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枭士 分节阅读 167(2 / 2)
“看看科举方面的。”
“省试还是发解试”伙计又问道。
“省试吧”
“夫子请随我来”
伙计热情地将李延庆迎入书坊,走了书坊才叫叹为观止,书坊的宽只有三丈,但深至少有十几丈,看得出是三间屋打通后连接在一起,不过布置得很巧妙,房间连接处有各种装饰。
正中间是一张和店铺一样长的桌子,上面整齐地堆满了各种书籍,两边各有两排书架,一直顶到屋顶,上面摆满了密密麻麻的书籍。
“这边走”
伙计领着李延庆向里面走,热情地解释道:“现在离科举还早,所以科举书籍都放在里面,不过不是我吹嘘,现在很多书坊都看不到科举书籍,也只有小店最多最全,最新的三经新义大解,历届高水平策论全集,还是诗词速成,太学讲义
李延庆笑了起来,“一点问题都没有,那怎么每年只考上几百个”
“那个人天赋不同了,同样的牛去耕田,有的牛就学得快,有的牛就死活不会,这有什么办法。”
伙计能说会道,举的例子也是有趣,他又压低声音道:“还有就是一分价钱一分货,真正的好东西价值不菲,一般人买不起。”
李延庆懒得理他,无非是想诱引自己买高价书,伙计见李延庆不信,急道:“夫子怎么不信呢有的书是本店花高价请翰林学士编写,他们都是每年出题的大儒,价格当然昂贵,有的书却是我们自己剪剪裁裁,没有什么本钱,价格就自然便宜,我说得是实话,并非为了骗夫子。”
李延庆倒有了兴趣,便笑道:“你拿几本最贵的书给我看看。”
“最贵的是三经新义精编,这是蔡相公亲自审定的,一套书八十贯钱,然后是论语精要和孟子精要,这是国子监祭酒张右丞所写,一共十本,五十贯钱一套,这是针对科举所写,夫子买了这两套书,三经和小经两科就没有问题了,然后是策论,最贵的一套是唐宋名篇大全,从唐朝的第一届科举到本朝大观元年,一共六册,一百二十贯钱一套,因为一共只印了两百多套,版子就被官府毁掉了,成了绝版。”
“为什么要销毁版子”李延庆不解地问道。
“因为涉及元佑党人,这个我不好多说,夫子明白就行了”
李延庆倒真的动心了,这伙计说得似乎没错,便笑道:“你刚才说的这些,都拿给我看看。”
伙计吓了一跳,“全部加起来要几百贯”
李延庆从怀中摸出一锭黄金,至少重三四十两,在手中掂了掂,“这个够了吧”
伙计的眼睛顿时花了,他知道今天自己遇到阔爷了,连忙道:“夫子稍等片刻,我这就去拿几本。”
李延庆连忙道:“把唐宋名篇大全拿一策给我看看。”
李延庆感觉这本书很可能就是自己想要的东西,伙计狂奔而去,“知道了,夫子稍等”
片刻,掌柜匆匆走来,将李延庆请到贵宾房,又吩咐伙计点茶,“请问夫子在哪里高就”掌柜很客气地问道。
李延庆虽然已名震汴京,但大部分汴京人都没有见过他,无法将姓名和本人对上号。
“我在太学读书”
“哦原来是太学生,失敬了,看来夫子是要参加后年的春闱吧”
“正是”
“太学生考科举有优势啊尤其上舍生,几乎一半人都能考中进士,最差也是同进士。”
“为什么上舍生优势这么大”
“当然是学识高,能从内舍生升为上舍生,那可不是简单的考试啊据说比科举还难,能考上上舍生,科举当然不在话下。”
虽然李延庆没有参加内舍生升上舍生的考试,但他在发解试中战胜了三名上舍生,至少说明他也具有了上舍生的水平,这让李延庆又多了几分自信。
这时,伙计抱着厚厚十几本书匆匆赶来,将书放在桌上笑道:“我一样拿了几本,夫子请慢慢看”
李延庆从中间找到了一本唐宋名篇大全,他一边喝茶,一边细细翻阅,这些其实都是历届进士策论,他虽然也读过,但没有这么详细,尤其是各种历史事件的引用,在后面的注解中都详细地写了出来,这就是李延庆想要的,他可以看一些史书了解历史事件,但怎么善于运用这些历史事件,这才是关键。
一件史实,他可以从史书上看到,但朝廷的态度是什么,他却无从知晓,而这些策略名篇就是最好的借鉴。
李延庆是一个极为善于学习的人,这也得益于他两世的记忆,使他能举一反三,能在浩瀚的文书中寻找到各种规律,能活学活用,绝不死板,能吸取别人的优点为自己所用,正是这些超人一等的学习方法,使他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别人数年苦读也达不到的效果。
李延庆足足看了一个时辰,这才指着所有的书道:“这些书我都要了,你们替我送到太学去。”
第二百五十一章 全力以赴
院子里,喜鹊望着几大箱书发呆,书房里已经堆满了书,这几箱书又该放在哪里
“喜鹊,过来帮个忙”李延庆在房间里喊道。
“来了”
喜鹊连忙走进书房,只见小官人站在书桌上,用锤子在墙上钉了几个大钉子,“小官人,要我做什么”
李延庆指着地上豹头弓道:“把弓箭和箭壶递给我”
喜鹊拾起弓箭递给李延庆,“这是在做什么”
“这叫弓箭上墙,表示我一年内不碰兵器了。”
“干嘛挂在墙上,和铜弓一起放在箱子里不行吗”
李延庆摘去了弓弦,小心将豹头弓挂在钉子上,又挂上了箭壶,歪着头看了半晌,这才跳下来笑着对喜鹊道:“这是一种仪式,表示我洗心革面,要全力以赴地读书了。”
“装模作样”喜鹊小声嘟囔一句。
李延庆眼睛一瞪,“你说什么”
“没说什么”
喜鹊急忙道:“我是说院子里的几箱书怎么办书房里已经没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