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开学第一案(1 / 2)
太学的课程,安排的十分紧凑,鸡鸣即起,日暮而息,远比一般正规的大学,要严格的多了。
不光校服有统一的规制,便连身上佩戴的玉佩、香囊等物,也有一定的规矩,不可以太过奢华精致。
梅长歌作为整个太学,唯一一名入学的女学生,那待遇可是相当的好,连着素衣的地位,都蹭蹭的往上蹦了好几个等级。
课程逢十休一,家在京城的学生,大多借此机会,回府探望双亲。不在京城的学生,有选择结伴出去游玩放风的,也有选择在房间里闭门苦读的。
在国子监众多的规章制度中,有一条,梅长歌觉得很有意思。
凡入读上三学的学生,需要缴纳极其高昂的学费,而下三学的学生,不仅学费全免,而且还会根据学习成绩,提供一笔生活津贴。这让很多庶民之子,得以补贴家用。
期间楚青澜偷偷来看过梅长歌几回,主要是给她送点吃的喝的,顺便聊聊天,谈谈人生。
楚青澜近日在朝中进步神速,陛下交代的几件得罪人的苦差,被他办得漂漂亮亮的,除了犯罪嫌疑人家属,还当真没人对他说个不字。虽然还远不能与太子和晋王相比,但楚青澜也隐约有了些声望。
或许,诚如梅长歌当日所说的那样,在朝中众多老臣眼中,楚青澜这个出身陇西李氏的皇子,就是一块金灿灿的招牌,只要但凡稍微表现出一点想要夺嫡的心思,便自然而然的,能够获得一批念旧之人的支持。
当然,这也正是陛下心中郁郁寡欢的原因。
如何平衡朝堂和陛下的关系,几乎是一个无解的命题,楚青澜对此感到十分头疼。
案子发生的时候,恰巧是休息日当天,难得不用早起的学生们,大多还在睡觉,梅长歌也不例外。
说是案子,其实不太准确,因为它并没有一个相对清晰的案情,只有一个大致模糊的概况。
贾华清是就读于户部院的学生,由于入学考试的成绩不是很好,生怕不能从国子监顺利结束学业,因此常常苦读到天亮,于是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案件的第一发现人。
能够有幸就读于国子监的,都是天之骄子,出了案子,刑部不敢怠慢,久未露面的京兆牧石安楠,居然亲自到场,可见其重视程度之深。
“我一整夜都没睡,眼看着快天亮了,学院食堂应该已经开门了,所以想着,干脆吃了早饭,再回屋睡一下好了。”贾华清一脸茫然的说道,“其实我也不是故意的,只是昨夜曾听见一声闷响,当时我有些犯困,迷迷糊糊的,还以为是在做梦,故而没有出门查看。”
“早上走到这里的时候,我正好想起此事,于是过来随便看了一眼,就看到了地上的这滩血。”贾华清摸了摸脑袋,一副惊魂未定的样子。
“我是今日的值班老师,听了贾华清的汇报,我立刻来到现场,敲响集合钟声,以便查看学生有无失踪情况。”齐飞在国子监执教多年,还是第一次遇到这种事情,惊慌中仍是按着条款按部就班的走着流程,已是非常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