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 >寒门枭士 > 寒门枭士 分节阅读 472

寒门枭士 分节阅读 472(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李延庆又继续道:“第二个原因就是守城军队十分精锐,不过我要告诉大家,这支可以以一敌三的守城军队绝大部分都是由乡兵训练而成,最短的训练两个月,他们就脱胎换骨,战斗力极强,那么是怎么训练成功的就只有三个字:真、严、狠,真是指实战模拟,在模拟实战训练中,一共死了六十四人,一部分是从城头掉下去摔死,一部分是被木刀砍中要害而死,受伤者更达数百人,正是实战模拟训练,才使士兵迅速成长起来;

第二个字是严,那就是军纪严厉,我告诉各位,死亡的六十四人中,有八个人是因为三次训练连续偷懒而被当众打三百军棍杖毙,没有严厉、严明的军纪,是不可能练出精锐之军;

第三个字是狠,是指训练强度,每天训练八个时辰,从早到晚不停,这样士兵的体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所以在太原保卫战中,连续几天几夜不睡觉和敌军鏖战,大家都承受住了,金兵却受不了而崩溃,后期再没有攻城战,最后不得不撤退,所以高太尉采用了我的方案,那我同样会用训练太原乡兵的办法来训练京城禁军,希望大家争气一点,一个月就脱胎换骨,别连乡兵都比不上。”

李延庆一番话说完,几乎所有的大将都惊得变了脸色,连高俅也被惊得目瞪口呆。

这哪里是训练,这分明就是地府里的十八般酷刑。

第七百一十章 军营初训

尽管李延庆提出的极为苛刻的训练条件,让众人难以适应,但最终,高俅还是拍板接受了李延庆的方案,既然有言在先,他就不好再出尔反尔,况且他也希望能练出一支精锐之军,这些年,禁军的战力保守诟病,他也压力极大。

在随后举行的军内闭门部署议事上,高俅兑现了他的承诺,将军队划分为三百小营,每营的部将由李延庆的亲兵出任。

做出了这个安排,众人都明白了这支军队的真正指挥者。

“李府尹觉得真没有希望了吗”

大帐内,李纲还是有点不甘心,这支军队指挥权如果不在自己人手中,他始终还是有些耿耿于怀,而且回去也没法向太子交代。

他更担心一旦官家南撤,很有可能会把这支刚训练出来的精锐之军带走。

李延庆知道问题出在哪里问题就在李纲不知道高俅已暗中向太子效忠了,他还认为高俅是天子赵佶的忠实走狗。

李延庆喝了一口茶,微微笑道:“高太尉已经向太子殿下效忠了。”

李纲一怔,“你说什么”

“高太尉把自己的佩剑交给了太子殿下,我是中间人。”

李纲这才明白了李延庆的意思,他顿时大喜,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就是昨天上午,我把他的佩剑亲手交给了太子殿下,此事比较隐秘,太子殿下不希望太多人知道。”

李纲顿时长长松了口气,“你怎么不早点告诉我,昨晚我为这件事几乎一夜未睡。”

“你现在知道也不晚”

李延庆心中也轻快下来,他之前随口说让曹俨来当都统制,现在想想也不可能,曹俨现在担负着整个家族的安危,家族中各种事务都要他亲力亲为,他哪有时间来挂这个有名无实的头衔。

但这只是主观方面的原因,而更重要的客观原因是高俅不愿意让出主帅之位,这并不是说高俅不愿放权,而是他唯恐放权会引起官家的猜忌,这对他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所以高俅宁可暗中投靠太子赵桓,也在在明面上维持他在官家心中忠心耿耿的地位,这也是高俅答应李延庆亲兵入营的真正原因,他不可能一点利益都不让出来。

下午时分,演武场上开始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实战训练,只见演武场上尘土遮天蔽日,两千名士兵手执木刀木枪在演武场上厮杀,数十名骑兵则在人群中裁判,不断将已中枪或者中刀的士兵清理出去。

在旁边临时搭建的木台上,一群高官正在旁边这第一场实战演练,高俅看得颇为满意,这些士兵非常卖力,一个个都是拼了命在和对方厮杀,在他记忆中,已经很多年没有看见这么精彩的演练了。

“李府尹感觉如何”高俅笑着问旁边的李延庆。

李延庆对两支军队的演练有点不以为然,他看得出这些士兵故意表现得成分居多,并不是为了捍卫某种荣誉而战。

一旦观战的高官们都离去,这些士兵还有没有兴致打下去倒成问题了。

其中的原因李延庆心里也清楚,这些禁军都是老兵油子了,远没有乡兵单纯,单纯地靠捍卫集体荣誉估计够呛,或许只能靠重赏激励才能调动一点士兵们的积极性。

“李府尹有什么建议尽管说”

高俅看出了李延庆眼中的犹豫,他心中明白,这种犹豫其实就是不满,只是人家顾及自己面子没有指出来罢了。

高俅又将徐宁、董平和张清三人叫上来,一起听李延庆的建议。

李延庆微微一笑问道:“这些弟兄,喝过血没”

三人对望一眼,脸上都有点不自然起来,三人中只有张清跟随高俅去打过梁山,还是大败而归。

至于徐宁和董平都是教头出头,虽然他们手上也有人命,但和李延庆所说的喝过血完全不是一回事,人家问的是有没有上过战场。

连徐宁和董平都没有上过战场,更何况这这些士兵,董平要面子,他还在斟酌该怎么回答,徐宁却是个爽快人,他摇摇头道:“没有,这帮龟儿子都是喝汴河水长大的,滋润得很,哪里喝过血”

喝汴河水长大是京城人的一种自称,就像后世京城人说自己是皇城根儿长大的一样。

徐宁这话使董平眼中闪过一丝不快,他们三人虽然都是统制,但论官阶却是董平为遵,之前高俅介绍也是从董平开始,其实这就是潜意识告诉李延庆,这支军队以董平为首,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