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49(1 / 2)
于惹恼了莫言、明理。于是墨家和阴阳家据理力争,惠施等终归修为有限,经验不足。非是对手。若非胡卢有言在先。墨家和阴阳家口下留德,惠施等险险被冠以“诡辩”之名,失了大道之真。
另一面,广成子入世,化名孟子,吸取云中子的教训,积极游说诸候,以求在政事上有所建树。广成子曾为帝师,为了得到诸候的认可。结合上古时的经验,提出了民本思想和仁政学说。可惜的是其时已至战国,战争才是主旋律,以至孟子周游一生,终没能在一国久存,结果与孔子没什么区别,只能将大量的精力花在学说建立上。
元始天尊大失所望,决意亲自出马,分明是:天尊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元始天尊化名荀子,仍是儒家一脉,但其观点大异于旁人,提出了“人本恶”之说。为什么呢元始天尊说啦:“人生来就是坏心眼子,你看葫芦道人,妄称贤者;你看镇元大仙,枉为圣人;否则,怎么会纵容弟子门人打压吾教若非如此。孔孟之贤,怎么会不容于诸候”
通天教主听说庞涓被斩,寻思:“乌云仙不知轻重,化名庞涓,好不容易有了点儿成就,非要和别人放对,一点儿也不识眼色,这不是找抽嘛虽说的只是化名的身份,但本教大业怎么办”正巧元始天尊亲自出马通天教主一想:“贫道可不似元始天尊那么没品,干脆借此机会派赵公明下山吧。顺便给元始天尊个面子。”于是唤来赵公明,令其化名韩非,拜入荀子门下,然后立说,复兴本教。
胡卢同样听说了元始天尊的情况。暗想人家元始天尊都亲自出马了。贫道又没立教,实在不必和他一般见识,索卖元始天尊个面子,省得元始天尊借机生事,没完没了。遂将仓颉唤来,说道:“为师有意令你化名出山,拜在元始天尊门下。可有异意”仓颉老大不愿,为难道:“弟子实在有些走不近有意立一新学说,专事记录王者大事、民间风俗,不若从门中择一聪惠得力之人,完此任务,可行”胡卢问道:“未知你派何人”仓颉答道,“门中有一弟子,唤作李斯。可担此任。”胡卢心中一惊。乃道:“此天作之合。”
待仓颉退下,胡卢却有些郁闷了,要说化名鬼谷子这些年,委实收了不少名人,如:苏秦、庞涓、商秧、李斯、毛遂、徐福、甘茂、司马错、乐毅、范睢、蔡泽、邸食其、通、黄石、李牧、魏僚等。这些人那一个不是名留青史不知何故,亦入鬼谷求学。胡卢理当满足,奈何时至今日,眼看乱局至烈,已是胜负分晓之时,如今连李斯都出现了。张仪其人却仍不见踪影。
至于镇元大仙,自家全力发展还来不急呢,哪有闲功夫搭理元始天尊眼看着除了姜尚之外,其他弟子邓析、惠施、公孙龙、桓团等皆是嘴上没毛,办事不牢,成不了大气候;镇元大仙没奈何,只得来请教胡卢。胡卢闻说,接道:“兄长门下尚有度厄未出,实在不行,清风、明月皆可入世,只要看中机会,谋划得当,定能得愿所偿。”
镇元大仙心中苦笑,寻思:“贫道要是有辙,还有来问贤弟你么”然而,这话可不能明说,只道:“说来容易,做来却难;他三个并无为政将兵经验,平时又甚少在凡间行走,即使入世,所为亦有限。何况如今诸候纷扰,偏偏又实力相当。乱得不成样子,全然不似过去那般。泾渭分明,想要下注,亦无从入手。有时候,贫道甚至疑心是不是杀劫又至,这人世间可从来不曾这样乱过。”
胡卢倒是清楚的很,将来定是秦国一统天下,只是觉得没有必要,才不曾刻意布局。他却不知,一个“没有必要”,一个“不曾刻意”,给别人造成了多大的困扰。忽闻镇元大仙之言,胡卢奇道:“以兄长神通,难道还推算不出何国占优”
镇元大仙面露尴尬,接道:“倘只推算个人,自然不在话下。至于国运,全凭道祖心意;若是太平时,自然无妨,一则是没必要掩饰天机,再则亦是对吾等的警告,不可随意祸乱天下。如今战乱大起。道祖鸿鸿岂容吾等随意推算至于之前,一则是泾渭分明,一则是人族气数未盛。眼下却不比从前,人族气运大盛,道祖又有意令吾等逐渐退出凡世,骤然逢此乱局,只凭看气望运之术,焉能尽知其情”
胡卢听罢,方知自己步入了一个误区,以为推算之术无所不能,若是果真如此,那许多大神通者又岂会陨落念及此处,乃道:“即是如此,贫道亦无良方,仅有一计供道兄参考。可令度厄入世,化名吕不韦,不立说,不任官,一意经商,暗积钱粮。择机帮助各国质子,先嫌了人情再说;一旦他日质子回归本国,竟承大统。凭此人情,想来入仕甚易;凭那钱粮,兴国养兵皆不在话下。此乃奇货可居之计。不知道兄意下如何”
镇元大仙闻言大喜,虽知胡卢话未尽说,但也不再多问,只赞道:“此计大妙,正是进可攻退可守,不论花落谁家,皆能占得先手。”遂谢过胡卢,复回五庄观不提。
另一边,元始天尊收了韩非、李斯两个弟子,全了颜面,亦不再说闲言碎语;继而专心学说政事,先后两次入仕于齐,三次被推为祭酒;两次入仕于楚,担任兰陵令;亦曾入仁于赵,拜为上卿。但总体而言。最终未能担任一国之相;比起云中子和广成子亦强不到哪里去。这本来就让元始天尊觉得很没面子,偏偏听说申公豹无令而奉胡卢为师。又化名申不害,时任韩国之相,称雄一时;元始天尊如何不怒
第四卷 165回 君不正臣投外国 父不正子奔他乡
严格来说申公豹求学于鬼谷,和乌云仙是有区别的:一个执后辈之礼,一个执弟子之礼,即使大家均用化名,申不害亦不能算是鬼谷子的弟子。简单地说,申不害与鬼谷子有学艺、授业之实,而无师徒之名。这一点,胡卢是知道的,但却不曾在意,对申公豹一视同仁,亦不强求;因此,申公豹格外感激。进而认为胡卢果然不负盛名。
出谷之后,化名为申不害的申公豹,亦不曾借用鬼谷子的名头,宣扬的更非胡卢的理念,而是结合胡卢的思想方法,将阐教的学说加以改造。提出了以“术”、“法”、“势”、“名”等观点为基础,总体上比较偏向“法家”的大杂烩。
申不害说:“君之所以尊者。令也。令之不行,是无君也,故明君慎之。”“权势”是君主的本钱;令是权力的表现,是一种由上而下的“势”能。为了确保“势”,令出须有“名”,大约是名正言顺之意;令出须讲“法”,大约是讲究策略,不能单凭喜好,需要兼顾多种因素的影响;对此,申不害曾说:“君必有明法正义,若悬权衡以秤轻重。”令行须按“术”,大约是在执行法的前提下使用的,乃是一种帝王心术,并不对外公开;对此。申不害又说:“君如身,臣如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