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抗日之黑枪小三口 > 分节阅读 54

分节阅读 54(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每天天还没亮就起来练拳,等身子舒坦了,天已经亮了就出门乱转,特别是北京五个海的周围,有很多武术家在周边练武。王南就散着步走过,人家练着,他拿眼晴瞄几点就能看到这些练家子的大概。可惜以他见过子弹和血的能力,身法能入眼的全是些老拳家子,却也都进入血气衰竭的能说不能打的年岁了,中年人身法过得去的非常少,而年轻人就没见水平高的。

有天早上,王南出门,随意进了条胡同往京城根走,突然听到几个孩子在哭,不由的想着这是谁家啊,一大早的几个小孩子们都哭啊

刚走过门口,突然就听到一个男人说了句:“再喂下药”。一个女人的声音应了声:“这两个女娃子一会就被领走了,哭就哭吧”。

王南走过去了,突然感觉这两个人的对话不对劲。

便倒着往回走,就听到打孩子的声音,孩子们的哭声一下子就小了起来,那个女人在说:“莫打到女娃子的脸”,那男人说:“早卖掉早省事”。

这下听明白了,这两人是人贩子,王南不知道怎么办好,大人可以开枪打死,可那些小孩子怎么办警察能送回家嘛

一时没想明白这里面的关节,就立在了门口,这时里面传出的声音不大的一句话让王南起了杀心,那女人在说:“那女学生你莫碰”。要知道民国期间一百个人不见得有五个人能识字,女孩读书更是少之又少,连女学生都卖,这人贩子要造多大的孽啊。

王南看了一眼墙,伸手高,退后几步,一个助跑就从墙上翻了过去,那个女人半蹲在屋门口硬抱着一个五六岁的男孩子硬喂着东西,男孩子刚被打过,挣扎不想吃药却又不敢哭闹。这女人看到王南跳进来,正要张嘴叫,王南手里的枪抬了起来对着她的脸,这女人一下子放开小男孩,站了起来靠在墙边不敢动。

王南从屋门看到了那个男人,刚打完屋里的孩子,正在那里喝水,王南走到到这女人身边时,那男人正好转身,看到一个陌生人拿着枪,一下子手上的碗就掉在地上。

王南看他长的个慈眉善目憨厚老实的样子愣了一下,可回头心中更怒,手指一勾一枪就打在他的眉心上。

这个女人一下子叫出声来,王南一脚蹬在她的心口,她只出了一声就软在地上,王南快速的在屋里屋外的几个房间转了一圈,有五六个几岁的孩子,多数都是半睁着眼睛迷迷着,坑上有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学生也是这样,王南估计是下了药的原因。

开了枪,王南就不敢久留,退出屋子,对着滚在地上的那个女人贩子的脑袋也是一枪,再对着两人把弹匣里的子弹都打了出去,开了枪,他就想到了可以用枪声引来邻居和警察来解救这些人。

随后蹿过墙,快步走出胡同。

第二天,王南为了知道开枪后的后续的消息特意去买了份报纸,拐卖女学生和儿童的人贩子被人击毙在家中的事情就已经见了报。看到了这条消息里还有待家长认领的孩子照片,王南心里才大舒出一口气。

民国时因为时局混乱,贩卖人口的现象非常严重,王南这一波乱枪打过,报纸上解说是仇杀,可人贩子们却引以为戒收敛了很多。

第九十七章 北京学拳学画

这年的春节很早,三个人在北京刚住下来,转眼间就到了春节。虽然民国取消了春节,可老百姓该咋过还咋过,春节照样是一年之间最热闹的时节。

三个人平时逍逍遥遥的,小日子过的有点随心所欲,却在春节祭祀时翻开了心底最大的痛楚。

亲人们都在远方那座大坟里,三个人都能感觉到身上承载着他们的梦想,他们生命的延续的。

出了正月,李秀就让王南给她联系画画的老师。

她开始是想到学校里面学习,在祭拜先人的时候却想通了,天大地大亲人最大。长辈们都没有了,最亲的是自己的男人,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孩子,想学什么请人教就好,何必执着的要去学校哪

