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仙侠修真 >唐朝小文豪 > 分节阅读 82

分节阅读 82(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原来如此。”小萱点了点头,“但也不需要这么多吧”

“你们不需要么”

“对哦”

杜蔓婉问了一个她想问很久了的问题,“相公,你之所以回广州,就是为了这事”

“不是。”李耀桀摇了摇头,“为了广州百姓。”

“广州百姓”

“嗯。”李耀桀笑了笑,他被封为郡公快一年了,等他应得的赋税一到,他就可以搞一波事情了。

“哇相公你看,这颗珍珠好大”苏月掌心托着这颗珍珠,举到众人面前,十分惊喜。

经过比对,也就比第五瑶有的那颗小一点。

“你们留着吧。”

“不了相公。”苏月拒绝了,“相公你的头发长了,可以束发了,你也做个簪子之类的,正好和姐姐的一对。”

“不必了。”李耀桀毕竟是现代人,对于头发插着簪子还是有些抗拒,而且他也不想什么好东西都是自己用,不能冷落了她们。

“姐姐。”苏月用首饰盒装好,递给第五瑶,意思是让她来劝说李耀桀。

“听相公的吧。”第五瑶也觉得不能什么好东西都归于他们夫妻俩。

“我不敢拿。”苏月坚持。小萱和杜蔓婉还有萧琴都支持她,最后李耀桀又感动又无奈地收下。

采集到几箱子的珍珠,李耀桀心满意足地回到南海县,开始了他下一步要做的事。

几天之后,他两千户的赋税到了之后,李耀桀又去坑郦汝赐和董岩了。

“我打算推出更多的惠民福利,可惜银行赚钱不多。我现在有个主意,问你们愿不愿意入股”

李耀桀问他们二人。

董岩和郦汝赐对视一眼,抱拳拱手道:“郡公大人需要多少钱”

“”李耀桀嘴角一抽,你们这么直接,我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不多,二百万贯。”

董岩和郦汝赐也是嘴角一抽,这还不多我们全部身家就这么多了。

连续两次,一人送一百万贯给李耀桀,董岩和郦汝赐都快把家产送光了,不过为了和李耀桀搞好关系,他们也乐意。

国民银行成立之时,他们参与出资,这事被南海县的人知道后,他们的名声好了很多,起码不会被人翻白眼或者指着脊梁骨骂了。董九卓和郦真搞出来的臭名声慢慢被洗白了。

所以他们明白了,这钱花得不怨。

拿到这笔钱,还有去年,赋税,李耀桀在国民银行成立了新的项目慈善基金会。

提供粮食、布帛、金钱的援助。

简而言之,就是现代的慈善机构,当然,比起现代慈善机构,国民银行要公正透明,每一分钱都会用在民生身上。

当然了,李耀桀还没开始接受百姓的捐款,只是说:欢迎富商大贾参与。

李耀桀目前还是想坑有钱的商人。

“郡公大人。”围观的人群中,有人提问,“这个慈善基金会需要老百姓购买么”

“不需要,我这个基金会,是为了需要帮助的人,孩儿没钱读书,重病无力耕地,屋舍无钱翻修,灾民无粮无衣等等,只要是需要援助的,我都会尽全力资助。”

还有一点李耀桀没说,就是那些没钱买医疗保险的,李耀桀都免费把他们纳入保险人名单。

李耀桀指着上面的公告解释,“当然,我一个人的能力财产有限,这个基金会接受并欢迎富有的人参与,我承诺,所有的粮食,钱财都会公开透明,就像这样。”

“我,出粮食两千石,布帛两千匹,铜钱十万贯,这是我南海郡公收到的赋税还有银行赚的钱。”

“还有,南海县的富商郦汝赐和董岩,各自援助一百万贯。”

“以后,无论是收到多少钱,花了多少钱,怎么花,全部都会清清楚楚地记载公布。”

李耀桀激情澎湃地为所有人讲解,还委托了县学印刷了一份更具体的公告,让群众领取阅读。

其中就包括,如何申请救济基金。

而李耀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援助了四十多个孩子上学,包括云老夫子私学里的,顺带把云老夫子也请到县学教书。

第二件事就是为南海县附近几个村庄,一些贫苦的家庭送去粮食、布帛等东西。

第170章 谢云飞的喜事

古代的时候,大部分百姓们最关心的不是什么国家大事,政权更迭,皇权斗争。他们最关心的还是能不能过个好日子,而李耀桀的在广州,在南海县,所作的一切,都是他们关心的,都是他们喜闻乐见的。

因此李耀桀的慈善基金会一出现,立马在南海县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这是散尽家产为了百姓谋福利啊南海县百姓对于李耀桀的称赞又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真的有人把他当做是活菩萨。连带对郦汝赐和董岩两个富商,不仅少了往日的那种厌恶和鄙视,还渐渐变成夸赞。郦汝赐和董岩也很开心,得到了他们需要的名声,对李耀桀的基金会也是大力支持,还在几天之后追加的资金赞助。

对此李耀桀也是非常开心的,钱嘛,当然是越多越好,他是巴不得那些有钱人,都倾囊相助,造福百姓呢。

文闲居杂诗

土丘山岳溪江水,万丈高楼茅草堂。

朱户鸡豚席散肉,野林乞丐饲余糠。

床头垂死寻常药,囊里将齐嫁娶妆。

愿我先河渡众客,善心一片向苍茫。

慈善基金会开始运作的这段时间,李耀桀带人,到处视察民情,这个即将步入盛世的大唐,繁华强盛之下,还是有很多贫苦不堪的百姓。感慨万千的他回到家中,写下了这首诗。

最让他印象深刻的两件事,第一件就是颔联写的,一个穷得揭不开锅的老人,只能捡别人喂鸡喂猪剩下的糟糠。还有一家人,年迈的父母病重在床上,却不舍得买好药,喝着那些基本没什么作用的草药,只为攒钱,给儿子娶老婆,给女儿准备嫁妆。

“我突然想到,现在很多家庭,父母劳苦了一辈子,儿子长大了,也没能享福。一把年纪了,还要为儿子娶妻买车买房的事情操劳,给儿子买了高档的房子结婚,自己住在乡下的老房子里,风吹雨打。”

李耀桀感慨不已,对第五瑶说。

“唉,我们能做的,也就这些了。”第五瑶看到那些场面,也是十分难受,“我回头让我爹也出一点钱吧。”

“这个不强求。”

第五瑶摇了摇头,“没事,他以前也时不时到乡下布施,现在只不过是多做一点罢了,而且让他多做一些善事也是极好的。”

“那倒也是。”李耀桀思考了一会儿,也决定给李渊写一封信,汇报了这件事,毕竟李耀桀答应过皇帝,国民银行的钱必须上缴国库或者用于百姓。而第五瑶则是写信给第五文博,劝说第五文博也参与这件事,或者干脆,他自己也做这样的事。

李耀桀这首诗,以及他所见所闻,经过县学报纸的刊登,也在南海县引起了轰动,不少有钱人,都纷纷参与捐款,一来他们也的确愿意帮助贫苦之人,二来也想和李耀桀搭上一些关系,因此基金会的粮食钱财有了源源不断的补充。

没多久,南海县有多了一件喜事,谢云飞和许秋萍定亲了,而且下个月就要成亲了。最开心的莫过于谢辉廉和许国兴两家人,多年好友结为亲家,自然是大好事。

如今提起谢云飞,很少人再看不起或者痛恨他了,谢云飞也是真正的洗心革面,为了支持李耀桀的慈善事业,把皇帝赏赐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