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仙侠修真 >盛唐夜唱 > 分节阅读 166

分节阅读 166(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有”

“未取呢,还请郎君赐名。”郑五是个会来事的,虽然在家里早琢磨好了名字,可一听叶畅问,灵机一动便答道。

叶畅也乐于用这种方式培养自己的亲信,郑五能在短短一年时间内升到队头,多半是个好的庄客,给他子女取名,拉近彼此间的关系,也是一件好事。

“既是如此,男孩儿便为郑和,女孩儿小字巧娘,你看如何”

郑五可不知道郑和这个名字的深刻内涵,闻言顿时欢喜,觉得叶郎君不愧是有大学问的,忙不迭地拜谢,还说要让两个还不足三个月的娃儿给叶畅磕头。叶畅笑着应过之后,郑五才想起正事:“不过,小人来,却是田里的木棉丰收,特来向郎君报喜,二千二百亩田,总共收了二十五万三千斤棉。”

“棉花一共收了二十五万三千斤是大斤”叶畅听得这个数字,也不禁喜道。

“是”

唐的大斤,约当于后世零点六五公斤,这么一算来,此时棉花产量亩产不过是一百一十五大斤,也就是后世的七十五公斤左右。不过,这是籽棉,而非皮棉,按照郑五的说法,若折成皮棉,便还要缩掉三分之二的重量。二千二百亩田,总共产皮棉五万五斤公斤,虽然这有唐时一亩较小的因素在里面,可放在后世,这数字当真不能算什么。

但在此时的大唐,却已经相当了不起的了。即使是制成棉衣,也可以制成两万件以上了。

按此时吉贝布在中原的价格,这就是三万贯以上的收益,扣除成本,也有五六千贯的利润。

“这数字,报到玉真长公主府了么”叶畅正琢磨着寻谁来举荐高适,此时心中一动便问道。

玉真长公主不适合为举荐人,但玉真长公主在京城里人面广,她来找这个举荐人完全没有问题。

“棉花摘完不久,得知郎君回来的消息,上头便派了小人来,如今长公主那边,应该有数字,但未必准。”郑五小声地说道。

他虽是佃农,却还有些精明,叶畅顿时会意,只怕这个数字还在保密之中。庄子里肯定还有玉真长公主的忠仆存在,但这些人得到的,只会是个大概数字。

叶畅却是一笑。

他不准备向玉真长公主等保守这个秘密,因为他知道,整个行业链条之中,最赚钱的部分并不在于棉花的种植。

“很好,很好”叶畅笑道:“你远来辛苦,先歇息去,在长安城转转,给你家娘子和两娃儿买些东西去吧,若是没有钱,只管寻这香雪海的账上支取。”

打发走郑五,叶畅起身,背着手在屋子里转了转,然后回到座位之上,开始提笔写信。

信是给玉真长公主的,此时叶畅觉得,不用主动去寻玉真长公主了。只要看到这封信,想必这位李隆基的妹妹会迫不及待地来寻他才是。

写完之后,他正准备命人将信送到玉真观去,恰恰这时,看到高适走了进来。

“达夫兄今日回来得挺早啊。”

“兴尽便散,长安也就是这么回事。”高适目光在叶畅面上打了个转:“倒是十一郎你,今日甚是欢喜的模样,不知是为何啊”

“孟州来了人,说是木棉丰收了二千亩收了二十五万大斤的棉花。”

“这似乎不多啊”

“确实不多,不过是因为第一年种罢了,只要风调雨顺,以后还会增,估计几年后,二千亩便能收五十万斤,那个时候,这木棉产业,便是无尽财富”

说到这里,叶畅难以按捺住兴奋:“达夫兄,你可知道,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更是一项惠及万民的产业链”

产业链这个词,高适早就接受了,不过他还是想不明白,叶畅为什么会高兴到这个地步。

他正待细问,这时南霁云却进来:“外边来了人,这是名刺。”

叶畅接来一看,不禁神情大变。

李林甫。

名刺上只有这三个字,写得也实在算不上美观,但却有一种无与伦比的凌厉。

高适瞄了一眼,也是神情肃然,稍顿一顿之后道:“他怎么派人送名刺来”

“不知道”叶畅心中突的一跳,想到自己与吉温的密谋,若说哪儿容易出意外,非此处莫属。

“我去见见此人,达夫兄请稍候。”叶畅道。

他出来后,看到的是一个青衣人,约摸四十余岁,看上去应该是李林甫的幕僚。见着他后,这青衣人便露出笑:“李公有请,叶参军若是不忙,请随我来吧。”

叶畅略一琢磨,便招来南霁云道:“我这有信一封,原本是亲自送去玉真观的,如今既蒙李公相召,便由你替我送去。玉真长公主若问起我,便说被李公请去了。”

那青衣人露出意味深长的笑来。

跟随在李林甫身边日久,如何能不懂叶畅的意思。

这其实是说给他听的,若是李林甫要为难于叶畅,那么至少要顾忌一下玉真长公主。

跟着青衣人,叶畅只带着善直到了李林甫府。就象传闻中的那样,李林甫的府邸极尽奢华,台榭相连,亭楼互望,几不亚于王公。

李林甫并没有在屋里见他,而是在后偏院的一座小园子里,叶畅入内走的也是侧门。当叶畅进入这小院之后,便看到一个人在一小池旁,身边有烧蜂窝煤的暖炉,身上穿着厚厚的狐裘,面色和霭,未语先笑。

见到叶畅,其人离开小池,略行两步,算是相迎:“可是叶畅然叶十一”

声音沉稳和缓,听上去当真象是一位宽厚长者。

“区区叶畅,可是李相公在前”叶畅长揖前趋道。

“老朽李林甫是也。”

正是李林甫。

这是叶畅第一次与李林甫相见,他想想心中也有些好笑,此前他两次在长安城闹得风声水起,却都没有见到什么真正的大人物,此次却在短短数日内,连见着李隆基与李林甫。

“相公拨冗赐见,叶畅受宠若惊,天气寒冷,相公身荷国事,不可久处室外,还请入屋。”叶畅道。

李林甫其人,时评便是口有蜜,惯会说些暖人心的话语。叶畅在他面前表露关怀,却是小巫见大巫了,只见李林甫随手一指:“有叶十一所献石炭炉,冷有何惧况且叶十一方才从边关苦寒之地立功回来,那边的罪你和将士们能受,我这里些许冷又算得了什么”

叶畅有些无语,他一向善辩,可在李林甫面前,似乎这个特长也被压制住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