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1 / 2)
颜徵握着他的手说道:要不然你等天暖一些再走吧,那边有韩岩和韩铨应该也没什么问题。
韩熠听了之后惊奇笑道:你倒是信他们两个。
这可真是太难得了,在原著之中,但凡颜徵打下来的国家国君当时没死的,后来也都死了,有一些做的比较过分的国君甚至死的凄惨。
韩岩严格来说也算是那部分人之一,之前韩国还跟着赵国他们一起来围攻秦国呢。
颜徵现在没说要杀韩岩已经很给他面子了,没想到他居然还肯让韩岩主持大局这么久。
颜徵淡定说道:他们是你的兄长,有什么好信不过的?
颜徵信的其实不是那两个人,而是信的韩熠,信的韩岩对韩熠的感情。
一个国家的国君,为了弟弟,王位说不要就不要,哪怕当时韩国的情况已经很严重,很难再撑下去,就算没有秦国,也会有其他国家来占领,更甚至开始从内部混乱。
可当时毕竟没到这个地步,韩岩若是有魄力说不定还能力挽狂澜一把。
这种情况下,韩熠过去劝降,他就同意了,还自己什么都不要,以一己之力将弟弟推上了韩地无冕之王的宝座,那么只要韩熠不背叛大秦,韩岩就不可能背叛。
至于韩铨这个人胆子太小,就算有人让他这么干他可能都不敢。
颜徵干脆就没把他当盘菜。
韩熠也听出了他的潜台词,笑了笑说道:马上要春耕了,我还是回去盯着点比较好,之前因为冬天水利设施的建设也停了下来,回头还要继续,其实事情还是挺多的,而且那边比咸阳暖和一些,越王那边走越暖,不用担心我。
颜徵关心问道:财政能支撑吗?
兴修水利可不是小事情啊,动不动就是大笔支出,韩地的财政他担心韩熠又要自己贴钱了。
韩熠说道:不需要太多钱,想要一步到位是不太可能的,所以只能暂时修出一个轮廓来,慢慢来吧。
直到自己真的开始站在决策者的角度掌握一地,他才发现很多事情是没办法着急的。
更何况他着急也没用啊,下面的人都已经很努力了,再逼,怕是要累死几个。
反正他也认了,这年头效率就是这么低下,等到他回去之后,开春科或许能多几个人手减轻一下压力。
韩熠想到这里便问道:我回去之后就开科取士了,你要不要出题?
颜徵听后也有些心动:我来?
韩熠笑道:这些都是你的臣子,当然是你来。
颜徵犹豫了一下问道:要不要让丞相和大庶长也来看看?
颜徵觉得自己出几道题还行,但是想要全面一些,肯定是需要群策群力的。
但他又担心这件事情都是韩熠在管,让大庶长和丞相参与进来的话,容易出现一些矛盾。
韩熠倒是没想那么多,直接说道:行啊,让他们来吧。
韩熠就算在别的事情上比较护食也不可能在这件事情上护。
他有几斤几两重自己心里清楚的很,让他选拔一些专业性人才,比如说打铁专业的,他出题肯定没问题,但涉及到一个国家的方方面面,那就很有问题了。
颜徵也是当机立断,立刻让人去喊丞相和大庶长。
韩熠看着窗外已经飘起的雪花,整个人都有点不好:你急什么啊,这大雪天的让他们跑一趟做什么?回头我回去的时候派人给他们送个口信就行了啊。
大冷天不说,现在还是放假中啊,人家在家里暖暖和和的享受假期,结果王一道口谕就把人提溜进宫了。
果然封建社会才是最没有人权的啊,位极人臣又怎么样?
颜徵说道:你急着要走,时间不太充裕,试题不能出的太匆忙。
韩熠无奈:那就慢慢来,等出好了再给我送过去,最好弄成一个题库,我在里面选几道题。
这是为了防止中间漏题导致作弊,想要作弊就必须将题目和答案都背下来,如果是好几本题库的话那你们就去背吧。
颜徵有些茫然:题库又是什么?
韩熠只能开始科普,颜徵听完之后沉默了半晌说道:你这样一说,今春开科实在太匆忙了。
韩熠想了想也的确是有些匆忙,不过他很快反应过来:急什么,我就是在韩地先选出来,那些人想要任职也是在韩地啊,若是有不错的苗子我才会让他来咸阳,不过能够来咸阳的只怕没几个人,其实咸阳也可以这么搞,就是不面向老百姓,就面向那些能够被荫职的高官侯爵的子孙后代,让他们去考试!
颜徵摸着下巴说道:可以,这样能最大程度的选出这些纨绔子弟之中比较能用的人。
不过,这样也不过就是加了一道保险而已,毕竟高官的子女从小到大都是在众人的视线中,哪家的孩子有出息,哪家的不行,大家都是知道的。
考试到最后很可能就是走一个过场,唯一的作用就是压下一些不服气的刺头。
毕竟只是按照名声来给官,很多人都不服气。
韩熠不多说,这件事情就交给颜徵自己去搞定吧。
凡是动摇上流阶层利益的东西,都容易找到巨大的反抗,不过他相信颜徵肯定能够搞定。
两个人说着,大庶长跟丞相就来了。
他们俩看到颜徵跟韩熠几乎肩并肩坐在一起,顿时心里咯噔了一下倒是没第一时间想到他们两个的亲密关系上,而是思索中书令这是又有了什么新点子吗?
会对朝堂造成多大的冲击?他们到底是应该反对还是赞同?
这样的反应基本上是跟韩熠共事时间长了的条件反射。
韩熠的许多想法真的让这两位特别痛苦,就是那种同意吧,以后可能还要担心一下自己或者自家子孙。
但是不同意吧,良心上又过不去,谁都看得出来这样的政策对大秦是有好处的。
只能说颜子荐和颜徵的眼光还可以,这两位算是好官。
私心他们肯定有,但更多的是事业心,希望大秦更上一层楼的事业心。
颜徵看到这俩人进门的时候韩熠没忍住抖了抖立刻说道:再加两个熏笼!
丞相和大庶长顿时感动的不行,觉得他们的王真是太细心,连这一点都替他们想到了。
两个人连忙谢恩,一旁的韩熠沉默不语。
算了,让他们误会颜徵吧,就跟李通古误会他一样,反正不是什么坏事。
这两位坐下之后,大秦帝国最高等级的会议就开始了。
中心议题就是怎么为难即将在韩地参加科举的那些学子。
丞相跟大庶长听到这个就来精神了,虽然当初觉得这是个好办法,所以他们同意了在韩地开科的提议,但谁也不想多两个竞争对手。
这两位摩拳擦掌的就打算努力将那些潜在的竞争对手拦之门外。
当然这样选出来的人可能竞争力更强,但那又怎么样呢?
新来的这些人,能对他们形成冲击的人太少了,中书令这样的少年英才能有几个?
这些人能冲击到的是他们的儿子,所以老父亲们开始给孩子清扫障碍了。
颜徵将自己的想法说了一下,总结起来就是从财政、民生、军事三个大类里面出题,不需要考生哪一方面都精通,只要有一技之长就行。
丞相跟大庶长来的时候冻得满脸通红,走的时候兴奋的红光满面。
韩熠看着他们两个在雪地里走的飞快忍不住感慨道:这两位的身体真是硬朗啊。
在这个平均寿命也就三十多岁的年代,这两位算得上是老人了,结果看上去比年轻人都精神!
颜徵从背后抱住他说道:今天太冷了,就别回去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