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 >寒门状元 > 《寒门状元》TXT全集下载_690

《寒门状元》TXT全集下载_69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二弟!”

张鹤龄见张太后脸红脖子粗,酥胸剧烈起伏,知道自家姐姐气得厉害,当即喝斥,“这是你跟太后娘娘说话应有的态度吗?太后娘娘……二弟他不懂事,请您海涵。”

“咳咳!气死哀家了,气死哀家了!”张太后连连摇头,只觉心里堵得慌。

张延龄问张鹤龄:“大哥知道那是谁?”

张鹤龄见张延龄桀骜不驯,心里很是气恼,黑着脸道:“到现在你还没看出来?那是皇后娘娘!”

这下张延龄说不出话来了。

想到之前说的那些关于夏家的坏话,都被夏皇后听进耳中,便知道为何张太后会如此生气。

他有些心虚,站起身行礼:“姐姐别怪罪,小弟只是不知道有外人旁听,才会如此说。下次姐姐先讲清楚,免得小弟失言……小弟先在这里赔罪了!”他每句话都强调姐弟关系,以便唤醒张太后的亲情,免得降罪于他。

张太后余怒未消,但也知道眼前二人是血脉至亲,当下板着脸回道:“你二人所说的事情,哀家知道了,现在刘瑾垮台,朝中肯定会有新势力崛起……之后哀家会跟皇上提一下,也会跟朝中大臣打招呼……你们尽管放心,只要大明社稷稳固,咱张家门楣就不会动摇。”

张延龄道:“姐姐莫要太乐观,如今皇上不是没有子嗣么?等皇上子嗣成群,姐姐再说这话也不迟。”

张鹤龄听张延龄说话很不中听,赶紧接过话茬:“太后娘娘请尽管放心,我兄弟二人知道如何做,至少如今没人敢对张家说三道四,但时间久了可就未必了……当初刘瑾对我张家屡有打压之举,但他到底是太监,是皇室家仆,不敢对张家如何,但若有外臣上位……”

他没有把话说完全,但大概意思是,刘瑾当初不敢做的事情,文臣上位可就未必了,沈之厚才是当前最危险的敌人。

张太后点了点头:“哀家明白了,朝中人不敢对我张氏一门如何,时候不早,没别的事情,你们且回吧!”

“姐姐,不说家事了?”

张延龄不想走,准备再说几句沈溪的坏话。

张太后还因为之前的事情生气,一摆手:“哀家有些乏了,就不留你们吃晚饭了,回去吧!”

张延龄还想说什么,被张鹤龄重重地拉了一把,这才怏怏不乐跟着兄长退出永寿宫。

二人走出永寿宫,张鹤龄侧过头,一语不发,张延龄问道:“大哥,你不会跟姐姐一样,也在生我的气吧?”

张鹤龄头也不回,懊恼地道:“太后一再提醒,你就不能少说两句?陛下不常留宫中,或许只是因为年少贪玩,夏氏毕竟顶着皇后的名号,受天下人尊崇,一旦陛下收心,夫妻和睦,说不得就会收拢权力,成为六宫共主……你实在太不小心了!”

“哼,什么六宫共主,真正的六宫主人只能是咱张家的女人!”张延龄依然很跋扈。

张鹤龄叹了口气,道:“也不知你怎么了,先皇在世时你尚能保持克制,现在看看你……唉!或许是刘瑾被诛杀,让你觉得现在没人敢对张家如何吧?近来你做的那些事情,莫要以为没人知晓。”

“我做什么了?兄长可别道听途说,太多人想往咱张家身上扣屎盆子了!”张延龄分辨道。

张鹤龄怒不可遏:“你做了什么,自己知道!你与民争利,为兄管不了你,但你也要用正当的手段,不要强买强卖……而且,你最好不要做辱人妻女的事情,这种龌蹉事迟早会传到陛下耳中!”

张延龄冷笑不已,道:“我当是什么要紧的事情,先皇在世时,我便这么做了,先皇不是也没说什么?而且咱那大外甥现在做的事情,可比我过分多了,也没见朝中有人非议!”

“你这是找死。”

张鹤龄道,“你也知道沈之厚即将上位,背后还有谢于乔等人暗中支持,若他当权后拿你开刀,你如何应对?”

张延龄冷笑不已:“沈之厚算个屁,正如姐姐所言,只要大明社稷不倒,看谁能奈我何!当初李东阳那老匹夫想参奏我,不是照样被先皇喝斥?我看谁敢动咱张家人!”

