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真凶伏法,还已清白(1 / 2)
“大人,我已提前命人取来钟子谦的尸骨,接下来,便要用滴血验证之法,彻底坐实证据。”
言罢,他手臂有力一挥,只见几名差役稳步抬上一具棺木。随着棺盖缓缓掀开,钟子谦那略显阴森的尸骨呈现在众人眼前。
尤为触目惊心的是,头骨后脑处有一处深陷的伤痕,周围干涸的血迹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惨烈,一股令人作呕的腐烂气息也随之弥漫开来,让在场不少人都忍不住皱起了眉头,捂住口鼻。
李轩一见到棺木,整个人像被施了定身咒一般,瞬间僵住,紧接着吓得连连后退,身上的锁链随着他慌乱的动作发出“哗啦哗啦”的声响,他扯着嗓子嘶喊道:
“不要抬过来!别靠近我!”声音中满是颤抖与惊恐,此刻他的脑海中乱作一团,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在疯狂回响:“钟子谦?不要过来,我不是故意的,别过来!”他像只受惊的野兽,蜷缩在角落里,双手死死抱住脑袋,仿佛眼前出现了钟子谦索命的鬼魂。
李穆虽然表面上还强装镇定,可额头上细密的汗珠还是出卖了他内心的紧张,他沉声道:“林大人,挖坟验尸,这般做法未免太过分了吧?”
然而,他心底却在暗暗咒骂:“这小子手段太狠辣了,竟然想到挖坟开棺!早知道他如此难缠,当初就该派人除掉他!”
林萧仿若未闻,径直转身对仵作吩咐道:“取李府的血迹样本。”仵作小心翼翼地捧上一小块地砖,砖缝中那暗红色的血迹格外清晰,正是之前用酒醋显现出来的关键证据。林萧稳稳接过,又命人用刀从钟子谦的头骨上轻轻刮下少许干涸的血迹,放入一碗清水中。
一时间,整个现场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屏气敛息,眼睛死死地盯着那碗清水。只见两滴血迹在水中缓缓散开,起初还界限分明,可没过一会儿,竟如同久别重逢的老友,自然而然地交融在了一起,形成一团如梦幻般却又透着诡异的红雾,没有丝毫排斥的迹象。
林萧神色冷峻,声音如同洪钟般响彻四周:“血迹相融,便证明它们来自同一源头,也就是说,李府发现的血迹,确实是钟子谦的。”
随后,他猛地转身,目光如炬,直直地射向李轩,冷冷说道:“李轩,那晚你就在这间房里残忍地杀害了钟子谦,血溅当场,如今铁证如山,你还有什么可狡辩的?”
李轩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如纸,嘴唇不受控制地哆嗦着,发出断断续续、不成句的声音:“我……我……”
此刻他的内心彻底崩溃,满心都是绝望:“血都验出来了,我还能怎么辩解?他居然连死人都挖出来对付我!”双腿一软,整个人瘫坐在地,眼神空洞无神,嘴里不停地喃喃自语:“不可能……这不是真的……”
李穆仍在做最后的垂死挣扎,急切地说道:“林大人,就算血迹相融,也不能就此断定是我儿子杀的人!说不定钟子谦是自己不小心摔伤流的血呢!”虽然他强撑着,可声音里还是难以掩饰地微微发颤。
林萧嘴角浮起一抹冷笑,不紧不慢地反驳道:“李侍郎,钟子谦后脑遭受重击,尸检结果早已明确,血迹如此之多,怎么可能是摔伤?”
林萧见李穆还不肯死心,便接着说道:“诸位,请仔细看门上肩膀位置。”他伸出手,稳稳地指向门框一处不太容易被察觉的缺角,那缺角形如半月,藏在门与框的夹缝之中,如果不是刻意寻找,很难被发现。
他分析道:“此缺角刚好在肩膀的高度,边缘还有暗红色的血迹残留。我推测,当时钟子谦想要离开,李轩从后面用烛台砸向他的头部,烛台在砸落过程中磕碰到门框,这才留下了这个痕迹。”
说着,他命差役取来那盏至关重要的铜烛台——此前曾被用来诬陷林萧的物证。
林萧双手接过烛台,指着其边缘说道:“大家看,此烛台的一角缺失,与门上的缺角形状极为相似。”
紧接着,他将烛台缓缓嵌入缺角处,令人惊叹的是,两者严丝合缝,仿佛本就该在一起,分毫不差。
林萧声音坚定,掷地有声:“烛台缺角与门框完美吻合,烛台底部残留的血迹,也与钟子谦的伤口特征一致。
整个过程就是,烛台砸头,撞门留痕,血溅地面,最后李轩将尸体抛至巷口。如今证据确凿,李轩,你还敢抵赖吗?”
李轩直勾勾地盯着那烛台,眼角不受控制地剧烈抽搐着,至此,他心底最后一道防线彻底崩塌,双腿一软,“扑通”一声瘫倒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