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公子传令 > 第81章

第81章(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后来走到浔阳附近,二女为一窝山贼所劫持,他情急下使出了揽月手的功法,被山贼偷偷认出,笑他贼匪一窝,要他献人共享。相故衣气从中来,羞愤下杀人屠寨,倒在血泊之中,觉得自己一生都无法洗去这污点,无法成为一个正义无双的大侠。

寡妇和女儿将他拖到一处破屋日夜守着他,待他转醒后细言细语安慰,可惜他心结已成,郁郁在胸,难再展眉。

我记得很清楚,咸康八年(342年)冬月腊八,俪娘病逝,死前她同我说:天人沦丧,世道颠倒,有人指鹿为马,有人黑白不分,相大哥,但在奴家心里,无论你是何出生,不论你使的何种武功,打你救奴家那日起,你就是奴家心中顶天立地的英雄。情深处,相故衣眼有红泪,大概在他心中,这辈子再难遇到一个如此专一又宽待他的女人。

打那之后,他幡然醒悟,渐渐明白这世上还有很多早年被他丢弃,却弥足珍贵的东西。于是,建元元年(343年),他带着俪娘的女儿回到家乡,将其托付给了守着宅子的老管家,并把一众家底都留给了小姑娘,随后飘然而去。

相故衣伸手拂过眼角,背过去不让姬洛瞧他失态的模样:武功没有善恶之分,功法不应该随杀人者遗臭,也不是正义者堂皇的冠冕。自那之后,我苦心钻研揽月手,欲用它行天下公义事,正清白昭然名。

那些年南方还算安稳,相故衣也就一门心思投入其中,可随他越练越深,逐渐发现心法错漏,再进一步则会落得走火入魔的下场。

不甘的他辞别故土北上,企图寻找补全之法,且一路救助如俪娘那般孤寡孀妇或亡命的苦难女子。也算是上苍眷顾,在泗水前他偶遇了百十来年难得出外一次的楼主,楼主坦言楼中的归藏馆有先代典籍,或可予他助力,但要求相故衣得益后许其一诺。

那时的他眼馋不已,并未想过这一诺需卖身多年,便草草应了,入泗水,昼夜不倦,横扫归藏馆心法,参悟得如今的揽月手。往后功成,得遇南北大事,他受楼主临危之托,将凯风令送往滇南。

说到此处,姬洛便细问他凯风令现今下落,哪知他抬手一指近旁半山腰上一个粗大的樱桃树,腮上多了抹红晕:说来赧人,我听见崩裂之音,想是瞳洞出口豁开,本打算把这玩意就埋在此处,自个儿潇洒而去,毕竟要给付的人已是凶多吉少,带出去只怕也徒留血雨腥风。

说罢,相故衣垂眸见少年若有所思,再听得他方才说的天下局势,心中不免加诸泰山之重,遂想到:惠仁先生素有贤名,无辜被内贼所害;小九无令而出,本可孑然不顾,纵横潇洒,却仍死守泗水之诺;我相故衣自问无可比侪楼中惊才绝艳的诸位,但相识一场,既得恩惠,当涌泉相报。罢了,索性将这档子破事了结才是更何况,当年天都之乱,那个孩子若未死,想必还困在哀牢山上,他既认我作义父,我若脱困,理当救他脱苦海。

及此,那蓬头垢面的男人将酣睡的小姑娘扶到姬洛背上背好,随后邀少年同自己上山取令:我们需得赶在天黑之前往返,这一片河滩得益万噬蛊之威,日落后倒算安宁,可四面群峰入夜则如幽冥毒狱,杀人于无形。

这也是为何相故衣四肢健全无毒蛊之害,却仍憋屈在这一隅的理由

纵使邮驿站健步如飞的急脚子或快行子,也无法赛过时间,在一个白昼间突破漫山遍野的毒物与杀机。

此地碧树葳蕤,河谷湿凉,敞风的地方吹了吹,姬洛再探爨羽的情况时,见她热度已退,便知方才只是体内毒血乱了分寸,如今被安抚下来,便实在地松了口气。要知道,他和相故衣没一个会歧黄之术,若是伤风着凉,那问题可大可小,他既然将这姑娘给救出,怎可不有始有终,全她半生无忧?

