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神眼鉴定师 > 分节阅读 230

分节阅读 23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宿舍的哥几个此时就发挥着最后的努力,往死里的读书,大学就是这样,都是在最后的一刻才去破釜沉舟看着老大那每天抱着本书不停的背,不停的写唉早知今日何必天天泡妞呢。

许阳三天来每日的生活就是,学校,图书馆,食堂,回家。虽然他当了一回老实学生,不过看的书确是古鉴通史

现在他确实对传国玉玺有了兴趣。就算自己找不到,他想更多的了解相关的知识。相传传国玉玺是和氏壁雕刻而成。真假就不得而知了所以许阳觉的应该先查查和氏壁

和氏璧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玉,在它流传的数百年间,被奉为“无价之宝”的“天下所共传之宝”,又称和氏之璧、荆玉、荆虹、荆璧、和璧、和璞。与随侯珠齐名,共为天下两大奇宝

由于和氏璧已经失传,真正的和氏璧究竟如何模样,今人已经无法得知,只能通过有限的文字记载中的描述加以想象。但是,从秦始皇用和氏璧造御玺的故事来看,和氏璧与出土的常规文物相比,至少在外形来看,应有明显的不同。经初步推算,和氏璧的厚度至少为10公分,其并非古人儒家学者佩戴的环形佩玉,甚至,很可能和氏璧仅仅是一个经过简单粗加工的璞玉。同时,由于相传和氏璧被秦始皇制作成了传国御玺,而随着朝代的更迭,该御玺又相传在唐后失传,和氏璧原有样式究竟如何,基本上已经无法得知了。

这还真是一个学一样的东西,完全靠猜的猜对猜错都是自己猜。这算什么事情,许阳看了三本书,就把和氏壁说成三个样子。到是传国玉玺描述的都差不多。而且许阳看完之后也有一种感觉,这和氏壁应该确是传国玉玺的原身

越是看下去,越感觉自己的无知,当一个人知道自己无知的时候,问题多的时候,那么说明你已经知道很多东西,所以你才了有求知的欲望,许阳也是如此。这三天除了正常时间,许阳都在图书馆里呆着。

对于许阳这种废寝忘食的读书,京华大学里已经有好多人见怪不怪了许阳其实找了这么多资料也是想证明,那天自己看的东西到底可信度有多高。正史,野史许阳都不放过,有些时候野史也能找到一些相关的资料的

010518:06:13376第376章传国玉玺续

010518:06:13376第376章传国玉玺续

“传国玉玺”,又称“传国玺”、“传国宝”,为秦以后历代帝王相传之印玺,乃奉秦始皇之命所镌。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之信物。嗣后,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也。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由此便促使欲谋大宝之辈你争我夺,致使该传国玉玺屡易其主,辗转于神州赤县凡2000余年,忽隐忽现,然终于销声匿迹,至今杳无踪影,辄令人扼腕叹息。

许阳这几天真是的查了大量的资料,三天之后,京华大学迎来了期末考,当然那张考卷上的问题,在许阳眼里只是“毛毛雨”而已。而相对于传国玉玺,许阳确知道了大量的传说。

“传国玉玺”就材于“和氏之璧”。历史上也有多次出现假传国玉玺的事情。当然这些有一部份是野史,也有一部份是历史上人们的怀疑毕竟那个时代,那个封建王朝,没有人敢怀疑王权的。

传国玺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汉书”文曰“昊天之命皇帝寿昌”。两者不同,一般指第一种说法。北宋哲宗时所得的传国玺当时便有人怀疑是章惇、蔡京造假的。明清两代也时有假玺出现。明孝宗曾获过所谓的传国玺,孝宗皇帝当时就认为是假的;清初时,宫内藏有三十九方各色御玺,其中一方被认为是秦制传国玺,公元1746年,经乾隆皇帝钦定,证实是仿刻赝品。1924年11月,末代皇帝博仪被逐出宫时,张壁、鹿钟麟等人仍在追索着传国玉玺。

辽史”记为“大魏受汉传国之宝”,我以为应该是“大魏受汉传国之玺”,唐武则天时改“玺”为“宝”,应该是那时代改的。“辽史”记:“传国宝,秦始皇作,用蓝玉,螭纽,六面,其正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鱼鸟篆,子婴以上汉离祖。王莽篡汉,平皇后投玺殿阶,螭角微玷。献帝失之,孙坚得于井中,传至孙权,以归于魏。魏文帝隶刻肩际曰“大魏受汉传国之宝”。唐更名“受命宝”。晋亡归辽。自三国以来,僭伪诸国往往模拟私制,历代府库所藏不一,莫辨真伪。圣宗开泰十年,驰驿取石晋所上玉玺于中京。兴宗重熙七年,以有传国宝者为正统赋试进士。天祚保大二年,遗传国玺于桑干河。“宋史”记:“宝。秦制,天子有六玺,又有传国玺,历代因之。唐改为宝,其制有八。五代乱离,或多亡失。”。

“魏本纪”中曾记录在一座毁坏的泥像中得玉玺二,其文皆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其一刻其旁曰“魏所受汉传国玺”

不得不说,许阳为了传国玉玺的事情很下苦心。其实许阳也是在准备着什么。他有一种预感,他一定会接触到这个东西。所以现在多知道一些绝对有好处的。

玉玺沉浮:许阳最关心的就是这个在查了大量的书籍之后,许阳有了下面的总结:

姑且不论传国玉玺是否是用和氏璧琢制的,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确实曾令玉工雕琢过一枚皇帝玉玺,称之为“天子玺”。据史书记载,此玺用陕西蓝田白玉雕琢而成,螭虎钮,一说龙鱼凤鸟钮玉玺上刻文是丞相李斯以大篆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

传国玺自问世后,就开始了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传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南巡行至洞庭湖时,风浪骤起,所乘之舟行将覆没。始皇抛传国玉玺于湖中,祀神镇浪,方得平安过湖。8年后,当他出行至华阴平舒道时,有人持玉玺站在道中,对始皇侍从说:“请将此玺还给祖龙秦始皇代称。”言毕不见踪影。传国玉玺复归于秦。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