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1(1 / 2)
子,静静的看着黄宗汉:“贵府”
“职下在”
“这一次履任江苏,可有什么章程吗”
这样的说话大约就是问对于未来的工作有什么具体的计划和打算。黄宗汉赶忙欠身:“回总宪大人,宗汉不敢说有什么章程,只是身为臣下,当尽力报效朝廷,报效皇上提拔之恩。”
“有这番话却也不错。”陆建瀛慢悠悠的仰起脸来,似乎在想什么事情:“此次漕运改革之事,贵府可知”
“略知一二。”
“略知一二”陆建瀛突然转过脸来,望着他:“上月本官进京面圣之时,和皇上谈到漕运改革一事,便是皇上如此英明神武,天纵之姿,尚不敢说略知一二,贵府于本宪今日初见,却敢如此大言”
黄宗汉吓了一跳,心中叫苦,这样的说话分明就是欲加之罪,而且他所说的略知一二只是就改革之事而言,而不是具体策略。也只得这时候绝对不能得罪他,只得低头:“下官失言,下官失言。请总宪大人恕过。”
“皇上于漕运改革一事,圣心忧烦,我等身为臣子的,若不能解君父之忧,又要来作甚”这番话不知道是在对黄宗汉说,还是在自言自语,还好,他的语气终于缓和了下来:“贵府履任之后,于漕运之事要分外用心,万不可辜负了皇上一片爱民之心。”
“是职下定当用心办差。”
陆建瀛不再说话,随手端起了茶杯。门外的听差遥遥看见,扯起了嗓子喊了一句:“送客”
黄宗汉不敢停留,起身告辞,陆建瀛向外送了几步,哈一哈腰便转身回去了。
出了总督行辕,黄宗汉一张长脸拉得更长了。听差的知道他这些天来都没有一天是心情开朗的时候,也就更加的陪了三分小心,伺候老爷上轿,吩咐一声:“起”蓝呢大轿平平稳稳的走了出去。
若是按照礼节,到了江宁,除了拜会总宪之外,其他的诸如驻防将军,江宁藩司都要一体拜会一遍,一来是沟通,以增进感情,二来也是为了日后方便。不过在总督府吃了这样一顿排头,黄宗汉也实在是没有心情,当下传令:不再江宁过夜,赶赴苏州府赴任听差的当然不敢反驳,又赶忙找船,安顿好行李物品,顺水而行,到了这一天的戊时,终于抵达了苏州府。
苏州巡抚傅绳勋上表告老,朝廷照例挽留,他去意甚坚,连续封章上奏,终于准了。不过在他离去的这一段时间里,巡抚的工作暂时由藩司椿寿署理。
椿寿就是在今科大魁天下的崇实的阿玛,四月初的时候,崇实会试取中,消息传抵江苏,立时便有同旗、同僚来祝贺。这时候椿寿还能保持冷静,只是说尚不知确信,便是真的取中了,也是云路尚遥,不敢轻易受贺。
到了四月中旬的时候,崇实大魁天下,成为大清开国两百年来第一位满人状元,这一次椿寿可真的是欣喜若狂了。一方面命人具缮拜折,以谢天恩;另外一方面在府中大肆庆祝。其中花样百出不胜枚举,也不必一一再提。
他也知道黄宗汉被委任为新任江苏巡抚,而且已经陛辞出京,不日就回到任,却没有想到他居然完全不作兴吉时上任这一套规矩,竟然连夜到任没奈何只能让下人准备轿子,到府衙拜会新任上司。
和黄宗汉见礼以毕,二人分宾主落座:“大人今日晚来,请休息一晚,等明天卑职再和相关人等前来正式拜见,届时再做交接”
这番话说的可以说没有半点毛病,只是黄宗汉今天在总督府受了一肚皮的腌臜气,正没有地方发泄,听椿寿话中之意竟似是替他做主,如何能够按捺:“贵司此话本官不解,何以要届时再做交接现在月明星稀,便不可做交接吗”
椿寿也不是呆瓜,大约的知道黄宗汉这一次履任过程中发生之事,也不和他计较:“即使大人想在今夜交接,只有你我二人,怕也是做不来啊”
“贵司”一句话就给对方堵了回来,黄宗汉心里这份别扭就别提了,却也知道自己刚才的说话确实不合体制,只得悻悻然端起茶杯,听差一声长唱,椿寿忍着笑意起身告辞。
走出巡抚衙门,椿寿想到第一天就和上官圆凿方枘音瑞,更加知道黄宗汉为人刻薄,怕是今后日子难过,又不免发起愁来。
杨殿邦上京一次归来,除了就私盐之事要着力整顿之外,也带回漕运改为海运的确信,这件事以他的漕运总督衙门总司其职,两江总督作为江南一地最高官阶,也要从旁协助。皇帝在两个人陛辞出京的时候很明确的说到这件事:私盐之事可以暂时缓一缓,先要两个人同心协力把漕运改革之事处理妥当。
领命回任,两江之地早已经得到了邸报,这一下,上海的沙船帮可真的是扬眉吐气了。多年来,沙船帮从来都是以北货南运作为主要的生意来源,将一些北方的大豆,粮食,土特产运到南方销售,不论是人数上或者是规模上都万万不及漕帮来的财雄势大,而且,因为从来都是走海路,照例是北程回空,为了让船在海上行驶平稳,都要准备很多巨大的石块做压仓之物,而这一次,石块换上了大米,还白白落袋一份水钱,自然是风生水起,再不复当年窘迫。
与此相对的,自然就是漕帮的四处求告,近几日来,江宁知府衙门,驻防将军衙门,两江总督衙门,还有杨殿邦的漕运总督衙门前总是有士绅耆宿前来,有的还是扶老携幼而来,只是为请漕督大人再向皇上请命:给漕帮千万之众一个活下去的机会
这样的要求是杨殿邦不能、不敢答应的,只得一番好言抚慰,最后打发这些人归去,看着众人眼带泪花的离去,杨殿邦宦海多年,也是泪上眼圈,几欲夺眶而出
在花厅来回走了几步,杨殿邦站不定坐不稳,最后一摆手:“来人,请梦莹先生。”
新的一周了,成绩要靠读者帮衬,看书之余,请记得投上一票。
第34节 共做商量1
梦莹先生叫李篁仙,湖南人,自幼饱读诗书,都是经世致用之学,以举人功名在漕督府做了一名清客,平日里为大人处理往来公文,可谓是下笔千行,才力倚马可待,就连这一次进京述职,杨殿邦都带着他,为其参赞一番,果然大获皇上认可,杨殿邦加官晋爵之余,对这个25岁的李篁仙也是更加的倚重了。
过了一会儿,门廊处有脚步声响起,李篁仙大步走进花厅,一张脸上像是没有洗过一般眉目不清满身的名士派头,到座前一躬身:“学生见过老大人。”
“你我宾主不须如此客气。梦莹啊,坐,坐下来说话。”
“是。”李篁仙在他旁边落座:“老大人可是为漕帮民众前来请命困扰”
杨殿邦对他能够猜出来自己请他过来的原因丝毫不以为怪,这件事在漕督衙门不是秘密,当下颔首苦笑:“是啊。老夫正是为此事忧烦,梦莹可有什么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