……

……

张太后因为张延龄当着夏皇后的面恶言恶语,心情不佳。

当晚她没去坤宁宫安抚儿媳,只是让人送了礼物过去聊表心意,又经深思熟虑,着人请谢迁入宫。

谢迁进宫时已经入夜,眼看就要上更。

虽然以前谢迁也曾夜访张太后,但那时毕竟有要紧事,而且是他主动为之,现在突然被张太后传召,谢迁心中难免有些惶恐,感觉这次去见张太后恐怕没什么好事。

如果是年轻官员往永寿宫,或许会对张太后的名声有碍,但谢迁毕竟是三朝老臣,年岁也不小了,就算深夜觐见,旁人也只会认为他是去商议事情。

虽然道理如此,谢迁依然小心谨慎,毕竟张太后地位再高也只是寡妇,正所谓寡妇门前是非多,谢迁清楚此行一定要规行矩步。

谢迁到了永寿宫,先在宫门外等传报,随即便在太监引路下进入殿门,此时宽大的殿宇内只点着寥寥几盏宫灯,光线昏暗,但见一个雍容华贵的女人坐在暖座上,旁边连个服侍的太监和宫女都没留。

“退下吧,哀家有事跟谢大学士说。”张太后不但不避嫌,反倒将引路的太监一并屏退。

等整个永寿宫正堂只剩下张太后和谢迁二人,谢迁明显感觉到一股无形的压力迎面扑来。

谢迁不知张太后召见自己的目的,大概猜想跟刘瑾倒台,以及朝中变局有关,行礼后不知该从何说起。

张太后主动发话:“谢先生,您是先皇器重的大臣……”

开场白跟以前没什么两样,就连恭维话都不曾改变,谢迁稍微放心了些,至少张太后没有说及“私事”。

扯了一通没用的,张太后最后问道:“现在朝廷上下可是还一团和睦?”

谢迁回道:“太后娘娘久居宫中,或许对朝中事务不是那么了解……阉党擅权,甚至准备造反谋逆,陛下亲自带人诛杀阉党魁首,查抄府宅,如今案子还在审理中,不过贼酋刘瑾已伏诛。”

张太后叹道:“刘公公平时看起来和善,一副忠心耿耿的模样,没想到竟然是这样的人,朝廷里还好有谢先生这样的能臣坐镇,不然可能要闹出一场大风波来……皇上对刘公公实在太过放纵了。”

谢迁道:“太后娘娘谬赞,老臣只是尽力而为,这次诛除刘瑾的行动中,兵部尚书沈之厚居功至伟。”

虽然谢迁平时对沈溪有诸多不满,但在张太后面前,并没有抹杀其功劳。

这跟在皇帝面前说话不同,到底张太后不管事,他只需要在张太后面前陈述事实便可。

张太后笑道:“看来先皇没看错人,当初提拔沈卿家时,很多人还有非议,说沈卿家年轻气盛做不了大事,但看看现在,沈卿家已是朝廷栋梁……有谢先生栽培,沈卿家将来必然能撑起大明江山社稷。”

这话让谢迁有些不爽,进言道:“沈之厚年轻气盛,尚需磨练,待其经受考验,日积月累后方能如太后所言……老臣必定会悉心教导,不让他走上歪路。”

第一九八九章 变化的时代

谢迁在张太后面前,要为自己留些脸面,所以把沈溪说成是个不成器的后辈。

张太后笑道:“哀家相信,有谢先生在,沈卿家一定会好好辅佐陛下,令朝堂稳定。不过朝中有一些传言,说是刘公公死后,有人想兴风作浪……”

说到这里张太后便顿住了,话语中明显带着试探。

这些东西她都是从张鹤龄和张延龄那里听来的,并不能十分肯定,她一向尊重谢迁,所以想知道这位首辅对如今朝堂持何等看法。

谢迁无奈地禀报:“陛下登基后,长久不临朝听政,对朝臣多有疏离,刘瑾才会乘势崛起……刘瑾伏诛后,陛下依然不开朝会,亟需有人代为打理朝政,如此一来自然便有风闻,说会有第二个刘瑾崛起,至于具体是谁,很多人都在传,却无实据,以老臣看来,多为政见不合之人互相攻讦,绝不可当真。”

“原来如此。”

张太后低下头,略微一琢磨,便觉得谢迁所言很有道理。

她心想:“两个弟弟说沈之厚会成为第二个刘瑾,权倾朝野,打压我张家不说,还会危及皇室安危。但想那沈之厚,一介文臣,始终跟皇室没什么关系,绝对不可能跟刘瑾一样,可时常在陛下跟前进言……他又不是太监!”

