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62(2 / 2)
二来,在云瑶要被封为皇后的这个档口,凌泰若是大放异彩,一定程度上,也能减轻康熙立云瑶为皇后的阻力,毕竟还有不少人认为云瑶只是钮祜禄家旁支,不足以位列中宫的。
云瑶想到这层关键,不由对康熙的用心十分感激,虽说康熙此举也有利用凌泰的意思,可对于一个君主来说,能够利用一个臣子已经算得上是恩典了,更别说凌泰能从这里边获得的巨大利益。
而且想到前世康熙对纳兰容若的态度,云瑶觉得只要康熙对凌泰有对纳兰容若一半的看重,云瑶相信凌泰的前途就不可限量。
就比如赫舍里家,索尼能够屹立不倒未尝不是因为他是满人里少有的文臣,因为没有军权不会让皇上所忌讳,也能依仗自己少有的才能为康熙治国,这才是赫舍里家如今仍没有被康熙完全厌恶的原因之一。
云瑶如今身处宫中,自然希望自己家族能够繁荣昌盛,也能支持云瑶走向更高的位置。
明白了康熙的打算之后,云瑶便对康熙说道:“皇上既然觉得凌泰参加会试没有什么问题,那臣妾就让凌泰准备会试了。”
康熙听了对云瑶说道:“爱妃放心,会试对凌泰虽是一个考验,可也不算很难”
云瑶笑道:“托皇上的福,凌泰都已经比别人提前知道了会试的消息,若是凌泰还考不中,那臣妾就要怀疑他的本事了。这样一来,凌泰成亲之前若是考中了进士,就是双喜临门了”
康熙听着云瑶的话,虽然觉得云瑶说的有些异想天开,不过康熙也没有觉得腻烦,在康熙心里,云瑶懂了这么多已经不错了,比起赫舍里氏,云瑶已经算得上是才女了,康熙也不会要求太多。
而且在凌泰的事情上,康熙并不准备让凌泰落榜。云瑶不知道的是,以往图海批评凌泰时都是以汉人的标准来的,但是科举考试对于满人来说,其难度是有一定的弹性的,毕竟论起科举考试,满人们哪能考得过饱读诗书的汉人,就连以往考中科举的满人,成绩都有一定的水分。
而凌泰身上这个举人的身份却是实打实的,也是因此,康熙才对凌泰另眼相看。觉得在会试里,只要他稍微偏向一点儿,凌泰的会试就能到二甲前几名。
不过康熙担心凌泰会被其他场外因素影响,所以才特意迂回的对云瑶说,让云瑶传消息给凌泰,毕竟他这也算是光明正大的作弊了这种事让人知道了面上总归不是怎么好看。
康熙对此也没有什么不安,毕竟他没有将考题透给凌泰,当然若是凌泰在他偏向的情况下还不能通过会试,非得让他把考题告知才能通过,这样的废物康熙也不需要。
康熙的心理云瑶并不是十分清楚,但云瑶却沉浸在十分高兴的氛围之中,因为云瑶知道,被康熙选中做满人的标杆,这其中的利益对于凌泰来说是非常巨大的,而且也不用担心有什么风险,毕竟云瑶知道的历史就说明过最后胜利的是康熙,那么跟着康熙走的凌泰,也能收获不少东西。
可以说,康熙对于凌泰的塑造,不亚于现代的造星行动,云瑶对此也是乐见其成,只是担心凌泰会因此压力太大罢了
想明白这些,云瑶就没有什么顾忌的了,这件事其实对凌泰百利而无一害。
云瑶甚至想到了几年后,在削藩的过程中,肯定有不少满人子弟要参军,云瑶不是反对凌泰去为此博取功劳,上辈子凌泰参军之后,虽然没有受什么伤,但因为他的上司是一个贪婪之辈,把凌泰的功劳都给吞没了,虽然凌泰无恙,可是凌泰也因此性子有些消沉,对于科举也没了心气。
而这一世,云瑶可不敢赌凌泰不受伤的可能,毕竟这一世连她都早早地进宫了,若是有人想要以凌泰为突破口,对她造成一定的打击,那云瑶可就要哭死了因此若是凌泰只是一个白身,那他在战场上很容易被人当做炮灰。
若是凌泰在这之前就入了康熙的眼,凌泰以科举进入官场之后,那在战场上凌泰受到的威胁就小的多。云瑶也能放心不少。
就好像是纳兰容若一样,在三藩期间乃是康熙身边的侍卫,因为跟着康熙,虽然不一定能立什么功劳,但起码安全有保证。
第二百六十七章 官学始末
康熙在说完这个之后,忽然对云瑶说道:“爱妃可记得前阵子,爱妃对朕说过的建立官学的事情”
云瑶闻言一怔,似是没有想到。
而康熙见了云瑶这幅表现,以为云瑶已经忘了,便提醒道:“那日朕给爱妃说凌泰考中府试之事,爱妃提过一句这个。”
云瑶恍然大悟,然后问道:“皇上说的是那个,臣妾只是随口一说,皇上怎么还记得”
康熙闻言笑道:“爱妃随口一说,倒是解决了朕的大难题”
康熙的话这次真让云瑶有些摸不着头脑,当时她对康熙说这个只是为了试探一下,康熙对她插手朝政的容忍度,后来的事也表明,康熙对她并没有什么警戒之心,云瑶对此也挺高兴的。但是云瑶可没有想过康熙真的会赞同这个建议。
康熙见云瑶表情真的什么都不知道,心中莫名的松了口气,继而又对云瑶说道:“爱妃不知,朕本来就担心满人在不打仗之后以何为生,爱妃那天说的话给了朕一个提醒,朕倒也可以建立一个专门为满人设立的官学。
毕竟国子监的人大都是汉人,对于满人的教育向来是不怎么上心,而满人也对读书之事也没有什么向往之心,若非是天资聪颖者,比如容若,才能赢得国子监的老师青睐,其他的人在国子监就是混日子罢了
而这个官学的课程设置与国子监一样,朕就不信,咱们满人学起来就比汉人差等到科举考试的时候,满人的成绩会一点儿都没有提高”
云瑶闻言总觉得有哪里不对,康熙的设想似乎与她心里的想法差了很多。不过云瑶也不敢多说,省得让康熙反感。
而康熙说的滔滔不绝,但也注意到了云瑶脸上的犹疑之色,便有些好奇的问道:“爱妃可是有什么想要说的”
云瑶犹豫的说道:“请皇上恕臣妾冒犯之罪,国子监的课程臣妾也听说过,咱们满人毕竟是从马背上长大的,对于汉学了解不深,难免也有轻视之心,若是只为了科举考试,是否有些本末倒置了那到时候学子们也不是一心向学,岂不有违皇上的本意”
云瑶见康熙表情没有什么变化,就继续说道:“臣妾在家中时,就听说过凌泰在国子监的多半学四书五经之类的,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