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仕官 > 分节阅读 119

分节阅读 119(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意外的话,接下来的半个月内,将有数以千计的患者蜂拥而至。”

任然大吃了一惊,顿时皱起了眉头,想了好一会后,才忧心忡忡地说道:“那么多病人聚集在一起,只要有点风吹草动,那就会酿成极其严重的群体事件,难道他们不知道这个后果有多严重吗”

田大院长坐了下来,凝视着二人,淡淡地说道:“知道,他们知道的是一清二楚。所以他们部署的非常周密,偷偷摸摸的点几把火就闪人,就算查也查不到他们身上去。”

吴敏仁搓了下脸,随即指着田大院长,不解地问道:“小田,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你跟卫生局什么时候又耗上了”

“事情很简单。”

田大院长一副很无辜很无辜的样子,苦笑地说道:“我们就是想为人民服务,让看不起病的老百姓能看上病。他们认为我们触犯了他们的利益,也就给我们使这么下三滥的招。”

“那你想怎么办”吴敏仁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接着问道。

田文建长叹了一口气,摇头说道:“让我像他们那样把患者拒之门外,我做不出来。让我关门大吉,我又不甘心。除了照单全收,还能怎么办”

经历过郑小兰事件的吴敏仁,可不认为眼前这位是个肯吃亏的主儿,想了想之后,指着任然,意味深长地说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啊。”

“要不我能不接他电话吗”

田大院长回过头来,似笑非笑继续说道:“这件事与你无关,千万不要瞎掺和,如果他们再去闹,你就和和稀泥。实在不行就往卫生局那边推,最多一个月时间,我这边就完事了。”

“既然这样,那我就放心了。”尽管任然不知道田大院长想干什么,但还是重重的点了下头。

吴敏仁可没有那么好糊弄,一边给田大院长斟酒,一边笑问道:“说吧,这次谁又要倒霉了”

田大院长抓起一把花生豆,一颗一颗的往嘴里扔,津津有味的咀嚼了好一会,才轻描淡写地说道:“不知道,反正不是我。”

“两百多万可顶不了几天,难道赵老板不但出人,还能给你小子出钱”

“这件事你们就别问了,我不想把你们扯进来,咱们还是换个话题吧。”田文建抬头笑道。

“说什么”任然给了他个白眼,没好气地说了句。

“说说你的新搭档,对了,你们合作的怎么样”

黎志强这个管委会是怎么来的田文建并没有跟任然说过。同时,他跟黎志强也只有一面之缘,除了知道他一些事情之外,并没有什么交往。

令田文建倍感意外的是,任然竟然淡淡地说道:“不怎么样。”

“说具体点。”

“开发区作为龙江经济的发动机,必须加强招商引资的力度,并想方设法的改变现有的经济机构。如果不从根本上转变现在这劳动密集型经济增长方式,那将难以为继。”

任然长叹了一口气,继续说道:“可这个道理跟他就是说不通,也许这是他刚刚上任的缘故。思想上还停在他当县长的时候,还没有适应新的角色。”

不等田大院长开口,吴司令员便语重心长地说道:“党政一把手政见不同,不利于班子团结。我也时常与政委观点撞车,怎么办多沟通,多通气呗。老弟,我知道你为开发区的现状着急,但是越急越要冷静,找机会跟他好好谈谈,不要怕意见相左,就怕闷着,越闷意见越大,越难沟通。”

“他的事我也听说过一些,从内心来讲,对他我是尊敬的。”任然点上了根香烟,深吸了一口,吞云吐雾地说道:“谈也谈过,但在一些问题上根本达不成共识。开发区嘛,经济不搞上去还叫什么开发区可他对招商引资的事不闻不问,一门心思的发展农业,整个一农业县长。”

黎志强是从村支书开始干起,一步一个脚印干到县长的。他之所以能当县长,也正是因为他在农业上很有建树。让这么一个心系农民的人,来开发区当管委会主任还真是不太合适,田大院长意识到自己似乎帮倒忙了。

“当官的我见得不少,有能力的见过,没有能力的也见过,但像黎志强那样的官却只见过他一个。”田文建紧盯着二人,淡淡地说道:“他当县长时,县委书记正好去京城学习,也就主持了一段时间的县委工作。

在那期间,凡是有人事调整,他从不拖拉,总是速战速决。要是人选一时定不下来,需要考虑考虑,他就采取三十计,计走为上计下乡去了。而且行踪诡秘,出县城是向东面走,出城后却转到南面、西面或北面去了,并避开乡政府,直接下村,这个村三天,那个村两天地转悠。

城里那伙人没法搞清他在哪里,在村里转悠期间,一旦有了较成熟的考虑,他就请副书记和组织部长叫下来,三人先碰碰,若取得一致,就打马回朝召开常委会。当那些嗅觉灵敏的跑官者,发现他端着茶杯从会议室走出来时,已经迟了,任免文件已送文印室开始打印。于是一个个心里叫苦不迭,暗骂他老奸巨猾。”

“呵呵,人事任命竟然能运用毛主席的战略战术,钻山沟打游击。既避免了庸俗的纠缠,也检查督促了工作,这个黎志强有点意思。”吴敏仁想了想,忍不住地赞了一句。

“二位都没当过基层干部,对交公粮的事可能不太了解。”

田文建瞥了任然一眼,继续地说道:“80年代种一亩地只要交50斤谷子,当时的老百姓都踊跃交公粮,我们家也一样。改革啊,不但将原来的交公粮改为了交现金,而且还加重了负担。原来交50斤谷子,2毛钱一斤也就10块钱;可现在一亩地要交几百斤谷子,好几百块钱,而且还打白条。

随着负担加重,公粮越来越难收了,变成了干部下村催粮催款;再后来干部催不动,就自己下村去收粮收款;现在是收不到就带着警察下村逼粮逼款。如果不信,你们下去问问,看广场上谁手里没有白条。”

“老百姓不容易啊”吴敏仁点了点头,深以为然地叹道。

田大院长端起杯子一饮而尽,看着任然那张阴晴不定的脸,意味深长地说道:“前年夏粮征收的国家保护价是5毛5,可粮站只收4毛8。补充一下,这是白条的收购价

之所以打白条,一是便于乡村干部 坐地扣款,另外一个原因是粮站确确实实没钱。其实粮站也不是没钱,只是因为这涉及到一系列扯皮拉筋的结算问题,需要有非常高级别的干部主持,才能进行这样的结算。但非常高级别的干部是很少的,收粮的粮站和卖粮的农民却很多。反正不打白条不正常,打白条却很正常。”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