谢迁再道:“请太后娘娘安心,有老臣在,一定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张太后微笑着看向谢迁,道:“有谢先生在朝,哀家的确可以放心。之前哀家见过寿宁侯和建昌侯,也就是哀家那两个不争气的弟弟,他们对谢先生充满了敬意……”

张太后觉得沈溪成为第二个刘瑾之事不靠谱,并且谢迁已做出承诺会帮忙“管教”沈溪,也就没那么担心了,在她看来,不管是谢迁还是沈溪,都是丈夫为儿子留下的能臣,实在没必要担忧。

她现在更想帮两个弟弟跟谢迁进行沟通,让谢迁这个首辅在朝中帮衬一下。

谢迁恭敬地道:“两位侯爷在朝中也算股肱之臣,当日诛杀刘瑾可谓居功至伟。”

言语中,谢迁对张氏兄弟充满溢美之词,张太后听了很高兴:“他们两个啊,实在不争气,不过对朝廷、对大明皇室倒是忠心耿耿,关键时刻不会动摇……以后谢先生有事,可以跟他二人商议,或许可以帮到谢先生。”

“不敢当。”谢迁行礼。

张太后面带笑容,好像之前的不愉快已完全释怀,道:“皇儿登基以来,荒于政务,以至于刘公公有机可趁,幸好有谢先生在朝辅佐,才转危为安。哀家会跟皇儿说,让他对谢先生多加礼重,将来朝廷内外的事情,还得多仰仗谢先生。”

虽然谢迁觉得张太后所言不太靠谱,因为现在连张太后自己都很难见到朱厚照一面,更遑论影响朱厚照对他的态度了,但没有揭破,依然恭敬行礼,心里嘀咕张太后差不多该说完了吧。

对于朝中阉党覆灭之事,张太后不太在意,刘瑾作为皇室家奴死也就死了,在她心里掀不起一点波澜,张太后更关心的是自己的两个弟弟和朝中重臣和谐相处。

张太后看着谢迁,郑重地道:“哀家身在宫闱,对于外面的事情不是那么了解,谢先生以后要多帮帮我们母子,帮助张家,哀家在这里先谢过。”

说完,张太后站起身,往前慢走两步,恭恭敬敬地对着谢迁行了一礼。

谢迁赶紧还礼:“太后娘娘切不可。”

因为二人间有一段距离,再加上彼此身份相差悬殊,谢迁不能上去相扶,不过即便如此,二人这种相处模式似乎超越了应有的界限。

张太后直起身子,抬头看向谢迁,脸上笑意满满。

谢迁看过去,跟艳若桃李的张太后对视一眼,突然间心里多了一抹遐思,赶紧低下头来,身体连动都不敢动一下。

不知何故,张太后俏脸也飞起一抹红霞,手一摆:“天色已晚,还麻烦谢先生入宫,实在是哀家心中满是疑窦,急需有人代为解惑。现在哀家心中疑虑进去,眼看时候不早,就不耽搁谢先生的时间了。”

“老臣告退……”

谢迁说此话时,额头上的汗珠滚滚而下。

这气氛对他来说,太过压抑。

张太后转过身回到暖座坐下,谢迁立即告退,等他出了永寿宫殿门后,仍未从之前紧张的情绪中走出来。

“这是怎么了?为何我这一大把年纪,居然会有……唉!”

谢迁很自责,对于之前偶尔的心动,感到无法释怀,这也让他深刻地领会了那句话——寡妇门前是非多。

就算知道二人身份相差悬殊,但孤男寡女相处,那女子还雍容华贵,艳冠天下,更用一种超越阶级的礼数对待,难免让谢迁怦然心动。

谢迁离开后,张太后也是怅然若失,小声嘟哝:“像谢先生这样的能臣,也曾是状元之才,当初劝说先皇不纳妃嫔对我有大恩……那时候的谢先生,羽扇纶巾,风华绝代,却不知他年轻时,是何等翩翩佳公子……”

不由自主,张太后陷入某种暧昧的思绪中。

……

……

谢迁出宫门时,依然处于失神状态,见到自家马车,也只是机械性往那边走过去。

谢府仆人迎上前来,问道:“老爷,我们现在要去哪儿?”

一连问了两遍,谢迁只是站在马车前静默不语,一直等到马匹嘶鸣一声,他才回过神来,等定睛一看,发现面前仆人正好奇地打量他。

谢迁顿时板起脸来:“还能去哪儿,打道回府。”

仆人看出谢迁有些心不在焉,似乎有什么心结解不开,没敢多言。

本来谢迁可以去长安街小院过夜,但或许是这会儿太过疲惫,非得需要家中的高床软枕才能彻底恢复,又或者是受到什么刺激,需要跟家人团聚来抚平欺负不定的心境,至于究竟为何,仆人不明白,只能照谢迁吩咐办事。

一路到家门前,谢迁从马车下来,目光仍旧迷离。他进府门后,没有到内院,而是径直进入书房,在里面一呆便是半个时辰,一直等到知客前来禀事,才稍微回过神。

“老爷,英国公到府上拜会。”知客道。

谢迁泛红的老脸突然抽搐几下,皱着眉头自言自语:“他来作何?”

知客问道:“老爷,是否出去跟公爷说,您已经休息了,让他明日再来拜会?”

谢迁一摆手:“当初老夫去英国公府请见时,即便深夜也能如愿,这会儿老夫岂能将之拒之门外?”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