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99(1 / 2)
看得清清楚楚,蒙古武士的前锋已踏过了阵地前方的一块卧虎石,而那块石头是他战前带兵故意挪动到那儿的,正好标定了阵地前四百米的距离。
以地形地物标定距离。提前装定设计诸元,正是汉军步兵操典中的经典战术技巧,相当于提前做好了装弹、瞄准的工作,只需要点燃火门扣下扳机,炮弹子弹就会准确的覆盖敌人所在的区域。
李世贵紧盯着狂奔而来的蒙古兵,当大约有一整个百人队踏过那块卧虎石的时候,他下达了命令:“霰弹发射”
炮班的士兵将烧红的铁签子捅进了火门,两门被残忍爆菊的三斤炮瞬间爆发了高潮,炮口中猛烈的喷发出钢与火的烈焰,密密麻麻的霰弹铅丸争先恐后的冲出炮膛,呈扇面扩散,扫向四百米距离上的蒙古骑兵。
软铅弹丸携带着强横的动能,狠狠的和蒙古武士的身体来了个亲密接触,有人瞬间被打得尸骨不全,有人连人带马成了血葫芦,还有人惊讶的发现,按传统姿势向斜下方伸展的手臂,连同握着的大汗弯刀都不知去向,惟有上臂处白森森的骨头茬子主人,提醒刚才发生了什么
第531章 决战四:神功与科学
杭爱山驻军为大元皇朝镇压漠北、威慑中亚的精锐。若说战技或许稍逊于驰名已久的怯薛军团,但漠北严苛到极限的生存环境,则给予了武士们悍不畏死的凶性和坚忍不拔的意志。
只见他们顶着汉军狂风暴雨般倾泻的炮火冲至两百米距离上,拧腰、盘马、飞身下鞍,右手搭着马鞍脚下步子渐缓消去前冲的劲儿,左手摘下背后的大弓,步子稍缓右手离鞍,箭袋中抽出雕翎狼牙箭,搭弦、开弓、放箭一气呵成
绷绷绷绷好似弹棉花的弓弦轻响,组合成了恐怖的死亡之曲,成千上万的箭矢以斜四十五度升上了天空,霎那间遮蔽了初夏的骄阳,箭矢形成的阴云甚至让汉军士兵感到了荫凉。
“好啊,这大西北久不下雨,鞑子给咱们送凉风来了”李世贵大吼着,他身后,攻坚英雄连的全体士兵保持着严整的战斗队形,不,整个金刚军第一师全体官兵都保持着战斗队形,没有人四处乱窜,所有人紧紧的抿着嘴唇。迎接着箭雨的洗礼。
叮叮、当当,这是雕翎狼牙箭一头撞上钢铁盔甲,无奈弹开的声音,当然其中也夹杂着扑哧、扑哧,令人牙酸的金属与骨肉摩擦声
故宋军队的步人甲,以四十多斤的重量成为世界盔甲史上的绝对顶峰,几乎无懈可击的防御力,带来了超过一般人体极限的负重,在缺乏马匹的情况下,进一步让宋军步兵的机动力下降到前所未有的谷底,彻底成了龟速,在面对蒙古铁骑强弓利箭的情况下,只能消极防守难以主动进攻。
事实上,自岳飞等中兴名将之后,无论令蒙哥大汗殒命钓鱼城下的王坚,还是死守淮扬的李庭芝,抑或令伯颜七年不得寸进的襄樊双城,都以凭城死战为克制敌人的唯一法宝,战略上则不得不拱手将主动权让给了马背上的敌人。
楚风要打造一支能够野战击败蒙古军的近代化军队,就必须注重机动力,除了大规模使用挽马拖拽炮车、辎重车,训练火枪骑兵部队,让步兵减负、增强机动力也是应有之义。
大汉帝国的工业机器,很早就能生产欧洲骑士那样的全身甲,但显然,重甲、大马、正面冲刺的战斗模式,早已被拔都西征之役。波兰平原上数万条顿骑士的鲜血,证明了彻底的失败。
