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3(1 / 2)
刚转入前殿廊下,迎面付公公火急火燎的奔过来,抬头看到她们二人,紧皱的眉头立刻舒展开。
“小姑奶奶,你跑哪去,让我一顿好找”
铃儿与付公公相识已久,听他如此说,不由开玩笑道“公公,何时降了辈分,改认我们宫女做姑奶奶了你这一声姑奶奶是唤我铃儿呢,还是晓月不是我这个做姑奶奶的挑理,你最好多叫几声,不然,我与晓月肯定会为这一声姑奶奶争吵不休,甚至会大打出手,到时,被双燕姑姑骂不用说,若是传到皇后娘娘耳朵了,追究起来,你这个公公恐怕也要受罚”
付公公一听,急得直跺脚,大声嚷道“都什么时候了,还有心思开玩笑。晓月,我问你,这些日子你有没有见过皇上”
晓月觉察到他神色异常严肃,知道他言外之意,忙走上前,正色道“自从上次无意冲撞了皇上,晓月听从公公劝告,再也不敢鲁莽行事。最近,除了端午节宴会,晓月再也没见过皇上。”
“这就奇怪了,好端端的怎么会”付公公眉头紧锁,自言自语着。
“怎么了,发生什么事”铃儿忍不住好奇道。
付公公神情紧张的注视着晓月,努力克制发抖的声音“晓月,听着,适才侍寝公公传圣旨”
晓月听到侍寝二字,神经立刻紧绷起来,紧张的盯着付公公,问道“圣旨说什么”
付公公一字一顿的说道“皇上召你入紫薇殿伴驾侍寝”
铃儿惊呼道“伴驾侍寝付公公,你没有听错吧皇上为什么召晓月天啊”目光不由投向晓月,而晓月异常冷静的表情令她更加诧异“晓月,你你不会早就知道了吧”铃儿忆起花园里晓月若有所思的神情,突然明白过来“难道是皇后”
“不用猜了铃儿,帮我梳妆打扮吧”晓月打断她,语气透着坚定。
铃儿帮她沐浴更衣,然后坐着凤鸾承恩车,沿着永巷向紫薇殿缓缓驶去。
二更刚过,晓月由宫女引导着走进紫薇殿,灯火通明的偏殿内,皇上身着明黄龙炮,正伏在御案前批示奏折,听到宫女奏报,方缓缓从堆积如山的奏章中抬起头,目光触及晓月脸上,微微一怔,然后又低下头,随口说道“来了”
宫女很识趣的退出去,殿内只剩下晓月与皇上武元彻二人,她忽然局促不安起来,一路上她不停的对自己说要坚强,要勇敢,除非死去,永不放弃
可是此刻,这是怎么了。
这时,皇上似乎也注意到她的不安,抬头问道“会磨墨吗”
“会”晓月忙回答道。
皇上用笔指了指案上一方砚台,然后又埋头批阅奏章。
晓月心中虽然疑惑重重,但
第九十五章 面斥昏君
晓月心中虽疑惑重重,但圣威面前,不敢懈怠,走至御案旁,静静的研起墨来。
殿内十分安静,只有手中墨块与砚台摩擦发出的嚓嚓声。
尽管晓月尽力减弱研磨声,但这细微听上去有些刺耳的噪音很快引起皇上的注意悦。
剑眉微微一蹙,语声透着不满“会写字吗”
“回皇上,奴婢”会还是不会呢历史上有记载,古代皇帝大多不喜欢服侍的宫人读书认字,以防宫人结党营私,犯上作乱,毕竟日夜陪在身边的人倘若太聪明,对于大权独揽,君临天下的君主未免不是一种威胁与灾难。
而且,圣人酒后曾言“女子无才便是德”,也就是说,在封建王朝,胸大无脑,有貌无才的女子最受男子青睐。皇帝是九五之尊,坐拥天下,自然也不喜欢身边的女人饱读诗书,文采飞扬。
迎上他质问的目光,晓月羞涩的低下头,小声回答道“奴婢不会”
皇上笑了笑,似乎对她的回答很满意,眼睛注视着砚台,淡淡的说道“知道你手中磨的是什么吗”
晓月一怔,不明白他何意搀。
“洮河砚。”他合上奏章,手中紫毫毛笔在研好的墨汁中蘸了一下,眉头微微一皱,然后摇了摇头道“哀梨蒸食,暴殄天物。”
这句晓月听明白了,分明是嘲笑她无知,不识货,糊里糊涂糟蹋好东西。
真是岂有此理,晓月不及细想,接口道“洮河砚,其料取于甘肃卓尼也就是唐朝时的洮州一带洮河深水处。洮砚因其石质细腻,纹理如丝,气色秀润,发墨细快,保温利笔,北方最为贵重,宋时已经稀少,解放后又恢复了生产。自唐代成名以来,老坑洮砚一直是皇室文豪、富商巨贾才能拥有的。宋代赵希鹄曾经说过除端、歙二石外,唯洮河绿石,乃北方最贵重。此砚绿如蓝,润如玉,发墨不减端溪下岩。然石在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致,得之为无价之宝。”一口气说了这么多,晓月真是佩服自己超强的记忆里与不多见的口才。
皇上注视着她,眼中现出几丝惊诧,神情微怔,瞬间又恢复如常,唇边漾起一抹笑意。晓月突然意识到失言,脸颊微红,悻悻的垂下头,心里暗自懊恼,人家都是吃一堑长一智,她怎么吃了亏还不懂得学乖呢
然而,皇上却并未如她预料中那样勃然大怒,站起身,走至晓月身边,拿起墨块慢慢研起来,缓缓说道“砚台的实用功能是磨墨,其中下墨、发墨是衡量砚材好坏的条件,简单说,下墨,是通过研磨,墨从墨块到水中“砚台上”的速度。发墨,是指墨中碳与水相融,发磨好的墨如油,在砚中生光发艳,随笔旋转流畅,所以画画的用砚比写字用砚要求更高。”
晓月静静看着他,他淡淡的扫了她一眼,继续说道“下墨,讲求快慢,发墨,讲求粗细,但往往下墨快的发墨粗,发墨好的却下墨慢。所以,下墨发墨均佳的砚极其珍贵。
“洮河砚便是这极其珍贵中一种”晓月虽可以说出四大名砚的产地,特性,但对磨墨却是一窍不通,中华文明包罗万象,随便一样不起眼的物品都蕴含着无穷的奥秘与道理,即便熟读史书,学富五车,比起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仍然只是略知皮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