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64(1 / 2)
。
加里这一次将军可算是将到了点上,如果泛星公司标书里设置的基站数量小于两万,那恐怕直接就能送他们出局了。即使泛星公司的标书上基站数量也达到了两万个,庞大的物业成本也能让这个工程毫无利润可言甚至很大可能会造成巨额亏损。
“加里先生有一点说的很对,经过我们泛星公司的计算,认为若想为tefort公司建设一个完整的gs网络,全荷兰起码要布置两万八千个微基站。”
周硕呵呵笑道:“不过爱立信公司可能不了解我们泛星公司,我们自有专利的两项技术,可以大幅减少微基站的数量。”
“什么技术”安德鲁好奇的看着周硕,兴致勃勃的问道。
从周硕拿出otn技术开始,安德鲁就觉得泛星公司绝不是尔尔之辈。既然能在光通信领域里比阿尔卡特走的还远,为何在gs基站技术上,同样有过人之处中国,还真是一个容易创造奇迹的地方。
“这两项技术分别是直放站和分布式基站技术,也是我们能够将gs网络建设成本压缩到一亿六千三百万的原因。”
“直放站分布式基站”加里莫名其妙,他是爱立信荷兰的cto,随时随地都在了解业界的最前沿技术,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两个技术
周硕淡淡的看了他一眼,笑道:“这是我们泛星公司特意为tefort公司定制研发的技术,考虑了成本、维护性和性能做出的独特解决方案。”
他这边说着话,李宝贵用收拾征得了阿尔伯特的同意,从随身的皮包里拿出一张一人多高的图纸来。
两个泛星公司的员工一左一右的展开这张图纸,将上面的内容完全展示了出来。图纸上面没有什么复杂的设计图形或者高深的技术信息,而是一组简单的示意图。
宏基站、微基站、城市、乡间、室内和地下,这张示意图的图示非常简单易懂,只是初步的描绘了一个gs网络的大体构成形式。
但就是这么一个出现在教科书里都略显简单的示意图,竟然让安德鲁和加里都震惊的站了起来
第五百五十三章半步
这张图纸上画了什么竟然让安德鲁和加里这两位cto,都不顾形象的站起身来
简单的图示内容,表现出来的意思也很简单。一个代表宏基站的大铁塔将信号传输到远处,然而山体或者建筑物挡住了信号的传输,在反斜面或者阴影里,信号变得若有若无。
这时候,一个卫星锅就架设在山头上,将宏基站的信号经过放大之后辐射到反斜面去。或者是同样的一个卫星锅架设在楼顶上,然后再吧放大后的信号传输到室内去。
这个图示很简单,表达的含义也很浅显和清晰但这种直放站技术是在2004年以后才成熟的。过去的直放站技术,哦,也不能叫过去,因为1997年的直放站也还是新鲜事物。新出现的直放站技术是比较粗糙的,设备体积大,功率比较低、覆盖面积小、通话质量不清晰
现在的直放站,还只是基站组网情况下的一些补充而已,远没有以后直放站作为三种基站之一的牛气。
当然,泛星公司的技术也不可能这么容易就超越了时代。但在室内直放站的设计上,却引入了2004年才成熟的一种设计,就是室内增益天线。
手机刚刚普及的时候,很多地方是会有信号死角的。比如地下停车场,比如说电梯,或者两栋高楼之间的胡同,甚至是在高层中多个强度相近信号互相干扰,都能让人们的手机莫名其妙的就接收不到信号。
可是进入21世纪之后,人们会逐渐发现原来的死角变得越来越少。停车场有信号了。电梯被覆盖了,更别说露天的胡同了。至于说高层。那就更没有可能出现信号干扰了。
这是什么原因难道伟大的中国移动侦查到了所有信号死角,然后为这些死角都设立了基站吗当然不可能。
城市中类似的死角千千万。想全覆盖何尝困难。但室内增益天线这种小东西的出现,却解决了室内信号覆盖的大问题。
一个室内增益天线不过百来块钱,却可以为一层楼提供全覆盖的无死角信号广播。为什么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就是室内增益天线和放大宏基站信号的直放站联合作用的。
过去必须要增加基站以及直放站数量和功率才能做到的事情,有了这种技术之后只要增加可谓“廉价”的增益天线就可以了。由此一项节省的费用,就已经相当可观。
而室内增益天线的原理也非常简单,其实就是一层窗户纸而已,捅破了之后没有什么神奇的。安德鲁和加里看到图示,很容易就理解了这里面的思路。这东西做出来不难。只是大家室外基站全覆盖都没完成多久,实在是暂时还没注意到这上面来而已。
没错,就是这么简单的东西,泛星公司不过是先走一步而已。而这先走一步,获得的优势也就足够大了。
而另一项分布式基站的示意图也非常简单,原本放在一起的基站设备被分拆了两部分。一部分叫做rru,另一部分叫做bbu。
用中文来说,这两个英文缩写的意思,就是远端射频单元和基带处理单元。不论宏基站还是微基站。组成结构都是这俩。只不过宏基站的rru是大铁塔,而微基站的rru或许只是一根铁杆或者大树。
传统的基站,其射频单元和基带处理单元都是做在了一起的。基站的基带处理单元设备,小的有一个柜子。大的也许就要一间配空调的单独物业。一般来说,都是和射频单元距离很近,或者干脆就是一体的。
加里所说全荷兰需要两万多个微基站。指的就是这种“相对”小型的基站了。
而在泛星公司的图纸上,微基站却被分成了两个部分。图上“天线”和“电脑”被分开设置。天线可以在建筑物的顶层,可以在路旁的灯杆上。可以在任何需要它出现的地方。而电脑则被统一放在了城市中心机房里,无数条线路从这个机房连接到“天线”上去。
这个设置看似是画蛇添足,甚至是降低了设备运转效率,增加了工程建设成本。毕竟要从射频单元连接到中心机房,怎么连接难道不需要铺设线路吗这笔工程开支,难道不是多出来的纯成本
这个事情如果发生在1997年的中国,那就绝对是没错的。如果中移动的官僚们要推这样的技术,多半是要被骂的狗血淋头。
但放在1997年的荷兰,那就太有吸引力了
无他,减少了设备占用物业的数量啊原本两万多个基站,也就是说承建方要去谈判两万多次,和这些业主沟通租用或者购买他们的物业。荷兰人也不多高尚,真当没有钉子户整个工程,起码有一半的成本是用在了这个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