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 >战国大司马 > 战国大司马 分节阅读 209

战国大司马 分节阅读 209(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d于秦国,必然会向魏国求援,而魏国考虑到唇亡齿寒,也必然会派兵支援韩国,派出重兵协助韩国击败秦国。

那么问题就来了,在秦国与魏国之间,宋国应该站在哪边

而他蒙仲,又该以什么样的立场,看待这场迎接即将展开的,秦国与魏韩两国的战争

或者更干脆地说,这场战争哪方胜出对他宋国更加有利

魏国

片刻之后,蒙仲心中便已有了答案。

毕竟在他看来,秦国与宋国结盟,只不过也是希望让宋国牵制齐国,而一旦秦国击败了魏国,甚至于重创魏国乃至吞并了魏国,介时的秦国,也就不需要宋国牵制齐国了,因为它已经拥有了足够的力量击溃齐国。

但魏国不同,虽说瘦死的驼骆比马大,且魏韩两国在抵御秦国的期间,也不是就没有打过胜仗,但总的来说,魏国单独面对秦国还是比较吃力的,所以还要联合韩国。

既然联合韩国,自然也就不会拒绝联合宋国,至少在魏国有足够的力量击垮秦国前,宋国与魏国的盟约应该还是比较牢固的。

随后,当聊到魏国时,宋雷笑着对蒙仲说道:“虽然贤弟此番奉王命前往大梁,但愚兄观贤弟似乎对魏国一无所知,可有兴趣听愚兄讲述一下魏国的过往”

蒙仲正苦于对魏国一无所知,闻言连忙说道:“有劳贤兄。”

“哪里哪里。”

宋雷笑着摆摆手,将他所知的有关于魏国的事,皆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蒙仲,这使得蒙仲总算是对魏国这个国家,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第221章 再会田文一

五日后,即十一月初三,告别了宋雷的蒙仲一行人,终于在风雪与严寒中抵达了魏国的王都,大梁。

看着面前那座巍峨的城池,蒙仲的脑海中想起了前几日宋雷所告诉他的,有关于魏国的历史。

倘若说秦赵两国是具有霸主潜质的国家,那么魏国,便是真正实现过称霸中原、且称霸期限长达百年之久的国家,自周国衰弱、诸侯并起至今,只有两个国家做到「百年称霸」,一个是晋国,还有一个,便是这魏国。

魏国,生于晋国,在当年晋国衰败之后,魏、赵、韩三个家族击败了晋国内其余几个家族,联手瓜分了旧日霸主晋国的疆土。

在三家分晋的最初,魏、赵、韩三国的实力与国土基本上是相差无几的,但为何后来是魏国称霸中原,而不是赵韩两国,只能说这是时运使然。

首先,「三家分晋」是一段长达近五十年的晋国内乱,这件事的起因,乃是因为晋国当时最强大的家族「智氏」,其家主「智伯瑶」仗着自己家族的强大,要求其余晋国士卿家族割让土地给他智氏。

对于这种敲诈行为,魏、韩两家都选择的屈服,唯独赵氏家主「赵襄子赵毋恤」头铁,认为那是祖上传下来的家业,岂可交给智氏因此死活不肯割让土地。

智伯瑶大怒,便拉着魏、韩两家,进攻赵氏,三家联军一度攻占了赵氏几乎全部的领地,一直打到赵氏最后的一座城池「晋阳太原」。

然而,就在智伯瑶即将覆亡赵氏时,魏、韩两家当时的家主「魏桓子魏驹」与「韩康子韩虎」,恐惧智氏在覆亡赵氏后会掉过头来吞并他们两家,于是便联合赵襄子,里应外合联手击败了智氏的军队,继而趁机反攻智氏的领地,将智伯瑶全家二百余口人全部杀死,且三方联手瓜分了智氏的领地。

