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 赵家的族规(1 / 2)
赵小六穿过来有一个星期了,一次偶然的机会,小六有幸见到了赵家的族规和赵家的祠堂。
也知道赵家村和上赵村是一个祖宗,就是不知道为什么在一百多年前赵家的祖辈分成了两支。一支留在上赵村,一支算是分了出来,创造出了另一个赵家村。
上赵村和赵家村两村之间的辈份越差越大,虽说和上赵村都是一个祖宗,可是隔了那么多辈,两村算是有那么一丝丝的亲。
两村各有一个族长,族规也不一样,赵家村只有在出了什么大事,族人才会大开祠堂,请族规把要加的族规另加上去。
赵家祖屋里有族规与族谱,还有赵家祖宗的牌位,只要是赵家村里姓赵一份子,百年后都可以一起受后人香火。
这一百年多也有留女娃在家招的,不过这样的人家特别少,她小六爷爷说只出一家。
赵家的祠堂是青砖灰瓦的房子,外加一个大院子。从外看整个房子很有年头,也很震撼。她也是从农村长大的,可是她就没见过,她们那附近几个村子里有祠堂的,这祠堂算是国宝级文物了。
进院看到就是正前方的五间大屋的祠堂,用来专门供奉赵家祖先牌位。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三节当天赵家的祠堂大门要大开,所有在家的赵家小辈们不分男女都要到场,要一起祭祀、祭祖。
赵家人很少大开中间的祖堂,都是要分日子才行。她也不知道别的村里祠堂是什么样,和她们赵家村的祠堂是不是一样的规矩,她从前也在网上看过别的大姓之家的祠堂,总感觉她赵家的祠堂礼仪很简单。
赵家的祠堂大开除了三节那天,还有另外几种,其中一种就是除非有赵家的老人离世后过了七七,请先人牌位到祠堂里。
还有一种是赵家的后人犯了错,让跪祠堂背族规。严重者让背族规都不让你跪祠堂,直接逐出族谱逐出村庄。还要去县衙备份,不然你这人以后犯了大事,可能给整个家族招来灭族之祸。
赵家的族规很多,赵家村的赵家人代代口口相传于自家的小辈,好多嫁过来的媳妇不知道上面写的什么,可是都是会背赵家的族规。老人没事就爱让小辈们背族规出来听听,赵家的族规等于每个姓赵人家的家规。
祠堂右手边三间厢房是放着族规族谱的地方,除了写在丝帛上的族规,三间连通的屋子里,那墙上都刻着赵家的族规。
祠堂左手边三间厢房,里面有一间放着一些族里要用的各种刑具,赵家村不兴沉塘,不兴火烧一类残忍手法。犯错还要看犯的是什么事,所用的刑具也有所不同,当然如果有犯很大的事,结果可能就要逐出族谱,改送县衙了。
这一百多年赵家还没有出过这样的人,最多犯了一些小事,边上还有两间厢房是平时看祠堂的人所住之地。
祠堂周边左右各有一个草房院子,右边里面是让住从夫家休回来的赵家女。
但是住到这里的赵家女也是要有条件的,如果是因为不能生养让休回的,娘家不接受的可以住这里。还有一种就是不堪家暴等,提出合理要求要回家到族里要求和离,族里查证后却有其事,那就会参于进去强制和离。
对于赵家女在夫家生下孩子的问题,如果女方要孩子还要问孩子愿不愿跟着自已的娘,如果愿意跟那怕都跟过来也是可以的。和离的夫家都不能对这事有意见,对跟过来的孩子都要改姓为赵,对于这点赵家很是霸气的。
小六有时会想可能是锦国开国的皇帝许了赵家一些特权,除了这样想,她也想不出来,还有什么靠山比皇帝这样的靠山还强大,影响还深。对于这点,后来她爷爷也和小六聊天说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