民国的女人,自己独立出去做事的比较少,好几亿中国女人,再宣传也就那么几个。李秀和二丫,哪怕是手上有钱有物,做什么都会提前跟王南说一声。这是下意识在遵循传统习惯,女人做什么要得到丈夫的同意,传统认为这才是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当然,在这个年代,婚姻基础是门当户对,夫妻背景是对等的。直到近现代开始自由恋爱之后,这个基础就没了,女人当然要有自保的权力,否则天天被揍谁也受不了。

王南就四处打听,就找到了一位据说是进过宫的画师。这画师年龄不小了,生活所迫不得不开个小班教学生。

本来是李秀一个人跟着学,可王南送她去接她回,看到这画师丢给李秀一本芥子园画谱,指点了李秀几下,就让李秀照着画,他觉得挺简单的。慢慢的在晚上也会拿着钢笔跟李秀一起画,画出来的倒也别有一番趣味。

芥子园画谱,跟写毛笔字的临贴一个道理。古人认为书画同源,是从古老的象形文字开始,写就是画,画就是写。学书法要描贴临贴,先知道好字是什么样,照着写。画画也是,先学下基本的山水石木怎么画,能画出来了,就可以往自己能达到的意象上靠近。

李秀也让王南给二丫请了位女中的老师做家教。从小学的教材一年年的开始补起。二丫苦着脸,找时间就跟王南讲,家里这活那活都没干,能不能不学习。王南看李秀一脸较真的样子,只能安慰她,等学完小学的课程就不学了。

家里有了学习的气氛,王南跟李秀在学习的路上,就经常去路上的书店去转转看看,时不时还买几本书回来。

李秀不知道从哪里看来的道理,有天捉住二丫说了一番有文化的母亲才能教养有大出息的孩子的大道理,把二丫说的欲哭无泪,不得不老老实实的跟着家教老师学习。

一次去书店时,看到孙禄堂先生写的另几本书,他不知道孙先生一共写了几本书,就拿起来问书店里的店员。

谁想这店员说这写书的老先生就在北京住。王南大喜,马上问地址,这位儿居然还知道孙先生住的大致地方,离王南家还不太远。

王南就到那一带去打听,等知道孙先生的家门后,买了北京习俗的拜访礼品的京八件,又想到自己是受益者,只拿这点常见的礼物不合适,就又拿了两封大洋,激动的跑到孙先生家拜访。

对于孙禄堂先生的武学成就,后世死忠和黑粉都很多。他肯定不是神,可也肯定不是谁都能打倒的普通人。对清末民初的人可以用一种方法参考他的本事,就是看这人的名声能影响多大的地域。当然这不全面,因为象八卦师祖董海川活着的时候,只在北京城有名。但整体而言,这种方法能排除掉大多数人的身份。很多后世吹捧的武术名人,都只是不出市县的高手,不能否认他个人水平低,但也不能承认他就是高水平,总不能靠故事出去比试吧。等按一府一省数省最后乃至全国的影响力数下来,那么你会发现,孙禄堂先生正是那为数不多的几个可以影响到全国的民国武术家。再辅佐另一种也是讲本事大小的说法,说这老拳师收的徒弟多并且都挺有名的,那肯定就是有本事的。好吧,这时孙禄堂先生收的徒弟数量大概排在民国数一数二的位置上。

只是孙先生中期后期的徒弟多为军警帮会官员这些背景,所以当时的名望如同泰山北斗,可等时代一换,后劲不足。他也确实打败过找上门的日本武人,吹捧的话不值一提,但打的日本人嗷嗷叫服是真事。

这时孙先生70多岁,留着长须,坐在那里不似武人,反带着股子文人的气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