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77(2 / 2)
裴文靖想了想道:“卑职前几天破获一家私人钱庄,得到一个情报,有商人利用新旧钱币的漏洞谋取暴利。”
新隋朝建立之前,河东地区和大隋其他郡县一样,都是使用比较差的大业钱,由于私钱泛滥,货币极为混乱,新隋朝建立后,立刻发行含铜量极高的新钱,大业钱禁止流通,所有县城内都指定了专门的邸店为兑换点,准许民众用旧钱换新钱,并严禁私人兑换,在太原就发现了漏洞,有人铸造假新钱来兑换旧钱,哄骗那些没有见过新钱的人,然后用兑来的旧钱再去换真的新钱,一旦发现就是满门抄斩,刑罚极为严厉。
杨元庆的脸立刻沉了下来,“什么样的漏洞”
在河东郡发生这种事情,他第一个反应便联想到了唐朝铸假钱来河东流通,破坏隋朝币制。
裴文靖见杨元庆脸色沉了下来,明白他的心情,便连忙笑道:“这个漏洞倒不是铸造假钱,而是隋唐两朝之间的币值漏洞。”
杨元庆微微一怔,隋唐两朝之间的币值漏洞,这倒是他没有想到,他心中倒有点兴趣了,追问道:“具体说说,什么样的漏洞”
“听说长安有邸店专门收购我们的新钱,两文新钱可以换五文大业钱,而在我们这边,两文新钱只能换四文大业钱,所以有人就利用这一文钱的差价,来回倒手,从中牟取暴利。”
杨元庆沉思良久,忽然问道:“新钱可以关中流通吗”
“当然可以,我们新钱的含铜量很高,在关中地区非常受欢迎,如果流通量足够大的话,我估计关中店铺也不再收大业钱了。”
杨元庆脑海里闪过一个念头,如果是这样,他完全可以用新钱去关中大量购买粮油布匹等重要物资,这几年他们在盐川郡开采铁矿时也同时开采伴生铜矿,得到了大量的上品铜锭,一直在大规模铸钱,现在他们铸造的钱已经完全能满足河东地区的流通,如果再加大铸钱量,用铜钱换取唐朝的物资,这是很不错的削弱唐朝的办法。
甚至在晋阳宫仓城的仓库内就堆放有大量兑换来的大业钱,本来是打算熔化,既然大业钱可以在唐朝流通,那为什么不用这些钱从唐朝购买粮食布匹等物资呢
这个念头让杨元庆有些按耐不住心中的激动,在他们和解中就有一条,双方保持贸易畅通,这就使他大量采购关中物资成为可能,尤其在冬天,黄河冰面可随意通过,只要用一个月的时间,他便可以重创唐朝的国力,使关中物资面临严重短缺。
想到这,杨元庆立刻对裴文靖道:“我打算接见河东郡的大商人,你替我安排一下,时间就订在明天上午。”
杨元庆随即又对身后陪同他出访的裴青松道:“我要立刻发一封鹰信给太原,你记录吧”
卷十六铁马踏雪取河北第二十二章河东绅商
更新时间:2012113017:33:39本章字数:4462
次日一早,裴文靖带着十五名河东郡的大商人快步前往府衙,尽管这十五名大商人都有亿万身家,在河东民间都有响当当的名头,但在士军农工的隋朝,商人是没有任何地位,不准骑马,不准纳妾,只准穿黑色布衣,在大多数涉及商人的官府审案中,败诉方大多是商人。
但随着天下大乱,这些繁琐的条文对商人们也失去约束力,不少商人也偷偷地骑马穿袍,甚至不少商人都有了华丽的马车,娶了小妾,但随着新隋的建立,很多商人害怕被清算,又偷偷地将马换成驴,将锦袍压箱,改穿黑布衣,将小妾称为丫鬟。
尽管新隋并没有清算商人们的一些愈规行为,但他们依旧惶惶不安,有的甚至给自己安排了后路,不料,昨天裴长史忽然找到他们,说楚王将接见他们,这令十五名大商人惊喜交集,这是从未有过之事,这意味着什么尽管在官方,杨元庆只是尚书令、摄政王,但在民间,几乎所有的民众都把他视为皇帝了。
他们并不指望杨元庆的一次接见就能改变商人的地位,但这是一种信号,一种姿态,一个好的开端。
十五名大商人都身着黑色布衣,簇拥在裴文靖的身后,跟着他走进了府衙议事堂,见楚王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麻烦,不用事先学习礼仪,也不用统一口径,更不用沐浴更衣,只是士兵一次又一次的搜身让他们感觉到安保之严密。
议事堂内,河东郡太守杜淹正陪同杨元庆说话,杜淹是杜如晦的叔父,在洛阳官任工部尚书,一个多月前,由于洛阳局势紧张。杜淹便和挚友戴胄以及杜如晦之弟杜楚客从洛阳逃到太原。杨元庆遂任命杜淹为河东郡太守,杜楚客出任吏部郎中,戴胄为大理寺卿。
杜淹听院子里传来脚步声。见裴文靖身后跟着大群黑衣商人,便对杨元庆笑道:“他们来了。”
杨元庆找这些商人来,一方面固然是和昨天的想法有关。另一方面,他也想通过这次契机,稍稍提高商人的地位,发挥他们的能力,让他们能加快河东河北的物资流通,什么事情都靠官府,确实有点力不从心。
这时,十五名大商人走进了议事堂,这些商人已经见过太守杜淹了。他们见杜淹陪同一名年轻的军中高官,所有人都意识到,这就是掌控隋朝的君王。楚王杨元庆。
裴文靖上前施一礼。“启禀总管,他们都带来了。”
十五名商人一起跪下。“小民参见楚王殿下”
“各位绅贾免礼,请坐”
大堂两边摆放了十几张单人坐榻,就是给他们准备,十五名大商人都一一坐下,每个人却在回味着刚才杨元庆对他们的称呼,居然叫他们绅贾,绅是指有名望的大户人家,一般轮不到他们,行走倒卖货物称为商,坐地开店卖货称为贾,平时人们都称他们为行商、商家或者大贾,绝对没有一个绅字,而杨元庆居然叫他们绅贾,这难道就意味着他们的地位将有所改变每个人的心中都开始亮了起来。
紧接着又有十几名侍卫给他们上了茶,令商人们有点受宠若惊,连声感谢。
杨元庆看了众人一眼,大多四五十岁,很多长得肥头大耳,大腹便便,虽然穿着地位低下的黑衣,但这种养尊处优的派头,却不是一般人能比拟,他微微一笑,问道:“在座诸位有没有谁去过丰州”
众商人面面相觑,最后坐在第二位的一名商人道:“回禀楚王殿下,我的商队曾经去过几次丰州,小民没有去过,只是听手下管事描述了一下。”
杜淹低声对杨元庆道:“此人姓李,是河东郡有名的粮商。”
杨元庆点点头笑道:“原来是李绅贾,你不妨给大家说说你手下在丰州的所见所闻,你可以实话实说。”
“是”
李绅贾想了想,便提高声音道:“大概在前年,我的一支商队去丰州贩蒲桃酒,在丰州呆了不到一个月,他说对丰州最大印象就是规矩很严厉,但又很自由,说比如进城时,所有的兵器都不准携带,在一个城池超过三天就必须向官府备案,写清滞留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