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56(1 / 2)
和魏国公府各准备了六十抬给姑娘添箱”
国公府准备了六十抬,魏国公府准备了六十抬,这就是一百二十抬徐三太太觉得自己有点晕。
徐三太太只是觉得有点晕,徐大奶奶是真的晕了还要不要让人活了什么时候添箱都是上百抬上百抬的添了,徐佳颖出嫁这是多少抬嫁妆啊
徐三太太稍稍冷静了下来,国公府虽然准备的隆重,但是还能说的过去,她也时常听徐三爷和徐光延说起过,其中用意也能猜到一二。
但是这南京魏国公府和自己府上能有什么关系,值得魏国公府为自己女儿出了六十抬礼物添箱
若是只是因为一个祖宗,那这理由也太扯了徐三太太深思之下,终于记起来了,当时魏国公府的姑娘好像来见过徐佳颖,求徐佳颖帮过什么忙,后来还来拜访过几次徐佳颖。
徐三太太赶紧去让丫鬟去请女儿来,这事她们不了解还要问一下徐佳颖才是。
徐佳颖还在院子里抱着那本厚厚的赏赐名录看呢,听到太太急着找自己,有些疑惑,就顺口问了太太派来的丫鬟,终于知道了是因为何事了
听完之后,徐佳颖吃惊的小嘴都合不上了,十分茫然,这,这到底是怎么了皇上赏赐那么多东西也就罢了,怎么国公府和魏国公府也送了这么重的厚礼
一百二十抬礼物,这礼真是贵重的让人咋舌徐佳颖不由苦笑,自己不过是一个国公府的旁支的小姐,哪里受得起这么多重礼啊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言情手机版阅读网址:
第324章 桂花飘香时节
徐佳颖来到了上房,在徐三太太的追问一下,这才前前后后回忆起来。她与徐佳然相交不错,常常有书信往来,当然她不可能以为只是她和徐家然关系好,魏国公府就会送这么大的礼。
通过书信往来,徐佳颖也知道,南京魏国公府也参与到了玻璃坊之中,应当是承了张知节很大的人情。她也知道了张知节在南京遇刺的事情,当时和徐鹏举在一起,也算是患难之交。
后来因为遇刺一案,国公府又承了张知节很大的人情,这般说来,似乎也说得通了若是国公府直接给侯府送去重礼显得太突兀了。
恰巧自己曾经帮过徐佳然的忙,又和徐佳然交好,又是同族,重礼添箱既能还张知节的人情不显得突兀,还能给自己长脸面交好自己,魏国公府真是会做人
没多久管家的就转交来了一封信,正是徐佳然写来的,信里言辞恳切,声称这是谢礼加贺礼,徐家然读了只能苦笑,只能收下了千里迢迢送来,断然没有再带回去的道理。
这边徐佳颖苦笑,那边徐三爷也只能苦笑,国公府这般重礼,徐三爷是准备推脱的但是无奈徐光祚掏心掏肺说的也极为恳切,徐三爷也明白国公府沉寂多年,需要一个机会。
而这个机会很可能就应在张知节身上,况且皇上如此关注张知节的婚事,国公府这般做徐三爷也能理解。
最终徐三爷只能苦笑着都收下了,徐府又开始倒腾房间,又是一百二十抬,府里都快放不下了
徐府这般热闹的景象,着实震惊了这条街道上的行人,这府邸瞧着虽是富贵人家,但是也不算京城名门,竟然闹出这般大的动静
不但皇上恩赏了丰厚的赏赐,竟然还有两大国公府前来送礼,而且送的还都是重礼
张知节去豹房谢恩,回来的时候就听说了魏国公府和定国公府为徐佳颖添箱的事情。
他倒是没有把这个放在心上,毕竟当初拉他们入股玻璃坊,他们可是赚了大便宜,现在还人情也是不出意料之外。
他对定国公府和魏国公府的心思也都猜得透,也就坦然收下了徐光祚心里所求,他是不介意帮一把的。
至于魏国公府,张知节只能等着徐家然和徐鹏举成亲的时候,再还个人情
定国公府和魏国公府是给徐佳颖添箱,英国国公府应该就是要等自己成亲的时候送上重礼了
这些张知节都不感到头疼,让张知节感到头疼的是正德皇帝他此次谢恩真是满心欢喜去的,正德皇帝给徐府恩赏了这么重的赏赐,张知节觉得应当就足够了,这样的话正德皇帝就不会再出幺蛾子了。
一直对正德皇帝跳脱的性子有所顾忌的张知节总算放下心来,还好没做什么离谱的事儿,但是显然张知节有些高兴的太早了。
正德皇帝见张知节十分欢喜的前来谢恩,当真是得意洋洋,自己重赏徐府做的是对的看张知节的样子着实是给了他一个大惊喜
但是光这些是不够的,正德皇帝又萌生了一个创意,那就是他要全程参与进去,他要和张知节一起去接新娘,给张知节壮声势
张知节听着正德皇帝哈哈大笑的说出了这个主意,直接惊的目瞪口呆,这怎么可以啊这皇帝要是去了,原本喜庆热闹的场景,那还不都变味了,所有的人都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想到这里,张知节禁不住打了哆嗦。绝对不能这样
张知节开始据理力争,开始详述这一路上是多么的忙乱,是多么的不安全。但是正德皇帝不为所动,扳着手指开始数,内厂、东厂、西厂、锦衣卫,若是连安全都保护不了,那还要他们何用
张知节只能无言以对,面对正德皇帝得意洋洋、兴高采烈的样子,他也没有什么法子了只能寄希望于刘瑾他们能够劝住皇上,他们肯定也不愿皇上亲身涉险才是
所以张知节离开豹房之后一直都是眉头紧锁,他一直期待着正德皇帝别弄出什么幺蛾子,但是现在还真的弄出幺蛾子了
张知节只要稍微设想一下,就觉得十分头疼到了自己成亲的那一天,内厂、东厂、西厂的番子还有锦衣卫为了皇上的安全,跟着全城大游行。搁谁身上谁都得头疼
然后正德皇帝全程跟着,所以人都战战兢兢,哪里还有一丝喜庆热闹的气氛啊到时候怕是只有正德皇帝兴高采烈的
所以张知节思来想去,觉得自己未来一段日子的首要任务,就是打消正德皇帝的这个念头。皇帝嘛,来喝喜酒就已经够给面子了,完全不用全程跟着啊
不但自己上阵,还要拉上张永、马永成也齐齐上阵,轮番试着劝说皇上打消这个念头。
张知节觉得不只这样,刘瑾、谷大用知道后,肯定也会劝皇上的,毕竟到时候东厂、内厂也得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