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58(2 / 2)
但是他相信银杏。
下去后对着小弟们挨个叮嘱,嫂子说的对,你们一定要听,万万不可胡来。
小弟们以他为首,听得他再三叮嘱,细想也是那么回事。
不过仍没放弃,几个人一起在银杏乐购批发,当然是赊账,这是银杏给内部员工的一项优惠。
拿到货后,他们转手就给了家里的姐妹,让她们帮忙卖。
银杏生日那天恰好周日,许扬带着她到公园玩了一整天,还带了照相机,拍了好多美美的照片。
晚上,他又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
吃饱喝足后,慢悠悠的从荷包里掏出一条项链。
银杏笑着双手接过,一看还是牌子货。
“你哪里买的什么时候买的”惊讶里带着高兴,高兴中掺着激动。
许扬的嘴角微不可见的上翘,答非所问,“喜欢吧”
“嗯。”银杏复把项链递给许扬,背对着他,“快帮我带上。”
“媳妇”
“嗯。”
“你今儿真好看。”
银杏娇俏的撇了许扬一眼,“我天天都貌美如花。”
“对。”许扬一把把银杏抱起来,“我媳妇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许扬见放不下来。”
“哎,你干嘛。”
“是兑现诺言的时候了。”许扬抱着人往卧室走。
银杏不解,“什么诺言”
“娃娃。”
“娃娃啥”银杏突然间想起来,和许扬约好,她过完生日后备孕。“刚吃饱,肚子涨,休息一会儿。”
“正好运动,再休息咋们的儿子姑娘该生气了。”
“你唔”
话全被许扬堵在肚子里。
许扬餍足,饱餐一顿。
银杏累得要死,指头都懒得动一下。
他咋那么有精力呢。
许扬满足的日子一直过到腊月。
确定银杏怀孕的那一刻,他先是高兴,接下来有那么一丢丢的“难过”,媳妇怀孕了,也就意味着他的福利没啦。
和尚的日子不好过。
许母听说儿媳妇怀孕后,抱着电话一条一条的叮嘱,这个不能吃,那个不能碰。又告诫许扬,没事出去跑跑步,别老跟媳妇腻歪。
许父作为一个公公,没啥好对银杏说的,只嘱咐儿子,要当爸爸了,思想要更成熟,要勤快,把媳妇孩子照顾好。
李大力和田双知道银杏怀孕后,简直可以用喜大普奔来形容。
李大力恨不得马上收拾东西来t市。
田双双手合十,姑娘总算怀上了,老天保佑,菩萨保佑,佛祖保佑。
崔红是医生,把各种忌讳在脑海里搜罗一遍,不厌其烦的叮嘱。
第二天,李家这边三人加上许母,提着大包小包,坐上火车去t市。
许扬和银杏压根不知道他们会来,也没安排人去接。
幸好李大力记得路,直接租了个小三轮,把四人晃晃荡荡的载到大院门口。
站岗的就是过年时银杏打马美丽那天的小战士,对李大力几人记忆尤其深刻。
、第327章 金蛋蛋
许扬接到门卫室的电话说,他岳父一家子到了时,还有点不相信,仔细回想,岳父岳母都没提过要来探亲的事。待李大力的大嗓门顺着电话线传到耳边时,他赶紧撂下电话,拿出赛跑的速度,忙不迭的把人接回家。
到门口一看,哟,母上大人也来了。
要不是许母是生面孔,小战士早放行了。毕竟对李大力几人熟悉的很,特别是崔红,唐政委的第一任媳妇,大家都晓得,如雷贯耳。
“崔奶奶,岳父岳母,妈,你们怎么也不提前说一声,我好去接呀。”
李大力拎了满手的东西,脸上的笑容藏都藏不住,“我们认识路,哪用得着回回去接。”
部队的军嫂们听说许营长的妈妈来后,争先恐后的跑过去打招呼。
一见,还有三个熟面孔。
许扬知道银杏怀孕后,不敢再让媳妇骑自行车上下班,改为他送他接。
这还不够,又给每个店铺打报喜电话,让他们帮忙看着媳妇点,要是她过去帮忙,千万想办法把人“哄”出去,里面人挤人,就怕有个好歹。
对大壮和大个,又做特别嘱咐。原因很简单,银杏有时候下午没课,想让他们用店铺的小三轮帮忙送一下。
总之,比老妈子还操心。
这天银杏恰好下午没课,孩子没满三个月,她不敢大意,沈洁的教训就在眼前。
闲呆着也没事,吃过午饭后,就让大壮把她送回大院。
还没走到走到家门口,就听到里面传出来的阵阵欢声笑语。
银杏以为自己听错了,家里啥时候这么热闹过。掏掏耳朵,欢笑声还在,不是幻听,再一次确认声音就是从房间里传出来的。
抬头看看木门,熟悉的旧年画,熟悉的划痕印记。
没错呀,就是自己家。
拿出钥匙,插到孔里,右旋转
门已经开了。
许母坐的位置离门口近,听到钥匙碰撞在一起发出的清脆响声,就猜到是儿媳妇下班回家了,站起来伸手拉开门。
“杏儿。”
银杏眨眨眼睛,不可置信,“妈,什么时候到的”
见到婆婆,银杏挺开心。
“不止我一个,亲家一家都来了。”
银杏脸上挂着笑,眼睛不由自主的往里面打量,“崔奶奶,爸,妈。”
军嫂们刚才已经听说李老师怀孕的事,纷纷道喜。
“李老师,恭喜啊。”
“明年生个虎娃娃,虎父无犬子。”
“李老师,这么大的喜事,还瞒着,要不是婶子说,我们都不晓得。”
“”
大家也都识趣,各自说了几句吉利话,摆摆手离开。李老师家里的长辈来了,想必有很多话要交代,她们就不讨人嫌,留在那碍眼。
不过,打心眼里羡慕。
这刚怀上,又是婆婆,又是亲妈,大包小包拎过来,话里话外关心爱护。
怀个娃跟揣了个金蛋蛋似的。
听说,许营长还包接包送。不晓得洗衣做饭是不是也包了,大院里的贴心老公独一份。
她们只能想想的待遇,李老师却实打实的享受到。
整个大院就属李老师有命,婆家厉害,娘家轻省,自己工作好,许营长能力强。
听沈洁讲,李老师的店铺生意做得大,非常赚钱。
她们暗地里向汪大秋打听过,汪大秋没承认没否认。只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能两只眼睛只看到人家赚钱,得放宽眼界,一只眼睛瞅人家的辛苦,一只眼睛看人家的成果。
她们一听,就晓得沈洁所言非虚,李老师肯定是赚了大钱。正想着怎么跟李老师套近乎,也进店子当销售,李父他们一行四人就来了。
这才一直说着好话,守到现在。
众人离开后,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