她没事。相故衣看少年脸上肌肉绷紧,不由开口宽慰他,你从哪儿捡来这么个怪物?造孽哦!她这种毒体需不满周岁施药,承过的苦远非你我能想象,这点伤痛奈何不了她的。

可这话并没有起到缓和的作用,反倒是让姬洛心中一紧,像被人攥着心脏狠狠一握,似是要给挤出八瓣来:我很庆幸我带走了她,若那时不搭手,我必会悔恨终身。

相故衣心头一热,就如他当年搭救俪娘那般,若没那一出,兴许人过知天命的岁数,仍旧是浑噩度日,过得跟条老糊涂虫似的。

山中几乎没有人迹,山石土路无开凿,多靠人的脚力走出。好在相故衣六年一日,对这里已是闭眼熟,没到两炷香的功夫,两人已近目的地。

姬洛负重,不便高谈阔论,因而一路都沉默如金,这会子已能见到那棵山樱桃,由是分了心念及相故衣山下所言,将近年来滇南不明下落的大人物在心中仔细一排除,顿时喊出一答案:这凯风令可是要给天都教那位先教主白姑?

不错。

相故衣应道,随后右臂一挥,以野草作令箭,豪气万丈地指向远处灵动的雾霭流岚,追思道,永和四年(348),我携令南来,一路快马不休,过岭南五岭,走桂林郡,下柳州,遇到了一生挚友隋铁心,和他结伴同行滇南。恰逢先代巫咸大祭司白行乐身故,其姊白姑无心受令,不愿涉足纷争,只想偏安宁州,因而当堂将凯风令退还于我。

我无法完成楼主的交代,非要强求,因而赌气执言,说她一日不应,我一日不走。就这样,我在阿墨江北岸结草为庐,一留便是七年,直到兴宁三年(365),天都教九族长老之一的石柴桑叛乱,白姑失踪,我一人一马连夜上哀牢山,欲救其侄,也就是白行乐之子白少缺,却被如今的巫咸大祭司趁乱截杀,诱入瞳洞之中。

想来定是当下这位巫咸祭司于离乱中一鸣惊人,靠那铁血手腕镇服石部,扬威九族,最后以一己之力夺位而上。姬洛暗想:秋哥的死若真与天都教脱不得干系,恐怕还需得从这个人着手!

猜及此处,方才相故衣所言还萦绕在耳,那句一生挚友隋铁心又返回到少年脑中,与吕秋手书所言相重合

既是旧友,也就是说,相故衣将八风令之事曾告知于此人,所以隋铁心身上才会留下那根带字的竹条。而南北白门分流多年,隋渊不会无故要吕秋传书,必然曾是隋铁心死前遭逢大难,困厄无依,才急中生智先一步托书于远在洛阳,同宗同门的隋渊。

这才是正确的因果。

姬洛大胆猜测,隋铁心联络上隋渊,或是想借他的势力,在北方追查什么线索,譬如泗水,譬如其他令使。

那敢问相叔,这隋铁心因何姬洛发问,可他还未说完,背上的女孩嘤了一声,不知何时悠悠转醒,睁着一双黑白分明的眸子,将下巴搁在少年肩上,直直盯着前方,没有半分焦距。

爨羽打断了姬洛的话:你是说,天都之乱时你就在哀牢山,那你可曾见过一个额角带有胎记的年轻人。

相故衣略一思索,笃定道:有!我印象很深,此人还曾助我奔逃过一阵。他慢慢忆及他的穿着和音容,蓦地一怔:这年轻人乃是十巫之一的巫真祭司,小女娃你为何突然这么问?你是

爨羽将头枕在姬洛的肩窝,圈在少年脖子上的手狠狠握紧成拳,她咬着嘴唇隔了好半天才道:我是他的亲妹妹。

作者有话要说:武功没有善恶之分,功法不应该随杀人者遗臭,也不是正义者堂皇的冠冕。

每个人都是有故事的哈哈

滇南这条线其实不复杂哈哈,虽然出来的人会稍稍多一丢丢,但是跟着看下去不复杂的,我已经吸取了第一卷 洛河飞针的教训,也不故意绕弯子其实第一卷也不是特别复杂,只是因为当时背景和人物没展开,交代的比较多,所以稍稍有点乱以后有时间修一修,现在找到节奏了,手感很好_(:з」∠)_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