得知此事后,晋国当时的君主晋出公大怒,向齐鲁两国借兵讨伐魏、赵、韩三家,于是,魏、赵、韩三家索性先下手为强,攻击晋王室,逼得晋出公逃亡,半途病死于途中。

正所谓开弓无有回头箭,既然已作出了欺君犯上的行为,魏、赵、韩三家索性就彻底丢掉了晋国臣子的身份,联合起来攻击晋国其余家族。

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魏驹、赵毋恤、韩虎三人老迈,将家主传给儿孙,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终于彻底击败其余士卿家族,彻底瓜分了晋国,实力强大到让周王室都不敢忽视,只能册封那时候三家的家主魏斯、赵籍、韩虔三人为诸侯,使魏、赵、韩三家由此正式成为诸侯国。

至于魏国在立国初期为何能一马绝尘,抛下赵韩两国一举成为天下霸主,这主要有几个原因。

先说赵氏的原因,赵氏在此期间爆发了内乱:赵毋恤想传位给他兄长赵伯鲁的孙子赵浣,此举引起了他儿子赵嘉的不满,导致赵嘉起兵叛乱。

这场内乱,让赵氏元气大伤,使得中山国趁机摆脱了魏赵两家的控制。s:这些赵国篇有,这里就不解释了。

再说韩国,韩国最大的问题就是太靠近西边的秦国,在秦简公、秦惠公、秦出公这三代君主时还好,直到秦献公继位后,秦国开始向中原进兵,首当其冲的便是魏韩两国更要命的是,秦献公是得到魏国支持才坐上了秦国君主的位置,因此秦国的主要进攻目标就成为了韩国。

待等秦献公过世,秦孝公继位,一个叫做卫鞅的男人从魏国前往秦国,在秦国施行了商鞅变法,使得秦国变得更加强盛,进攻中原的力度也因此变得更强。

不夸张地说,在战国先期,正是韩国替中原诸国挡住了一心向中原扩张的秦国,且因此元气大伤,以至于原本与魏、赵两国实力不相上下的韩国,不到一百年工夫,就衰弱到了几乎与宋王偃时代的宋国平起平坐的地步,愧对“三晋之一”的称誉。

当然,以上所述只是赵、韩两国自身的隐患,但魏国之所以能在初期称霸中原,凭借的可不是赵、韩两国的衰弱,而是自身的变法图强。

在三晋立国的初期,赵氏因为内乱变得衰弱,但韩国尚未变弱此时的秦国还不强,当时的三晋还是颇为团结的,几度联合对外扩张,比如攻打郑国。

然而这几次联合出兵,赵国因为地处河北,几乎捞不到什么好处纵使分到土地也只是一块飞地,根本派不上用处,于是几次下来,赵国非但没捞到什么利益,反而因此变得更加衰弱,很快就与魏韩两国分道扬镳,自顾自去攻打中山国、代地、林胡。

但魏韩两国,则因为这几次对外扩张迅速增强实力,且在此期间,魏国当代君主魏文侯魏斯,重用西门豹、子夏、翟璜、魏成、李悝、吴起、乐羊等人,富国强兵、开辟疆土,向西攻占了秦国的河西,向北越国赵国覆亡了中山国中山第一次被灭,向东击败齐国,向南击败了,一跃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

随后,魏文侯过世,其子「魏武侯魏击」继位,再次将魏国的强盛推上新的高度,在位期间攻打秦国、楚国、赵国、齐国,几乎是吊打诸国。

直到魏武侯过世,他的两个儿子魏公子罃、魏公子缓因此争夺君位而爆发内战,魏国这才由盛转衰,逐渐走向衰弱,虽然后来因为名将庞涓的出现,使得魏国再次出现了短暂的兴盛,没想到却被齐国的田忌、孙膑二人两度击败,导致魏国的实力迅速衰弱,以至于现如今,曾经称霸中原长达百年之久的魏国,国力竟已不如秦、齐、赵三国,只能屈辱的排在第四位。

导致魏国由盛转衰的原因是什么

记得在前来大梁的途中,蒙仲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在经过仔细的思考后,蒙仲认为魏国衰弱的原因有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