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仙侠修真 >古代农家日常 > 分节阅读 55

分节阅读 55(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这漓水县就没人卖豆干的,这黄褐色的东西大家都不认识,自然没人来买。此时听到杜锦宁的吆喝,都好奇地看过来。待听到说可以免费品尝,爱占小便宜的人顿时涌了过来。

这个问:“真的可以免费品尝”

那个说:“什么是豆干”

杜锦宁拉了正发愣的杜方苓一把,笑着回应着他们的问话,手也没歇着,用牙签从荷叶上扎了一块递给最先过来的两人:“来,你们尝尝。”

见有人伸手想去抓杜方苓面前那些大块的,她又忙阻拦道:“这些都是卖的,只能品尝荷叶上的。”

杜方苓反应过来,连忙上前去帮忙。

杜方蕙见来了几个人,紧接着大家凑热闹也跟着涌了过来,一下子把她们的豆腐摊给围住了,心里着急,想去帮忙,可想起杜锦宁刚才的吩咐,只得包紧了布包站在一旁看着。

有那爱占便宜的,吃了一块觉得味道不错,还想再来一块,却被记性极好的杜锦宁给拦住了:“这位大婶,您刚才尝了一块了,如果要买,请到这边来。”说着往杜方苓那边让。

那人又不好扭头就走,问杜方苓道:“这豆干怎么卖”

“三十文一斤。”杜方苓答道。

“这么贵水豆腐才两文钱一块,这豆干薄薄一片,一块豆腐能做多少豆干了你们这生意做得不厚道。”那位大婶本就是怀着占便宜的心理来的,这会子只尝出了一点滋味就不让她吃了,她心怀不满,自然没什么好话可讲。

“这位大婶,您这话就错了。”杜锦宁立刻接过话头,笑容满面地道,“这豆干之所以叫豆干,可不是那等水豆腐能比的,您看它多瓷实那含水量是极少的。做一块豆干的豆子,可以做十好几块水豆腐了,这价格自然是不同的。

再说,做好了豆干,我还得用肉骨头、再加香料慢慢地秘制,这肉骨头和香料的价钱有多贵,想来您比我清楚。而且买回去,您还不用费柴煮,直接就可以吃,想吃热的放在饭面上蒸一蒸就好,方便省事。”

最重要的是,它好吃呀。过年的时候,有客人来,您弄上一碟子豆干,这可是别人没吃过的佳肴,多有面子走亲访友,您送上一包豆干,也是厚礼。我们这豆干,很是经放,像这样的天气,放上十天半月都不会坏。总之,这是自食待客、走亲送礼的必备佳品,走过路过可千万不要错过哦。”

说到这里,她提高了声音:“最最重要的是,它不压秤。您只需要花上十文钱,就可以得一大碟子的豆干,营养又美味,可比吃肉都划算。”

本来听杜方苓说“三十文一斤”,有些人便打消了买点尝尝的念头。三十文钱,在老百姓的眼里也算得花费比较大了,猪肉也能买得小半斤。可这会子听到杜锦宁说只需十文就得一大碟子,心又动起来。

十文钱,吃个新鲜,似乎也花费得起。

第118章 市场相遇

便有那品尝了之后感觉味道不错、家境宽裕一些的,对杜方苓道:“给我来十文钱。”

“哎,好嘞。”杜方苓大喜,连忙借了隔壁摊子的称,给那人称了起来。

杜锦宁又道:“三姐,给这位大叔称六两。”

古代的称是十六两一斤,十六的三分之一也不好称,干脆就大方些,直接称个六两。

见杜锦宁大方,那位大叔心里也很是舒坦。

六两的豆干,确实有一大捧了,份量十足,显得很划算的样子。其他还在犹豫的人,也纷纷购买:“姑娘,给我也称十文钱。”

“我要五文钱行不行”

“行,当然没问题。”杜锦宁笑道。见自己手上荷叶里免费品尝的豆干已没有了,便将荷叶放下,问另外的摊主借了称,也帮忙称了起来。

国人都有从众心理,原先这黄褐难看的豆干没人问津,大家看都不看一眼。可这会子见一群人似乎在疯抢什么,路过的人也都好奇地走了过来,问道:“这里是卖什么的”

杜锦宁脑子灵活,这里给人称着豆干,那边还顺带帮杜方苓算钱,却还能抽出空来回答路人的问题:“豆干,秘制豆干,咸香爽口,十文钱一大包。请问大嫂要不要来一份”

就这么的,在杜方蕙目瞪口呆中,她们站了半日都没卖出去一片的豆干,在两刻钟之内就卖完了之所以需要这么长的时间,还是因为杜方苓和杜锦宁两人忙不过来,客人需得等待,一个一个排队称量交钱。

“这些不卖了,这些不卖了。如有需要的,明日在这个地方,请再来惠顾。”杜锦宁见还剩了二三十片豆干,连忙住了手。

“为何不卖”不光买豆干的人想不明白,便是杜方苓姐妹也不明白。

“刚才两位摊主大方借称给我们用,我们自然得留些豆干感谢一二。”杜锦宁客客气气地跟顾客解释,“着实请大家谅解。各位大伯大娘大哥大嫂明日再来。”

“这位小哥儿明事理。”

杜锦宁这做法,也获得了一些人的好感,指着水豆腐道:“算了,那给我来两块水豆腐。”

于是连带着,杜家的水豆腐一会儿功夫也卖出去了不少。

右边的摊主是一位三十来岁的妇人,也是卖水豆腐的,连带着卖一些香菇木耳等干货。见得杜方苓拿了些豆干过来感谢,她连连摆手:“不过是用一下称,又没损失什么,怎么好意思收你们的豆干快收回去。”

杜锦宁对她的印象很好。同行是冤家,刚才这两边的摊主,都是卖豆腐的,可只有这位婶子二话不说就借了称,其他的都各种找借口推脱,她还是跑去稍远一些的地方找了肉铺子借的称。

“婶子,别推辞了,拿着吧,您也尝尝我们的豆干。刚才我们借东西的时候没客气,您现在也别客气才好。”她扬声道。

那妇人只得收了干豆,却抓了一把干香菇给杜方苓:“过年的时候一起炖鸡,最是醇香。”

杜方苓推辞不掉,只得收了香菇。

簸箩里还剩了四五块水豆腐,照杜锦宁的意思,是别等了,拿回家自己吃。可杜方苓和杜方蕙不依,道:“反正还早,我们再等一会儿,你先回去。”

杜锦宁来市场,除了看两个姐姐的生意如何,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买香料。

因为茶馆还没有开业,又不知豆干的前景如何,再加上茶馆的入股要用钱,上一次这香料她就没敢多买。现如今豆干的生意眼看着不错,她对茶馆那处的销量也信心大增,自然得再买些。再者,这豆干迟早要引起有心人的注意,到时候她再去买香料,很容易让人摸着门道来。趁现在大家还没反应过来,她得囤积点香料才好。

卖香料的店铺不止一家,杜锦宁小心为上,没在一家买齐,而是分开来,每个店铺买了几样,终于把东西买齐。

拿着香料,她打算跟两个姐姐打声招呼就回去,可走近摊位的时候,远远的就看到一个四十来岁的干瘦女人在杜方苓前面大骂,周围还有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