所以,时至今日,汉军步骑兵的标准防护仍然是宽檐钢盔加胸甲,内衬韧性好而不易被箭矢洞穿的茧绸内衣,只不过步兵的胸甲正面要稍长一点,能护住“重要部位”,而骑兵因为双腿跨马,钢甲前襟只能到小腹为止,全套轧制中碳钢盔甲重量不超过十斤,防护力则可无视床弩以下级别的箭矢和几乎所有肉搏冷兵器。
面、颈、四肢,则是无防护部位,曾经有参谋军官提议增设面甲,只留双目在外,而且重量增加不多,但实验证明,使用火枪的步兵带上面甲之后视野受限,射击准确率和发射频率明显下降,只得作罢;胫甲、臂甲不但大幅增加负重,还导致士兵难以迅速准确的完成撕破纸弹壳、倒火药进枪膛、推弹入膛、抖药面进引火药池、扳开击锤、瞄准、射击这一系列的复杂动作。
于是汉军的标准防护装备,从诞生之初到成军八年之后。一直没有大的变动,四肢、头颈就成为单兵防护的盲区。
蒙古军无差别的箭雨覆盖,大部分被钢甲挡了下来,汉军士兵们也小幅度的做着闪避动作,可箭矢实在太多,防不胜防,箭矢射入人体,发出令人心怵的摩擦声,一点又一点的血花在汉军银色的阵型中绽放。
不断有人被射中了手臂、面颊和颈部,或是自行走下战场去找医务官,或者被作战时兼任战场救护的辎重炊事班战友抬下去,医务女兵像花蝴蝶一样在阵地上穿行,抢救那些重伤者。
而那些腿部中箭、基本不影响射击动作的士兵,却轻伤不下火线,即使被医务官拖到后面,也在简易包扎止血后又顽固的回到了战场上,装弹、瞄准、射击,装弹、瞄准、射击,像一部上了发条的机器。
每一列士兵,都化作了一道血肉和钢铁组成的长城。
“预备-瞄准射击”汉军的基层指挥官们组织起一轮又一轮的排枪射击,阵地顿时笼罩在了灰白色的硝烟之中。
远远的山冈上,楚风的眼中,每一排士兵的排枪射击,就是一长条金红的火蛇钻破了硝烟,而对面的蒙古军就有成片成片的武士,哀嚎着倒下。
楚风放下了高倍望远镜:“看来,对射中蒙古军占不到什么便宜。”
“战场交换比至少一比五,死亡交换比一比十。”一袭红衣的陈淑桢,加了句补充。
确实。无论子弹还是炮弹,都可以轻而易举的撕裂蒙古军的翎根甲、锁子甲、罗圈甲,雕翎狼牙箭却无法洞穿汉军的钢甲。
楚风对此有绝对的自信,因为他掌握着“科学”,这个人类史上最强大的武器。
经过热处理调质的中碳钢装甲,其防护力相当于均质低碳钢板的15倍,汉军制式装备的胸甲厚度为15毫米,防护力等于225毫米均质钢装甲板,即使敌方武器以90度角的法线方向劈砍,击穿它的杀伤动能也要超过250焦耳,而冷兵器时代的打击动能普遍不超过130焦耳。
即以蒙古军射击的箭矢而论,反曲弓射箭初速很难超过70米每秒,“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军用弓箭为了弹道恒定、能量损失小、破甲威力大,总是采用较重的箭矢,即使轻箭也有二两01千克重,这样初速就最高只能达到50米每秒左右。
根据动能公式很容易求出蒙古军箭矢的离弦动能都不会超过125焦耳,根本无法洞穿汉军钢甲,还不用算空气阻力令箭矢携带的动能进一步下降这样条件下,就算忽必烈有本事令蒙古史上最强神箭手,哲别本人复活于世上,也绝无可能击穿汉军钢甲
而汉军滑膛步枪弹丸重20克002千克。枪口初速达到了400米每秒,枪口动能就打到了惊人的1600焦耳,有效射程内完全能够洞穿十三世纪的一切盔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