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君臣情谊(2 / 2)
修好之后,他就一直小心保存着,眼下还是第一次取出来弹。
他轻轻将琴用一方棉布包好,背在背上,这才开口回答道:“公主殿下既然来腾蛟阁寻到小生,想必心中已经有了答案吧?”
沈鸣鸢楞了一下。
她侧过脸去看顾巡之,在顾巡之的脸上,捕捉到云淡风轻的释然。
“顾书生,你不要告诉我,你不去考试是为了我。”
“不然呢?”
沈鸣鸢一开始就被李南浔上书推荐,做这一科的考官。
虽然这件事情,被皇帝拿在手中,朝着她发了半天的火。
但是后来看皇帝对柳氏家族采取这般雷厉风行的手段,沈鸣鸢就意识到,当初他的做法,其实是做戏给人看。
她带着亲卫营、飞龙卫、北城兵马司和洛京府,轰轰烈烈地灭火救人,北城百姓没有一个不念她的好。
这个时候他再降旨任命沈鸣鸢做这个考官,也就是顺水推舟的事情了。
李南浔说的很对,眼下一科考试,并不仅仅在这一年。
科考积弊已久,柳家伸出手去,利用这中间的关系,为自家子侄谋取仕途,别的权贵,也大差不差,都是一丘之貉。
之所以派出李南浔这个没什么派系、关系简单的清流之士,和沈鸣鸢这个胆大包天、连皇帝的禁令都敢违反的叛逆少女,正是为了向天下士子展示取仕公平的决心。
在严惩柳家之后,士子也确实情绪高涨,就连一向摆烂的太学监生,读书都读得悬梁刺股。
这是个好兆头。
越是这样,顾巡之的地位就越是尴尬。
他是个书生,还是个不需要考试就被证明有为官才能的书生。
他替许元成代笔多年,对礼部衙门的事务了然于胸。
他的文采也被李南浔亲眼鉴定过,认为他是个不可多得的苗子。
以往几届考试,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他不能中选。
可这次所有心怀不轨的官员都偃旗息鼓,科举从头到尾都主打一个公平,他这样的人,不可能不出头。
然而他能出头吗?
他是揭发试题泄露案件的证人,一场整饬科场的风潮就是从他这里开始。
他又被柳如玉刺杀,若不是沈鸣鸢派人保护,早已经魂归天外。
沈鸣鸢赏识于他,带着他去见李南浔,还将泉隐山庄的的事务交给他。
这一个多月下来,他俨然已经是公主府心腹。
不必说府中上下,就是京城之中,也对他这人颇有耳闻。
若他在沈鸣鸢监考的科举之中一举得中,高居榜首,就算他的一切都是凭借实力得来的,又有多少人能信呢?
沈鸣鸢靠一己之力换来的,那个给天下士子的“公平”,将在有心人的借题发挥之下,不复存在。
只有他不应考,避开这个嫌,沈鸣鸢才能坐稳她的地位。
才能在天下士子的心中树立威信,让士子们对她感恩戴德。
而这一切的代价,就是他枉顾十年寒窗,放弃唾手可得的荣耀。
他只能继续做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书生,窘迫起来,甚至有可能继续给人代笔、或是去清心楼弹琴。
沈鸣鸢不知道可以说什么。
她并不想干涉任何人的人生,尤其是那些和她相熟的、信任于她甘心将性命托付给她的人。
——比如顾巡之。
她所做的一切,都是想给他们争取最好前程。
如今她反被她的追随者们所成就,她心里充满感激,也充满歉疚。
她沉默着,顾巡之却一直冲她微笑。
他们两个并肩站立,一起看着金黄色的霞光彻底隐没在山体的后面。
沈鸣鸢才对顾巡之抱拳,重重行了一礼。
她说:
“顾公子之恩,我不知如何相报。如今便给顾公子一个承诺,只要我沈鸣鸢在世间一时,必保得顾公子尊荣一日,直到时机成熟,公子得以应考,取得功名、高中登科。”
顾巡之也向沈鸣鸢还了一礼。沈鸣鸢做的承诺不会食言,他知道的。
顾巡之说:“公主殿下向来一诺千金,巡之惶恐。巡之便也向殿下承诺,”
他放眼望去,仿佛楼外是大盛朝的万里江山:“巡之在公主府,便做公主府的肱骨;巡之在大盛朝,做大盛朝的肱骨,此生此誓,绝不违背。”
德昭二十二年这个平平无奇的秋天里,他们二人在腾蛟阁上的一番对话,并未被史官记入史书。
但他们两个都知道,日后几十年深厚的君臣情谊,便是从这一日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