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6节(2 / 2)

儒道至圣 永恒之火 4789 字 2019-07-26

无人祝贺,但每个人喜气洋洋,甚至连晋升翰林之人自己也满不在乎,眼中只有方运。

不知不觉,巴陵城文院外面汇聚了城中所有读书人,许多读书人甚至急得抓耳挠腮。

自从去年的中秋文会之后,巴陵城便成为人族有名的胜地,许多被海眼传送过来的读书人还留在这里,各国读书人也把游学的终点定为巴陵城。

一开始,这些读书人只想等着参与董文丛召开的文会,可随着文院内官员文胆文位晋升之人越来越多,读书人们再也忍不住了,自发前往文院。

不为别的,只想知道方运又用了什么手段在增强他人力量。

随后,这个消息在论榜和人族流传,许多大儒甚至不惜消耗才气与战功,直接将神念降临在巴陵城上空,想要听方运说了什么。

可惜,除了方运前面的官员,即便大儒也听不到一个字。

但是,这些大儒却面露惊色,有几个大儒甚至失去了思考能力。

人族每一处文院广场两侧,必然种着两排杏树。

当年孔圣讲学之地很多,如泗水院、洙水院等等,但有一处地方却是孔圣最喜之处,人称杏坛之地,之后孔家在杏坛原址建立了现如今的孔庙。

那里之所以称之为杏坛,是因为在孔圣讲学之前,周围就有四棵杏树,甚至有一棵孔圣亲自种下的桧树。

孔府学宫之中有一些大树因为曾聆听孔圣或众圣讲学,甚为奇异,被尊称为树先生,连树叶都有不凡的力量。

但跟那四棵杏树比,树先生只是平平,至于那棵桧树,被奉为树贤人!

在传说中,那颗桧树因为经常受孔圣力量滋养,满腹经纶,已经可口吐人言,按理说应该是树妖,可无论是孔家还是桧树本身都不承认是妖,只认定他为孔门第七十三贤弟子。

孔圣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

四颗杏树虽然不如树贤人,可也非凡异常,每颗树十年只结一果,名为孔杏,每一颗都被奉为孔家宝物,历来是大儒必争之物。

现在,文院广场两侧正中的两棵杏树,出现了异象!

其余杏树与之前并无区别,但那两棵杏树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发芽、长叶、开花、结果、落叶、发芽……不断重复一棵杏树的四季轮回。

这两棵杏树,仿佛被时光之力笼罩,得历史长河眷顾,快速成长。

普通杏树可达三层楼那么高,这文院中的杏树要高一些,有四层楼高,但现在,那两棵杏树高达十丈!

并且还在继续成长,继续升高!

杏树的落叶与杏子都掉落在地面,都被树根快速吸收。

“小杏坛……”

许多大儒喉咙里滚动着同一个词语。

这是至少要半圣才能创造的地方,从无例外!

而且,不是每一个半圣的讲学之地都能形成小杏坛。

加上这里,人族至今只有十六处小杏坛而已,其余十五处皆是圣人讲学之地,而且皆曾多次讲学。

小杏坛,必然会被圣院和人族尊为圣地!

方运一大学士之身,开创一片圣地!

那些看到这一幕的大儒头晕目眩,这可不是那种单一的医家或兵家圣地。

百家各派皆尊奉!

第2061章 落瀑谷中

元县城北与山相连,元山树木繁茂,地势高而缓,山峰众多。

临近城北的定河峰乃是元县的胜地,可俯瞰全城,每有文会,此地便是最佳之所。

离县城较远的另一处长居峰,则是风水极好的墓地。

早年间,凡是元县居民死亡都可葬在长居峰,但随着去世的人数增多,县衙不断提高在长居峰下葬的标准。

在柳山成大学士担任左相后,不知是当时的元县县令所为还是柳山门生传话,能在长居峰下葬之人的标准再度提高,只有望族族长或举人以及地位更高的人故去后才能葬在长居峰,那些达不到标准的坟墓必须要迁走。

此事一处,全县哗然,尤其是刚刚将长辈下葬的人家,非常不满。

但是,县令毫不客气施压,打着退墓还林的口号,硬生生逼着那些人家迁墓。

若真是为了元县,许多人家即便再如何,也会迁墓,毕竟官府补偿了迁墓的费用。但是,在迁墓的过程中,许多人家发现,此次迁墓,县衙给普通人家一两迁墓费,但却给柳家人整整五两迁墓费。

元县许多人更加不满,但很快又发现一件事,少数柳家人竟然以祖上坟墓离长居峰山腰远为由没有迁墓,并获得县衙的准许。

不患寡,患不均。

此事一出,众多元县百姓前往县衙请愿,反怎奈县令一直敷衍,最后,部分百姓闹到府衙甚至州衙,可最终毫无悬念,领头数人被捉拿下狱,重要之人被严惩,其余人都被警告。

那些读书人没有受到多大的惩罚,而许多没有文位的百姓的三代之内禁止参与景国科举。

在圣元大陆,这种惩罚堪比死罪,迁墓风波立刻平息。

但是,从此以后,元县的许多百姓视柳山为仇人。

还有一些元县百姓不得不背井离乡,前往其他府县,从此成为左相党的死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