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学士 > 分节阅读 220

分节阅读 220(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弄完这写,衙役有些惊讶地拿起那叠草纸,对书办说:“这东西可不能带,按照规矩,片纸不得带入考场。”

书半也觉得奇怪:“静远先生,你拿着东西进去做什么”

孙淡倒有些不好意思,回答说是解手用的。

见书办不解,孙淡只得说:“是如厕。”

“原来是出恭啊。”书办这才明白了。实际上,解手这种说法在民间虽然已经流传开来,可因为涉及到大明朝当年的一桩恶政,上不得台面。场面上的人,对这两个字是很避讳的。

原来,解手一说来源于太祖移民实边时。移民都被捆上双手串成一串,碰到内急的时候就大声对官差说:“请帮忙将小人的手解开,我要方便。”一来二去,解手二字就成了出恭的代名词。

书办有些抱歉地对孙淡说:“这事不好办,国家有制度。要不这样,这毛边纸就不要带进去了,若孙先生习惯用纸出恭,我可向副主考请示,到时候给你端一盆水过来,你看这样可好”

孙淡点点头:“如此就麻烦你了。”

接下来是搜身,连头发也被散开了。好在衙役对孙淡很是恭敬,也没出格的举动,动作也快,只片刻,就放孙淡过了关。

孙淡过去之后,朝平秋里拱了拱,小声笑道:“平兄,想不到在这里遇你,咱们现在可算是做了同年了。”

平秋里也回了一礼:“孙兄是玄字六十六号,我是玄字二十一,可惜我,不能挨着静远。倒是罗峰先生的考舍就在静远你的对面,他是六十五号。”

孙淡倒有些意外,他也没想到同张璁挨得这么近。

张璁对平秋里本有些不满,也不答话:“该进场了。”说完,就转身扬长而去。

平秋里笑着说:“静远,我们也进去吧。”

“好。”孙淡点了点,便在衙役的带领下朝里面走去。

二人一边走一边小声地说着话,一脸的闲适。在衙役手中灯笼的指引下,就好象秉烛光夜游一般。与他们相反,其他进考场的考生则是一脸的郑重,很多人甚至惊得浑身颤抖,几欲寸步难行。

平秋里忽然一笑,小声对孙淡说:“刚才我听人说,你预测张璁进不两甲,呵呵,这个罗峰先生自大惯了,是该给他的颜色看看。”他和张璁是竞争关系,彼此都视对方为大敌,自然乐意看到他吃鳖。

孙淡却不回答。

平秋里又问:“静远,你再预测一下,看我能中吗”

孙淡淡淡道:“天机不可泄露。”

轻车熟路,说话间二人就找到了自己考舍,便分了手,各自在考舍中坐好。

有衙役来落了锁,将所有人都关在了里面。

九天八夜,不到考完,里面的人也没机会出来。

这是会试,国家轮才大典,比起乡试可要严格多了。

第三百六十一章 第一场三

看到孙淡盯着自己看,张璁也缓缓抬起头来,木然地盯了回来。

张璁的嘴唇已经开裂,下嘴唇上有一道裂痕,脸色也青得同房顶上的瓦一样。

二人就这么相互看着,良久才脱离接触。

孙淡心中一乐,张璁已经怪可怜的,我同他顶什么牛,难道还要用眼睛杀死他。

虽然说同情,可孙淡心中也是大快。谁叫张璁当初在黄锦面前出谋划策,在铁狮子胡同伏击我来着。闹得我一口气死了五大高手,这笔帐还没跟你算呢

将来若能替陈皇后招揽这个人才,这个过节咱们就按下不表。若不然,山高水长,总归要找回来的。

本以为,昨天没有睡好,今天应该可以好好赖一下床,可天一亮,孙淡就发现自己令人绝望地兴奋。看来,这生物钟还真不好调整啊

可这么长一个白天,总得要想法子度过啊。

无聊地在椅子上坐了一个上午,临到中午了,孙淡吃了几口干粮,决定下午好好答题。还有三题,混一个下午应该没任何问题,至于明天一整天该如何打发,等明天再说吧

该死的封建社会的考试制度,太压抑人性了

这个上午,张璁还是在发呆。

等到吃午饭的时候,看到孙淡吃点心,他这才醒过神来,拿起糕点吃了两快,却又摇了摇头放下了。

实际上,因为粮食有限,考生们一天只吃两餐,早餐肯定是免了的。有的人甚至每天只吃一顿,能省就省,只要饿不死就是胜利。

孙淡朝张璁又笑了笑,也不再理睬他了。

可怜人自有可恨处,这个老张主要是太心切,对功名太热心,有点患得患失,让他静坐冷静一下也是好的。

孙淡昨天已经答了两题,现在手头还剩三题。

他打算今天就把它做完,当然,如果以正常速度答不完也不错,免得明天没事做。随意吧。

孙淡随手拿起第三替,看了一眼,正是贾谊五饵三表之说、班固讥其疏、然秦穆尝用之以霸西戎、中行说亦以戒单于、其说未尝不效论。

所谓五饵三表,就是爱人之状,好人之技,仁道也;信为大操,常义也;爱好有实,已诺可期,十死一生,彼将必至:此三表也。

这道题是关于平戎的,明朝北方一直都有边患。如今的蒙古,将来的女真。这道题道有些理论联系实际的味道。

做这样的题目,孙淡自然是得心应手。不过,对他来说,科举考试可不是在皇宫里的君臣问对,没必要说太多。你说得就算再有道理,也未必能拿到高分。所谓有观点就有争论,若自己的观点同审卷官不合,拿个低分也不意外。因此,孙淡倒不想自由发挥。

最佳的选择是从题库中选一个云山雾罩让人抓不到错处的答案出来应付一下。

想了半天,他还是决定从清人的作文中去寻。做这种油头滑脑,四面皆光,毫无棱角的题目,清朝人最是擅长了。

找了半天,他终于找到一篇慈禧太后时期的一个叫刘春霖的人写的一篇同题文章,人家可是得过状元的,文章自然是圆润老道。

比如开篇的这句:“吾尝读贾谊新书、观其上书文帝、请试以属国之官以主匈奴、当挟五饵三表之说、系单于之颈而致其命。其所谓三表、则曰爱人之状、好人之技、仁道也、信为大操、常义也、爱好有实、已诺可期、十死一生、彼将必至。”就颇有八股文破题的风采,就算你想挑错也没处找去。

孙淡忍住笑,继续抄道:“至所谓五饵、不过娱其耳目口腹、以丧其心志而已。呜乎、若三表者、尚不失圣王柔远之旨。至若五饵、则未尝不怪其计之陋也。夫天子主中夏控制百夷、自有强国芘民之道。善治国者、不能必敌之可胜而能为必不可胜、使强邻黠敌闻风夺气、凛然而不敢犯、则天下安矣。若导人於淫靡之事、以乘其敝而取之、此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