有时候会有中人作证,只用作道德约束,并未具有法律效力。一般房屋和田产买卖会签红契,但其他的为了省钱省麻烦,大家都会签白契。
四人里最有法律意识的自然是现代来的杜锦宁。但一个小小的茶馆,还不被前世见过世面、也有着不菲身家的杜锦宁放在眼里。
而且,她也没脸提这样的建议。
四个人合伙,人家还出钱出力,反倒她拿大头。可末了吧,她还拉着别人去签红契,生怕别人占了她的便宜似的,她做不来这样小气的事儿。
“不用。”齐慕远道,“多大点事儿。”
一听这话,杜锦宁便哑然失笑。
确实,她不把这茶馆放在眼里,而以关嘉泽和齐慕远的出身,又何尝把茶馆放在眼里过唯一看得比较重的,恐怕就是章鸿文了。估摸着章家的一半儿积蓄都压在了这上头。
“章大哥,你看要不要去签红契”她转头问章鸿文。
章鸿文有些懵逼,什么红契白契的,不懂啊。
关嘉泽见他那样,便耐心地把这两者的区别跟他说了。
章鸿文赶紧摇头:“你们决定,我无所谓。”
他本来就是被照顾着参与进来的,股子又最少,就算他很看重这份产业,但也不好意思嚷嚷着要去签红契。
既然这样,关嘉泽就直接拍板:“那就不契了。”
“还有两个事,一个是打理茶馆的人。”杜锦宁指了指袁安,“袁管家刚才说了,今儿个起,就由咱们来掌管茶馆了,他们不会再管,所以这管茶馆的人选,你们来议议。”
这话在关嘉泽听来,倒也不意外。在他们这种有钱有人的世家来说,这都不是什么事儿,在家里随便找个有能力地出来管管就好。就这么个茶馆,又不需要什么宏才大略。
他问齐慕远:“你家可有合适的人来管”
齐慕远摇摇头:“我跟我祖父回来,也没带多少下人,还真没合适的。”
关嘉泽就挥了挥手,正要说他来选个下人,可想起昨晚叔叔的提醒,他及时地打住了话头。
转头看向杜锦宁和章鸿文,他问:“你们呢”
章鸿文飞快地摇头:“我没有。”就算他有哥哥,也不合适。不说茶馆轮不到他来作主,只说成了亲的哥哥跟他之间,中间夹着爱打小算盘的嫂嫂,就不好混在一起做这种赚钱的事。
关嘉泽看向杜锦宁:“杜锦宁你呢”
杜锦宁一笑,摊了摊手:“你们看我们家有合适的人选吗”
虽说陈氏和几个姐姐在家里歇着,去佃田地来种,还不如打理茶馆。可这是古代,不是现代。茶馆里出出进进的全都是男人,鱼龙混杂的,可不是女人愿不愿意抛头露面这么简单的问题。陈氏要是来打理了茶馆,她几个姐姐就不用再嫁人了,在庄子上也非得被人指指点点不可。
第122章 十八相送
既如此,关嘉泽也就没再推脱,很干脆地道:“那我让我叔叔给咱们找一个可靠些的管事。”
大家点头同意。
议完这个,杜锦宁道:“第二个问题,就是贵宾席的收费问题。”说着她转向袁安,“袁叔,这茶馆进来喝茶,是怎么收费的你觉得贵宾席收多少钱合适”
“这要看茶叶好坏而定。普通的散茶,也就两文钱,可以续杯三次;好一点的茶,有几文到十几文不等。”
杜锦宁点点头:“我建议贵宾席设个最低消费标准,一次消费不得低于五十文钱,你们看合不合适”
“应该可以吧。”关嘉泽不大确定地道。他对于这些没什么概念。反正五十文对他而言不算什么。
杜锦宁看向袁安。
袁安犹豫:“五十文会不会太多了点就怕到时候贵宾席没人坐,被人笑话。而且,咱们茶馆不上档次,最好的茶叶也才十八文一泡,花生、瓜子两三文一碟,怎么吃都凑不够五十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