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 >大明:我是万历他爹 > 230 忽兰忽失温1

230 忽兰忽失温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皇帝是以辍朝为名躲了起来,但焦头烂额的就是内阁了。

北征在即,战时不等人。

既然兵部被团灭了,那么五军都督府就顶上,继续作战计划。

另一个原因也是因为趁现在国库丰益,朝廷有钱赶紧把草原危胁给解决了。

因此,这一天内阁召集了在北京的所有勋贵,一起商讨五军都督府接管兵权的工作。

首先勋贵之首的英国公张溶已经是京营提督,他不能再进入五军都督府了。

成国公朱希忠是左都督。

武安侯郑崑担任右都督。

明朝初期,这两个职位因为位高权重,基本上不会有人任职到这个高度。

但现在是战时需要,只能如此了。

南北二京勋贵们虽然没上过大规模战场,但好歹也是干了几十年的军务了,对北征会有很多帮助。

本来,大明的兵部并没有过去那么大的权力。

开国初期,五军都督府和兵部相互牵扯,相互制约。

五军都督府有统兵权,但没有调兵权。

兵部有调兵权却没有统兵权。

每逢战事发生,由皇帝命将为帅,调领五军都督府所辖卫所之兵佩印出征。军还即归印于朝,兵回卫所。

说白了,此时的兵部只有筹备军粮器械和调动军队来往的权利。

而出征的将领和兵马由五军都督府出。

而五军都督府的高官基本上都是战场立功的将领和开国勋贵。

“户部,粮草筹措准备的如何?”,高拱看着马森问道。

“可供五万大军征伐三个月!”,马森没好气的回答,“可惜了,好不容易攒到那么多钱,一下子没了一百万!”

“战争烧钱啊!幸好彻查寺庙和扬州官场抄家得来的钱还有三千多万,不然,我可不会同意这么大开销!”

“哎,行了行了!知道你抠门!”,高拱赶紧手动闭麦,接着看向张溶,“英国公,京营的情况如何?”

“三大营粮草,器械,盔甲火器完备!随时可以出征!”

张居正开口,“陕西那边怎么样?”

杨博道,“戚继光已经准备好了,还有谭纶,董一奎已经整备好榆林镇的五千精兵!”

兵力方面,戚继光那边的陕西镇五千,榆林镇五千,马芳的蓟州镇五千,京营的三万主力,再加上五军都督府从各地抽调的五千卫所兵,五万大军足够摧毁土默特。

“火器呢?王恭厂那么多火药都没了,火器会不会捉襟见肘?”

“张阁老放心!京营火器足够!”,张溶说,“神机营火器编制是满的,还有上个月兵仗局和军器局新交的五千把火铳和60门弗朗基炮。”

张居正点点头,大明火器天下无敌,只要火器足够,张居正就放心。

接下来,朝廷开始飞速运转起来,草原上的锦衣卫探子也多了起来。

半个月后,由南北二京勋贵组成的五军都督府,向皇帝汇报进度。

皇帝选择戚继光和马芳为先锋将军,京师三大营由张溶统领,成国公为朱帅,定远侯,南宁伯,临淮侯李庭竹等人为副将,五万大军分两路出发。

兵发土默特!

这里面朱载坖唯一担心的就是临淮侯李庭竹。

不是因为他是李景隆的后人,而是这些勋贵中,他是实战经验最少的一个。

成国公,英国公,南宁伯不用说,经历过庚戌之变,也跟随朱载坖出征过。

定远侯虽然没有跟随自已打仗,但有镇守湖广,镇守辽东的经历在,一些小规模的流血是见过的。

唯有李庭竹,在南京太安逸了,只有统领几千士兵的经验。

说的好听的统领,难听就是操练。

但五军都督府你不塞几个南京勋贵进来,怎么把他们留在北京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