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93(2 / 2)
银杏点点头,“崔奶奶所言极对。”
田双还想据理力争,银杏果断转移话题,“妈,我肚子饿了。十六也饿了,回来的路上就叫着肚子瘪瘪的。”
“那我赶紧做饭。”
“我给你帮忙。”
另一边,田月正在和田山林通电话,马小凤在一旁竖起耳朵听。
简单的把安小四的情况说了一遍。
马小凤一蹦三尺高,不敢抢话筒,怕把电话弄坏,赔不起。直接不管不顾的对着话筒大声喊,“月儿,我们同意,咋能不同意呢,同意的,肯定同意”
生怕对方听不到,使了老大的劲。
多好的后生,营长是个大官咧,还是北京人。以后她也能到前逛逛,照几张照片,拿回来给大家显摆显摆。
大丫头当上官太太,他们田家也要改换门庭了。到时候再帮着给二丫头物色个当官的对象,再给孙子娶个大学生
一分钟不到,马小凤仿佛已经看到未来的康庄大道。
只可怜了田山林,冷不防耳边响起吼声,差点手抖把话筒扔出去。妈呀,你的嗓门吓死人,心脏差点吓出病。
缓了半天劲,耳鸣才消失。
好声好气的问田月,“你表姐怎么说的”很看中银杏的意见,如果她说此人不行,那他绝不会同意。
“表姐没说什么,就问了我自己的想法,让我给你打电话。姑姑不乐意,觉得年纪差太多。”
马小凤一听,这还得了,才隔十二岁,又不是半百。
“月儿啊,听奶奶的话,奶奶不会骗你的,十二岁差的不多。”
田山林转过头,“那,我跟大丫头说两句话,你别老插嘴。”
“我还不是为了她好。”马小凤忿忿不平。
田山林再一次对着话筒确认,“你表姐没说同意,也没说不同意,直说让你征求我的意见”
田月点点头,“是的。”
田山林思索片刻,“你表姐应该不反对,那个男的估计不差。”
“差还能当上营长。”马小凤见缝插针的替安小四说好话,虽说没见过安小四,连了解都谈不上,可安小四已经成为她心目中好女婿的不二人选。
站在父亲的角度,田山林很担心,“大丫头,这关系到你一辈子的事,你到底咋想的,那个男的条件是挺好,可关键是要俩人合得来。还有,齐大非偶。”
找个条件好的,担心人家瞧不上大丫头,大丫头嫁过去受气。找个条件差的,他们一家人都不乐意。条件不好不坏的,又不甘心,总觉得大丫头优秀,配得上更好的。
人,就是这么这么矛盾。
“爸,我愿意,我一直愿意的。我有信心可以把以后的日子过好,起步没有安小四高,可不代表我以后不能和他比肩。”
“月儿,你是个好孩子,机会来了,一定要抓住。等你成了营长太太,十里八村的再也没人敢欺负我们一家。”
田山林无奈,“妈,你说这些干什么”孩子在外读书,别让她操心家里。
马小凤理都不理,跟没听到似的,继续给田月洗脑。
“你表姐泥腿子出身,嫁给许黑娃,不也过得好。听你姑说,人家把她当个宝。我寻思着,安小四和许黑娃一个大院长大的,又在一起工作,肯定也是个疼老婆的。你结婚后,他肯定把你供着。”
田月看看左右,姑父出去了,大壮也不在,否则她真要找个地洞钻下去。
语速飞快的叮嘱,“奶奶,别再泥腿子泥腿子,不好听。还有,表姐夫叫许扬,哪来的许黑娃。”
马小凤心情好极了,“知道了,我以后不说了。不过,月儿,你千万不要放手啊。”
田山林没有再说什么,算是默认同意。
田月挂断电话,长舒一口气,家里这关过了。
回到银杏家,田双已经翘着脖子等了一会,见到她后,忙急急的问,“你爸怎么说”
“我爸他同意了。”
田双在心里叹口气,始终觉得可惜,想再劝劝,“田月,你”
崔红一直竖起耳朵旁听,猜到田双还想打破,立马找了个借口。
“双儿,水烧开了,赶紧过来打汤。”
田山林已经同意,田月也愿意,安小四除了年纪大点,结过婚,其他条件都不错。实在没必要,揪着十二岁这一点。
银杏毫不意外,田月和田山林的选择大概是许多家庭的选择。
门当户对是多数人的观念,农村供一个孩子出去不容易,嫁到好人家更是难上加难。
如果田月双手在外推,说出去,大多数人不会鼓掌赞同,只会觉得她脑子进水,病的不轻。
、第399章 股票
田月和安小四的事,很快定下来。俩人约定等田月毕业后就结婚。
银杏八月又回了母校,带着修改许多遍的论文。
论文虐她千百遍,她待论文如初恋。
到学校后,直奔李主任的办公室。
李主任带着眼镜,一句一句的读,时而脸色严肃,时而皱紧眉头,时而又舒展开来。
银杏在一旁静静的等着,等着李主任的犀利评价。虽说不好听,但是很实用。
一遍过完,李主任的心情还不错。
看得出来,银杏进步不少。问题肯定还是有,但是表达不精确率,句子写的不好率,词语不正确率大大降低。
值得小小的鼓励一下,再接再厉。
银杏简直受宠若惊,李主任在学术上的严苛出了名的,能得到她另类的表扬,太意外。
银杏修修改改,赶在暑假结束之前,把论文投递出去。
这回换了个期刊,不过级别和上一个差不多。
得知此事,要说最高兴的,除了银杏和李主任,大概就数院长了。坐在办公室还哼了几句黄梅调,心里那个乐呵,只能用歌声表达。
恨不得每个高级别的期刊上,都刊登的有学校老师的论文。
这也是他的梦想之一,以前觉得实现略有难度,可看着李老师一篇接一篇的来,他觉得也不是那么难,也许在退休前就能实现。
谁也说不准,不是吗
银杏赶在八月底回到t市,九月一号十六开学,平时不送他上学,开学那天必须送。
谁知回去了才晓得,十六不想读幼儿园大班,要直接上一年级。
他暑假学了很多新知识,和附近一年级的小朋友聊学习也不怕,特别是在数学加减上,完全碾压对方。
有好些家长,跑到田双那儿取经,询问她平时怎么带外孙的,把人教的这么聪明。末了,又言十六读幼儿园完全是浪费,不如直接上小学。
一句话,十六就记住了,要上小学。
他的要求得到家里的一致赞同。彼时,银杏正在京市奋斗论文,都不想她分心,很有默契的一同瞒了下来。
李大力很开心很得意,杏儿小时候闹着上小学,十六也闹着上小学,可见母子行事一样,由此推出,十六继承了妈妈的聪明才智。
其实不独他,田双和崔红多多少少也这么想。
许扬对儿子读大班还是一年级无所谓,反正儿子爱学习,他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