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相忆采芙蓉GL > 第93章

第93章(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冰轮手执象牙管紫毫,运笔如飞,直待圣旨拟完,才接过来,展开看了一看,道:他认为承平门最为薄弱。

承平门的将士变动最少,据他所说,有几个非常可靠得力的人。

冰轮把纸张收好,突然道:二十一日,是吴王妃的寿诞。

霍牧是大将军,后又封爵吴王,吴王妃指的便是霍淞和霍泽的生母傅夫人,檀瑛道:是,现在朝中已有不少官员在准备寿礼了,到那几天,大将军府肯定会空前热闹。

冰轮道:我刚也给他们准备了一份寿礼,你来看看。说着指了指案上,檀瑛在她的示意下走上前,见案上摆着两道圣旨,他一目十行,快速往下看,一道圣旨以王忠年迈体病,精力不济为由,罢免其首辅一职,另赐金银等物,令其安心在家养病。另一道圣旨却是褒奖霍牧赤心奉国,恪尽职守,功勋盖世,特进封他为内阁首辅,其长子霍淞虽已是吴王世子,额外又赏了一个中山郡王的爵位,二子霍泽、三子霍凛亦分别进为西凉郡王及襄远郡王。

冰轮用食指轻敲御案边沿,淡淡的道:怎么样?我这一份礼物够大够重吧?

※※※※※※※※※※※※※※※※※※※※

这章又是姗姗来迟。

现在风向有点变了,还是应该写快一点点的。

唉,不过离完结也不太远了

第116章

以霍牧今日之势力, 已是只手遮天,朝野侧目,这既是他回京以来,其夫人所过的第一个寿诞, 自是不同于往常。月初起,吴王大将军府便布置得焕然一新,到处悬灯结彩,堆花簇锦,宫中冰轮和小皇帝以及各太妃处, 陆续有礼物送出, 其余朝中诸臣, 乃至各州郡地方官员,更是源源不断送来寿礼,奇巧珍玩、首饰器皿堆积成小山,金银等更以万万计。

霍牧对傅氏情分已极淡,且心里藏着别事,并不如何理会, 一切只交由霍淞兄弟几个布置料理, 霍淞兄弟本喜排场, 为了给母亲长脸,一味大操大办,银子每日流水般淌出去, 更请来京城各大戏班的名角, 准备连唱十余日的戏, 正经寿日还未到,已弄得比过年还要热闹。

到得十五日这天,宫中便有赵承恩带着几个小内监出来传皇帝旨意,封霍牧为首辅,加太子太师衔,又进封他三个儿子为郡王,一下子把府中喜庆的气氛推向极致,上上下下都沸腾了。

霍牧父子接了圣旨,送走赵承恩等人,匆匆忙忙换了朝服,按惯例进宫谢恩,回来之后,消息早已传开,朝中显贵、同僚下属以及远近亲友等,纷纷上门恭贺,说是古往今来,获此特殊恩遇者,唯大将军一人,若非大将军展旷世之才,立不世之功,皇上焉能如此?又有人道:大将军不但以异姓封王,如今父子四人一同为王,这可是为后世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呀!

一时之间,大门前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府中杀猪宰羊,大摆筵席,忙得不亦乐乎。霍牧亲自陪着几个亲王阁臣之类的人物,吃了午饭,喝了一回酒,便觉害乏,便回书房休息,不再见人。所来之人,皆由霍淞、霍凛几个接待,霍泽此时身体已大好,突然进封西凉郡王,喜不自胜,自觉颜面生辉,便也不再如往日一般在房中躲羞,出来同兄长一起迎送宾客。

用过晚饭,霍淞才空闲下来,去向父亲回禀今日情形,又呈上礼单给他过目。霍牧仰坐在圈椅中,双目微闭,摆手道:这个你收着,改日闲了我再瞧罢。

霍淞脸色微红,显是兴奋劲儿还没过去:父亲,看来太后已经在开始兑现她的承诺了。

这还只是第一步,现在高兴为时尚早。

是。霍淞道:但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不管太后心里怎么想,她总得认清眼前的形势,这样,才是她正确的且是唯一的选择。

霍牧道:我现在担心的倒不是冰轮,宗煦那小儿下旨召宗谋来京,宗谋却上奏折,推说自己身体不适,暂时不能赴京觐见。

宗谋不是傻子,明知有来无回,他又怎会乖乖就范?

霍牧脸色阴晦,缓缓道:看来想省些事,是不成的了,本来还想给他留个全尸,体面风光下葬,他非要逼我使用非常手段,须怪不得我。

宗煦手握自己随身佩戴的一把玉雕花柄匕首,低着头,全神贯注的削着手中的一段木头,御用匕首皆取精铁所铸,其利断金,随着寒光闪动,木屑纷纷而落。

魏伦看得心惊肉跳,不住的道:皇上小心些儿,千万别伤着自个儿了,要不,让奴才来帮您削吧!

宗煦头也不抬:朕怎会伤着自个儿,你当朕是三岁小孩吗!

魏伦知他最忌讳自己被人说小,连声道:是,是!奴才多嘴!站在一旁守着,虽不再则声,丝毫也不敢大意,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他。

不多一会儿,那块木头便依稀能看出人形,宗煦停下来,举起来看了看,脸上露出满意的微笑,又用刀尖在上面剜出两个小洞,细细刻成眼睛的形状。

一名内监步入殿中,躬身禀道:皇上,大将军在外面求见。

宗煦一惊,忙不迭把匕首和木头人藏到桌下,又迅速拿起一支彩漆管紫毫笔,蘸了蘸墨汁,装作在写字的样子,魏伦更是慌了手脚,跪下来将地上的木屑用双手胡乱一扫,情急之下便揣入自己怀中。

霍牧等不到人宣召,已径直上殿,微一拱手:老臣见过皇上。

宗煦定下神,将笔搁于架上:外祖免礼。

霍牧笑道:皇上在做功课么,前日几位太傅都在夸赞,说皇上年纪渐长,是越发勤奋好学了。

这都是仰赖母后的教导,外祖的敦促。 宗煦心中不自在,干咳了一声,道:不知外祖来见朕,有何要事?

霍牧道:老臣过来,是想请皇上下旨,催促英王回京。

宗煦怔住:不是已经下过旨了吗?皇叔既然病了,就让他在蜀州好好休养罢了,何必硬要他回京?

皇上又在说孩子话了。霍牧露出不悦之色:宗谋封藩蜀州,已有五六年了罢,这五六年,竟没有回京朝见皇上一次,难道皇上不觉得反常吗?如今皇上下圣旨,他竟然也推病不来,依臣看,英王已有不臣之心。

宗煦脸色微变,双手紧张的按着桌面:他。。。。。。他是朕的皇叔,朕的至亲,怎会有不臣之心?外祖对英王是否有些误解?

是不是误解,皇上再下一道圣旨就知道了,如果他仍没有动静,那便是有谋反之心。

宗煦看着他阴沉严峻的面孔,将肚中的火憋了又憋,方道:外祖又不是不知道,朕的印章全由母后保管,要下旨意,又何必找朕?

这话听着明显带有几分怨气,霍牧眼睛盯着宗煦,宗煦终是畏缩,垂下目光,不敢与他对视,霍牧方道:老臣希望这份圣旨由圣上御笔亲书,或许,皇上的这份恩情与亲情,能够感召他,令他打消妄念!他有备而来,从袖中摸出一卷黄帛置于案上,又将手中一张黄麻纸递至皇帝面前:草诏在此,皇上照着书写便是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