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79(1 / 2)
罪嘛”今天的演出非常成功,现在楚风的脸上,还带着一丝激动的潮红,显然,他的心情很好。
“我不认为这样能解决问题。 ”赵筠来泼了瓢冷水,“信誉再好,和实际拿到手上,还是两码事。 金山银海或许能够缓解挤兑的风潮,但不能解决根本,老百姓还是会以最快的速度,把金钞换成真金白银。
故宋当年的四川铁钱,和湖广一带铜钱的兑换,就是这样的状况,不管官府怎样保证铁钱的兑换价值,人们总会尽可能的把它兑换成铜钱,因为任何人都知道,铜钱的实际价值高于铁钱。 ”
劣币淘汰良币,在宋代发达的商品经济中,人们早已有所认识,时人说“富商皆藏折二钱铜币于家,市面会子泛滥”,就是说商人把“良币”藏在家里,把“劣币”想尽办法尽快出手,以至于市面上到处是劣币,而良币不见踪影。
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楚风想起了硬币的往事。
小时候,硬币少见,小孩子喜欢收集硬币,则硬币成了良币,被人们用储蓄罐大量储存起来;长大后,国家投放的硬币多了,人们却嫌它携带不便,很多地方拒绝接受硬币,谁拿到几个一元五毛的,一般会尽快把它用出去。
可见,良币劣币是相对而言的,呵呵,只要让金银变成劣币,不就结了
亚伯拉罕离开金山银海的时候,只觉得曾经自鸣得意率先前往兑换,似乎也算不得什么“先见之明”了,毕竟大汉的金银如此之多,随时都可以去兑换。
再想想那天顶着寒风,忍着饥渴,吞米糕吞得差点噎死的狼狈,进而有点得不偿失的感觉。
这几天和三佛齐来的商人,谈了一大笔胡椒的买卖,正在望海楼喝酒听曲,撞见快嘴快舌的洪家二婶,洪梅氏自然不会放过打击他的机会,“怎么样,我说皇帝不会缺钱吧咱们这么大一个汉国,难道还会缺你那两个钱,故意和你为难笑话”
哼,你知道什么就算钞票永远能兑换黄金,我也愿意早点兑换了,沉甸甸的金条子拿手上,比你几张纸片保险
图拉上说,能平安的,决不冒险,我愿意把金子捏手上,我乐意,你管的着吗亚伯拉罕一边在心里嘀咕,一边叫过小二结帐。
他随手抛下块碎银子,谁知小二并不称量,毕恭毕敬的道:“对不起,客官,你有金钞,或者硬币吗本店不收金银。 ”
“什么真金白银都不要纸片比银子值钱”亚伯拉罕气得面皮通红,他就不明白了,怎么这钞票处处和自己作对
小二面有难色,把腰弯的更低了:“琉球财税局前天发的通知,今后小店交税,他们只收钞票和硬币,各处店铺都收到了这个通知。 更有皇上家卖的盐巴、玻璃器皿、铁器,洪大娘子的肉、蛋、鱼,王大娘子的呢绒、棉布,郑大官人的煤炭,祝家的洋货通通的只要硬币、纸钞,不收金银块。 ”
亚伯拉罕不解的眨着蓝眼睛,“给你金银,你不能去财税部兑换吗这不跟纸钞一样的嘛”
“不瞒客官说,还真不一样。 金钞、硬币能兑换足额的金银,但金银要兑钞票、硬币,就得在成色上扣半成的火耗。 ”
这、这、这,亚伯拉罕真的呆住了,半成火耗,自己那么多金条,损失可不小良久他才心疼的叫道:“陛下怎么能言而无信,不是说了自由兑换的吗”
“你自己没看清楚规定,还好意思斥责皇上要搁以前呐,还不得治个大不敬的罪过”洪梅氏笑盈盈的从楼上走下来,“当初章程上就说了,纸钞、硬币能随时随地兑换足额金银,可没说金银能足额兑换钞票啊把金银做成硬币,不得有火耗吗”
确实,只关心了钞票能不能足额换金子,从来就没想过金银换钞票还得加火耗,亚伯拉罕一阵头晕。
不怕,把金条子给三佛齐商人,反正他们那儿是按金子结算,断断不要纸钞的。
“噢,亲爱的亚老爷,我想问问您,咱们谈好的价格,是用金钞结算吧”正巧,三佛齐商人刚踏进店门,就瞧见了亚伯拉罕。
“这、不至于吧你们三佛齐,用黄金不是好好的”
“对不起,我要金钞,因为我必须用金钞从王夫人的布厂购买棉布。 ”三佛齐商人耸耸肩,摊着手说:“要么您给我金钞,要么您把价格提升百分之五,以抵偿财税部征收的火耗。 ”
亚伯拉罕这次,是真的晕倒了。
第273章 山村亲家
大宋是世界最早的纸币发行者,也最早认识到准备金和货币回笼的作用,比如孝宗皇帝就规定,朝廷从民间征收税赋,允许百姓以一半的纸币冲抵当然另一半要铜钱或金银。
可古人旧有的思维,毕竟少了七百多年的经验,他们还停留在“纸币不值钱,金银值钱,因此要强迫老百姓用纸币”的层面上。 自己发行的纸币,却不能和铜钱金银自由兑换,人为的造成了劣币和良币之间的鸿沟,这样的货币,从一出生就必然开始贬值。
楚风来了个逆向思维,试想后世去餐馆吃饭,你结帐的时候付等价的黄金和纸币,人家会选择纸币还是黄金恐怕除了一国经济全面崩溃的时候,任何人都会收下纸币。
为什么明明一张纸分文不值,明明黄金自身就有巨大的价值,为什么人们不要黄金要纸币
经济学家或许会用一千种专业术语,得出一百种理论,但楚风不明白太多的经济理论,他只能认为:现代社会,金银需要鉴定成色、精确称量,导致交易过程复杂,反而是纸币,面额一目了然,真伪鉴别也比黄金容易,那么它就能比黄金更为通行。
一个社会里,哪种货币能方便快捷足额的买到东西,它就是良币,反之,就是劣币。
那好啊,首先规定财税部征收商税和所有的皇家产业买卖货物,都必须且只能收金钞。 并由和皇家联系紧密地各大商家跟进,另一方面,虽然没有强制命令,但各小商户要交税、要和大商家生意往来获取原料卖出产品,就得从普通顾客手里接受钞票而拒绝金银,这就保证钞票的流通,比金银更加方便。 则金银在流通性上,就成了劣币。
第二条更狠。 钞票足额换金银,金银换钞票则扣减百分之五的火耗,无形中,钞票在币值上,就比金银高出一截。 人们会自觉的接受纸币,而拒绝金银。
推行纸币,以金山银海的眩目表演完美收官。 这个空前绝后的奇迹,不仅成为大汉金钞的超级信誉保证,还成为了汉国国家凝聚力地源泉之一,并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只要内库有了存余地金银,就会调拨一部分来这儿,让银海越变越大,让金山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