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23(2 / 2)
一看到紫绶盖绿英的主人出现了,老安顿时激动万分:“是你栽培的你是乔疯子的什么人”
在他看来,这个世上除了乔疯子和他的传人外,没有人能够种出紫绶盖绿英来。
“老先生,这盆兰花不是我种的。”
燕姐的回答让老安一怔:“什么不是你种的那是谁种的”
燕姐一指雷欢喜:“喏,就是你身边的这个小伙子种出来的。”
“你雷欢喜”老安看着雷欢喜简直难以置信。
“老安,想不到吧我们欢喜哥的本事可大了。”安妮紧紧挽住欢喜哥,那样子好像这盆兰花是她种的。
“怎么可能,怎么可能。”老安喃喃说着,猛一抬头:“你是乔疯子的什么人这株兰花你怎么栽培出的”
乔疯子自己今天还是第一次听到乔疯子的名字。
这个老安,难道能种出紫绶盖绿英的人都和什么乔疯子有关系听到栽培者就问和乔疯子有什么关系。
怎么种的你家欢喜哥哪里知道怎么种的问小胖去。
要不是小胖鸟了一滴尿,别说紫绶盖绿英了,没准你家欢喜哥还能种出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呢。
“老安,我哪认得什么乔疯子,这名字我还是今天第一次听到你说起。”
“那你是怎么栽培出来的”老安并不死心。
这个问题就很难回答了。
欢喜哥在那想了半天:“其实我是那一天吧老安,我说我把兰花种子扔到土里然后不管了,过了几天这兰花就自己长出来了,你肯定不相信吧”
“欢喜,说真话。”老安急的连连跺脚。
你看,你看,你家欢喜哥说的就是真话啊
朝土里扔了一颗种子,然后它自己就长出来了,不就是那么简单吗
“老安。”欢喜哥抓耳捞腮:“其实吧,我耗费了十年心血,精心研究古人栽培之法,结合实际,理论联系实践,屡试屡败、屡败屡试,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被我试验成功。但这可是我的独门秘诀,那是玩玩不能外泄的。”
看到欢喜哥这样子,安妮差点笑了出来。
大凡欢喜哥这么说话,这副表情,十句话里有九句话是瞎掰的。
可她也觉得好奇,没看到欢喜哥种过兰花啊,怎么就凭空变成一盆来了
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往往让人啼笑皆非,老安停了欢喜哥的瞎掰,居然认真的想了一会后才说道:“这倒是,种植兰花各家都有独到之秘,一般是不会轻易告诉别人的。欢喜啊,我得谢谢你,你替兰花界保留下来了一盆珍贵的品种啊。”
老安啊,我们的欢喜哥这次真的是要哭笑不得了。
我纯粹是瞎掰出来的话你居然还真的相信了吗
我刚才说的那才是真的不得了了不得的真话啊
第181章 素冠荷鼎,谁与争锋
几名评委还是相当认真负责的。
总共有十盆兰花入选最后的冠军争夺。
这其中有大唐飞羽、叶花双蝶等等在内。
而那盆紫绶盖绿英无疑也在其中。
这盆兰花的名气之大,几乎所有兰花爱好者都有耳闻。
没有想到居然能够在这里亲眼看到。
评委们在那不断的低声交流,而那些在现场的人也不断的小声议论。
他们想的都和老安一样。
紫绶盖绿英难道是乔疯子重新出山了
要真的是那样的话,可足够引起世界兰花界的轰动了。
这里的绝大多数人,只对乔疯子有所耳闻,真人可从来不知道长的是什么样的。
一边的记者不停的进行着拍摄,迫使保安不得不多次出来制止。
足足一个多小时后,评委会主席宫本平五郎站了起来,现场立刻安静了下来。
“感谢祝南镇雁湖村能够给予我们这次机会,让我们能够亲身参与到了这场盛会,亲眼目睹了如此多珍贵的兰花品种。”宫本平五郎做了一个开场白:
“经过评委会的认真评选,在入围最终决赛的十盆兰花中,我们认为各有千秋。如果一定要评选出一个冠军,那么紫绶盖绿英,无论在观赏性、价值性、还是传奇性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雷欢喜悄悄的挥了一下拳头。
果然是自己的紫绶盖绿英。
赢的真是太轻松了。
不对,江斌呢
很长时间没有看到江斌了,他去哪了
到处搜索着江斌,目光却落到了他的父亲江胜利那里。
他看到江胜利对自己笑了一下。
笑容中带着一丝讥讽和嘲笑。
什么意思
欢喜哥的心里忽然升腾起了一种不祥的预感
宫本平五郎说出了紫绶盖绿英的传奇故事,以及它的价值,然后不无遗憾地说道:
“很可惜的是,作为第一个栽培出这品种的乔先生,却无法亲临这一盛会,这不得不说是本次兰花盛会一个最大的,也是无法弥补的缺憾。请允许我在这里说一些和本次兰花展无关的题外话。我曾经有幸和乔先生见过一面,那时候他才只有30多岁,风度翩翩,谈吐儒雅,让人一见便终生难忘。他的那种气质和风度,我相信是任何人都无法模仿的。如果我是女人的话,我保证会不顾一切的嫁给他。”
“轰”的一声,现场响起了一片笑声。
安妮捅了捅欢喜哥:“哎,欢喜哥,你听人家乔疯子。你呢”
“我就是个大土鳖。”欢喜哥自嘲地说道。
宫本平五郎让大家安静下来:“可惜那次一别,我就再也没有见过乔先生了。可是我相信,如果乔先生知道有人也同样栽培出了紫绶盖绿英,他后继有人,一定也会非常高兴的。”
他停顿了一下,然后一字一顿地说道:
“我宣布,本次兰花展第一次评选的冠军齐丽燕和她参展的作品,紫绶盖绿英”
一片的掌声响了起来。
“谢谢你,欢喜。”贺建军一边鼓掌一边说道:“这次阿燕可算是出尽风头了,等比赛结束了,我就把这盆兰花还给你,还要送你一份大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