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13(1 / 2)
。
在黄巾危机的第一局,赢家只会产生自黄巾,北盟,公孙瓒与刘虞这四个创造了危机,主动干涉危机的势力。
其余郡县自守的官府,地方自守坞堡的豪强,范阳卢氏等大户,全是“平”“输”之下,等待被赢家支配的游离砝码。
第一局,黄巾败,赢家刘虞登刺史位,公孙瓒封侯,北盟崛起。输家黄巾,连带地方“守”的势力,全部被三者瓜分。
在张纯乌丸危机的第二局,所有选择了“守”的势力,无论是看似强大的二十万大汉边军,刺史刘虞,白马公孙,再到地方各自守堡的豪强,最终的结果,还是只有“平”,“输”两项。
这就是为何北盟在第二局的危机后,一举攫取了幽州主导权。
因为在第二局中,只有北方联盟与乌丸,在主动创造危机,加大危机,干涉危机。其余势力,皆选择了“守”,沦为了游离砝码。
于是,很正常的,待危机结束,幽州就成了北方联盟的幽州。
并州,辰韩,黑山贼,泰山贼,白波贼,胶州半岛,热河,辽阳,北盟正在创造与干涉的危机,从来就不止幽州一隅。
关中的人口对关中是危机,随时溃堤。但是只要挖道渠,将水向北引向并州,向西引向河套,就能将无尽的荒野,滋润成留着奶与蜜的土地。
当关中深处粮食危机大爆发的前夜,正义又怎能缺席呢
正文 第二八九章 士人
右扶风,郿,法氏坞。
“玄德先生。”
正室之中,一须发皆白的老人正襟危坐,卢道跪在地板,双手摁地行跪拜大礼参见。
堂中老人八十有八了,名法真,字高卿,儒中研修谶纬之学的处士,终生不出仕,故称“逸民”。
论名士,这位就是,同时代的名士都被法真熬死了,就是天下名士卢植的儿子,见了高出两辈的老名士,还得大礼参拜。
卢道,卢子叙,是卢植“禀道毓德”的二子,大兄已折,其前年一场大病,差点随去,三弟是老父老来得子,年仅四岁。卢植子嗣艰难,预备生四个儿子的名额,八成是用不完了。
可卢植在范阳卢氏的名额还在,士族出来的卢道,自然要到北盟外交部门报道,作为外交家,专一与士族门阀,土豪劣绅打交道。
北盟还邀请过袁绍担任外交部长,邀请过曹操担任最高法院院长,只是庙小,俩奸臣正忙着帮何进诛宦官呢,看不上,倒也回函真诚感谢了北方联盟的邀请。
这就是实力与名声的好处,收到信起码会认真回信。
北盟就是这样有枣没枣的天南地北到处发邀请函,一来暴求贤若渴的名声,为邀请的对象与北盟自身扬名,炒作一下绯闻,双赢。
二来,大汉邸报刚创刊,版面需要填,把拍马屁的邀请函一撒,回信一收到,版面满。
约稿都省了,原信由于是公函回件,还可以填充档案馆与未来的博物馆。
一封热情洋溢,把人夸到天上的当官邀请函。一封言辞切切,谦虚无比,文采斐然的婉谢拒官回信。一互动,一刊发,三赢,连大汉邸报都一朝名满天下,直接就在洛阳刊印发行了。
创刊号第一版,就是介绍邮政系统,报刊发行方式,丝印印刷。
中国或许要有“五大发明”了,大汉邸报用的是印刷粮票与丝织品的丝印法,稿件八百里加急直送京师,再由洛阳丝印坊,用丝印的方式,在当地印刷。
就跟船舷上刷字一样,拿个纸板,把要刷的字剪成窟窿,剪纸板朝船板上一贴,拿刷子沾白漆一刷,纸板一去,船舷上就出来字了。
比篆刻式的雕版印刷,活字印刷都要快捷,活字印刷不过就是一堆印章放一起,早发明出来八百年了,北盟就正在试验陶,锡,铅,铁板,铜板等各种材质的活字材质。
只不过由于雕刻,校对,排版过于繁琐,成本高昂,时间漫长。北盟的书籍印刷,私人印坊用的都是成本低廉的雕版,活字印刷暂时推广不动,持续摸索中。
而报纸这种时效性极高的印刷品,板雕活字雕都来不及,用的就是丝印,刷刷刷。
要等大汉邸报读者故事会八卦小报等时效性的读物印刷需求上来了,而不是只印不变的经,对快速印刷的需求,才会促生活字材质与校対技术的不断进步。
北盟就是在大汉邸报上,介绍了下雕版印刷,丝印术与活字印刷,科普了下经史子集,个人书籍,报纸怎么印合算,又展望了一下数码排版的光辉未来,强烈暗示了一下全天下有志于发财的人,赶紧开印坊吧。
大汉邸报上就有招募加盟商的广告,印坊制作,报亭发行,图书杂志报纸地区代理,欢迎联系。
尽管辉煌的文明中掺杂了一丝铜臭的味道,但瑕不掩瑜,北盟的强势文明印象,就随着这简简单单,薄薄的一张大汉邸报,冲击波一样哄传天下,一时洛阳纸贵,发生了抄报纸现象。
加上许劭的“月旦评”,详细的对北盟为何要邀请袁绍就任外交部长的原因,评论了一下,溢美之词居多,惹的袁术破口大骂:“吾家一奴仆,也配姓袁”
可不出所料,袁绍谦虚无比,同样充斥着对北盟与大汉邸报溢美之词的回信,就收到了。
一收到回信,新的一期大汉邸报,立刻全文刊发了袁本初的回信,先赞美了一番袁绍的谦虚谨慎,严肃活泼。之后,话锋一转,对袁绍展开了激烈的抨击,狗日的不识抬举。
正对北盟勾连袁本初,疑神疑鬼的宦官,一下放心了,袁术平衡了,袁绍疯了,曹操紧张了。
因为新一期喷完袁本初,对曹孟德的最高法院院长邀请,又堂而皇之的出现在了大汉邸报上。
为什么要邀请曹操,担任北方联盟的最高法院院长呢
总编许劭,就从曹操被举孝廉入洛,造五色大棒,干死顶头上司蹇硕他叔父蹇图说起。
赞其秉公执法,一看就是法家的骨头,又唯才是举用寒士,不畏上,不鄙下,掌司法再也合适不过。
不知西园军元帅,正与何进一伙处于火并边缘的蹇硕怎么看,反正全天下都知道了曹孟德的事迹与名声,感佩其文采之斐然了。
因为曹阿瞒不敢不回信,还得回得慎重,滴水不漏的把事圆了,那唯心主义神学加旁征博引,再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古今交相辉映,最后再来首“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曹操的文采,那已经到了不用堆砌辞藻,重剑无锋,大巧不工的境界了,古朴豪迈,歌以咏志,慷以当慨。
可没用,一收到曹操的回信,大汉邸报在狂赞了曹孟德一番之后,又是话锋一转,狗日的不识好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