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 >寒门枭士 > 寒门枭士 分节阅读 441

寒门枭士 分节阅读 441(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最明显的反应就是苏杭两地的地价陡然再翻一倍,大宋的财富开始向东南倾斜了。

入夜,枢密使高俅心事重重地在书房内来回踱步,他从年初出任相国至今已快半年了,一直过得顺风顺水,但西夏向金国投降的消息传来,高俅便知道自己舒心的好日子到头了。

高俅心里很清楚,金国不是辽国,辽国迟暮,早已没有攻宋的锐气,但金国却一头刚长成的猛虎,猛虎焉有不吃肉之理,更何况金国的老狼主就死在燕山府,此仇,女真人怎么可能不报

但偏偏官家就相信宋金联盟,坚持认为金国不会有攻宋的企图,知政堂那帮家伙也抱此论调,就不知他们是真傻还是装傻

高俅叹了口气,目光落在桌上的一份奏卷上,这也是让他烦恼的另一件事,李延庆请求将泾川银矿划给京兆军为军费,高俅也是带兵之人,当然知道五千新兵每月的军费负担是多少,没有军费来源,李延庆怎么可能负担得起

燕山府郭药师也同样招募了两万新兵,天子却给了他铸钱之权,京兆军却没有任何收入,这明显有失公平。

这时,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传来儿子的声音,“父亲,孩儿回来了。”

“快进来”

门开了,高衙内从外面走进来,他是奉父亲的命令去见梁秋,探问一下梁师成的态度。

“梁师成怎么说”

“梁秋说李大器已经找过他父亲,向他父亲说了这件事。”

“这我知道,梁师成是什么态度”

“梁秋说他父亲表态不参与此事,孩儿不明白他这话是什么意思”

高俅松了口气,笑道:“就是说梁师成默许我替李延庆操作此事,他不会干涉。”

“父亲之前不是已经还了曹家的人情吗怎么还要替李延庆做这种破事”高衙役心中着实有点不高兴。

高俅摇了摇头,“那些事情高深就能办到,他有必要求我帮忙吗”

“孩儿不懂”

高俅微微叹了口气,“李延庆虽然年轻,但城府却很深,新年时他没有提出真正的条件,是因为他担心由此惹恼梁师成,在没有和梁师成沟通之前,他是不敢和我过深接触,所以他先让父亲去见了梁师成,得到梁师成的默许后才请我帮忙,否则他在京兆府就会呆不下去了。”

高衙内半响没有吭声,高俅看了他一眼,“你是奇怪我为什么这样热心帮他,对吧”

高衙内点点头,“孩儿是有一点不太理解。”

高俅负手走了几步道:“表面上看我是在还他人情,可实际上,我是想把他拉入我的派系,你别看童贯好像没有什么动静了,那是假象,他一直和郭药师以及姚平仲有秘密往来,郭药师怎么得到的铸钱之权不就是童贯通过王黼帮他争取到的吗还有姚平仲儿子无功无德,升职为将军,你以为童贯没有帮他你明白了吧帮李延庆实际上就是在帮我自己。”

高衙内点点头,“孩儿明白了”

停一下他又道:“只是银矿之事不太好操作。”

高俅微微一笑,“若是平时,我确实不好操作,不过现在倒有了一个机会,明天我就去和官家谈一谈。”

第六百六十三章 意料之外

御书房内,赵佶眯着眼睛听完了高俅的汇报,京兆军希望把泾川银矿划给军队作为养军资产,赵佶倒也并没有勃然大怒,之前高深向他汇报过,京兆驻军效仿燕山府,将五千乡兵转为长训乡兵,实际上就是变成增兵,补充宋夏边境的兵力不足。

赵佶并不愚蠢,他虽然和西夏达成了边境裁军协议,但西夏都城兴庆府距离边境不过一天的骑兵路程,随时可以杀到边境,而大宋都城距离边境至少五天路程,等禁军赶到陕西路,黄花菜都凉了,这一点赵佶心知肚明,所以在京兆府和太原府保持驻军,就极为关键了,这也是赵佶默许京兆府以变通的方式增加五千长训乡兵的原因。

不过把泾川银矿划给京兆军则是另外一回事,这可比准许京兆军铸钱还要有油水。

“太尉,养五千军队需要多少钱”赵佶随口问道。

“回禀陛下,按照殿前禁军的标准,每月光俸禄就需要八万贯,如果按照边疆禁军,则稍微少一点,五万贯左右,加上伙食以及杂费开支也要一万多贯钱,至少需要六万贯钱吧”

赵佶眉头一皱,“要这么多”

“陛下,大宋每年军费开支都是朝廷最大的财政的负担,微臣从前不太理解,入相后才知道当家柴米不容易啊”

“你这混球,意思就是说朕不懂当家之难吗”

高俅吓得连忙解释,“陛下高瞻远瞩,眼界当然不像微臣这样低”

“好了,你是什么水平朕很清楚,你那点小心思朕也明白,不用在朕面前解释那么多”

“陛下是火眼金睛,微臣哪里瞒得过陛下。”

赵佶微微一笑,他知道高俅年轻时不学无术,不过却对自己忠心耿耿,把他放进知政堂,也算是自己的一根眼线。

“既然一个月要五六万贯钱,那这半年李延庆是怎么解决军费问题,是靠宝妍斋的钱吗”

高俅哪里敢说靠宝妍斋,那不就变成李延庆的私军了吗那可是会触犯天子逆鳞的。

“据微臣了解,这半年是靠剿灭黑党项的战利品,陛下不是赏给他们了吗”

“战利品有这么多”

“差不多吧有十余万贯钱,还有二十万张羊皮,按照市价可值二三十万贯,之前应该就是靠这笔钱维持,现在有点维持不下去了,所以才向朝廷求援。”

赵佶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参茶,沉思片刻道:“那你的意见呢”

高俅可不是传话筒,他是枢密院的首脑,也是知政堂的相国,主管天下军务,在银矿之事上,他有绝对的权威,当然只是建议权,决策权还是在天子手中,这件事之所以没有通过知政堂,也是因为泾川银矿属于军方资产,知政堂无权插手。

否则就算赵佶点头答应,知政堂可以驳回,大宋相国可是有权拒绝执行天子无理的决定。

高俅知道官家会问自己的意见,他沉吟一下道:“西夏投降了金国,微臣很担心宋夏边境,微臣认为有必要在某种程度上增兵,之前微臣在知政堂提及此事,蔡相公和王相公都一致反对,认为增兵违反了宋夏间的裁军协议,正好枢密院收到了李延庆的奏请,微臣认为,增加长驻乡兵或许是一个比较好的增兵变通办法。”

赵佶沉思片刻道:“如果正常拨付军费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