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初入高中(1 / 2)
转眼就到了九月一号,这一天是巧玲她们入学的日子。
自从乡镇的高中撤掉之后,阳城县就只有两所高中,而且全在阳城县城里边儿。一所叫阳城一中,资格老,教学质量好,县城里的孩子几乎都在这里上学,其中包括周立伟。另一所叫阳城中学,是撤掉乡镇高中之后新建的一所学校。位置偏远,教学质量待定,多数农村的孩子都在这所学校。
巧玲考的是重点高中。一开始巧玲并不知道重点高中和普通高中的区别。因为无论是重点高中还是普通高中,都会被平均分配到各个班里。而且所交的学费也都一样。后来巧玲才知道,所有重点高中的学生,都会由教育局统一平均分配到两所学校,来保证两所学校的优生率一样。很不幸运,巧玲就被分到了阳城中学。
这两所高中,一个位于繁华的城区,一个位于偏远的西城,中间隔了十里地不止。
巧玲考上高中,原本周立伟十分兴奋。觉得自己可以和巧玲一同来回。可谁知后来才知道,为了避免交通拥挤,教育局安排两个学校错开了放学的时间,例如这周阳城一中放,下周阳城中学再放!为此周立伟还怅惘了好长时间。
他原本也想送巧玲去开学,可他上了高三,开学就比高一高二早了半个月。
啊!总之事事不如周立伟的意!他郁闷的骂了教育局好几天。
巧玲坐车晕车。六年级时的那次数学竞赛,巧玲她们就是坐公共汽车去的。那是巧玲第一次坐汽车,原本新鲜的很。可还没有走多远,巧玲就觉得头晕晕的,胃里也晃荡的难受。她使劲忍着,忍着,可还是从车窗里哗哗的往外吐。吐到肝肠寸断,胃里只剩了黄水儿。
可到阳城去上高中,虽说每月只回来一次,可如果坐车的话,巧玲还是想想都觉得难受。刘家东咬了咬牙,就给巧玲买了一辆新自行车。可从四方村到阳城,最少也有六十多里的路,路上汽车虽说不多,可路那么窄,巧玲又是个漂亮的女孩子。刘家东就多少有些不放心。好在方平听说巧玲要骑自行车去,便也修了修自家的旧自行车,主动来说要和巧玲一块来回。
其实,在巧玲开学前几周,刘家东就开始做准备。
巧玲妈给巧玲拆洗了被褥,还从集上买了布,又做了一床新的。刘家东则卖了一些麦子,给巧玲凑学费书费住宿费生活费。这些费用有五六百之多,刘家东卖完家里所有的余粮,又向邻居借了点,才勉强凑齐。幸亏周平夫妇知道巧玲考上高中之后,考虑到这亲事又散不了,不如索性大方一些,就给巧玲送来了二百块钱,刘家东这才给巧玲买了自行车。
一大早刘家东就给巧玲捆好了被褥,巧玲拿好必备的一些东西,就骑着车子和方平出发了。
巧玲原本想着六十里路,也就是去常平镇走一个半个来回,好像并不是多远。可等骑到阳城中学的时候,巧玲觉得自己的屁股都疼。
巧玲突然想念周立伟的摩托车了!
这是巧玲第二次到阳城县城。第一次来还是那次数学竞赛时,那次因为晕车,考了个一塌糊涂,哪里还有心情去看外面的风景。
阳城中学虽说在阳城的西外围,可县城的样子也已若隐若现的展现在了巧玲的眼前。巧玲觉得县城也无非是这样:车多点儿,人多点儿,路宽点儿,房子多点儿高点儿。哪里有什么可惊奇的?村里的人居然这样羡慕住在县城里的人。
阳城中学是新盖的教学楼,状如“工”字,只是中间那一竖较短,两横又背对着弯曲。巧玲她们的教室在北面那一横的四楼西侧,楼里面的空间有些大,巧玲在里面走了几个来回,还是晕晕的,分不清东南西北。
排好座位发完书,就已经到了中午。巧玲跟着
同学去食堂买饭,学生很多,像泄洪的流水,从教学楼的大门里往外涌。
巧玲来到食堂,逐一问了饭价:馒头一毛一个,一份菜最便宜的三毛,贵点的还有一块的。巧玲仔细算了算自己的生活费:一个月只有五十元,去掉买生活必需品(作为女孩子,她总得买一些卫生纸之类的)五元,去掉买笔本子的费用五元,她能随意支配的饭钱就只有四十元,平均下来一天一元多点。巧玲觉得自己刚从家里来,肚子里不缺油水,就只买了一个馒头。那馒头看起来很大,谁知拿过来一摸,却很软,软到巧玲使劲攥攥,就能攥成鸡蛋大小。巧玲只吃了几口,馒头就不见了踪影。可她觉得肚子还是“咕噜噜”在向她抗议。她一大早就骑了一个多小时的车子,如何能够不饿!没办法,她只好又买了一个馒头,这才把肚子的抗议勉强安抚了下去。
下午就开始了正式上课。
巧玲的班主任兼数学老师是一位三十多岁的男老师,一米八左右的身高,背有点驼,骨架很大,但没有多少肉。看脸上就只觉得皮包了一层骨头。一副大大的黑眼镜,后面隐着一双小小的眼睛。他说起话来文绉绉的,不禁会让人联想起书里对书生的描写。
语文老师同样是一位男性。同样也有一米八多的身高,只是比数学老师白胖了一些。说起话来咬文嚼字,语调又温吞又绵柔,让巧玲觉得他不像个男人。
英语老师则是个白胖的男人,年龄更轻,个子很矮。一上课就是咕噜呱啦的一阵英语独白。巧玲只听出了“Hello everyone!Wele to阳城中学。I'm ylish teacher。Please call me MR yang……”后面说了些什么,巧玲可就全跟不上了。
物理老师是位女性。长得小巧玲珑,圆脸庞,带着大眼镜。和巧玲站在一起,会让外人觉得巧玲是老师,她是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