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5.道貌岸然实无赖 复社坑死社稷臣(2 / 2)
复社的核心成员,则借着复社壮大了的势力和遍布每一个角落的关系网大搞。
每到科举的时候,却暗地里暗箱操作谋私利。“嗜名躁进,逐臭慕膻之徒,亦多蹿于其中矣。”
张溥这些家伙,最终要达到的效果,正是这个
他们苦心经营,一步步在朝堂上渗透亲信,在党争中不断的蹚浑水,逐步掌握了大明朝廷的发言权。
崇祯登基,在经过了早期一次次失败的瞎折腾后,终于选定了能干的温体仁作为首辅。
而这位温体仁大人,被后世史书,普遍划为奸臣。因为他不仅勤奋,而且清廉,最要命的,是这人足智多谋,坏主意多的不亚于张溥,甚至为达目的,比他更加不择手段。
他容不得东林党乱国家,坑惨了政敌钱谦益,捎带手还把周延儒这蠢货也打发回家了。
这就彻底得罪了东林党和复社。您想,在东林党和复社掌握着发言权的情势之下,他能落好名声吗
强大的复社让温体仁蜇这下子,岂肯善罢甘休那是上窜下跳啊。复社首领张溥愤而辞职回家,其实也是要耍计谋,以退为进。
接着就是大规模的虎丘大会召开,数千会员云集,义正词严声讨温体仁,场面绝不亚于伟人发动的那场大革命
然后各路有复社背景的官员,特别是在言路里占有分量的言官们,立刻抖擞精神,放大镜似的找错,鸡蛋里挑骨头渣,非把温体仁参倒不可
于是奇葩的场景上演了,崇祯皇帝惊奇的发现,大明王朝内忧外患,外面后金一个劲闹,内部农民起义可劲的造,可是广大号称爱国的青年精英才俊们,拿不出建设性意见倒也罢了,骂人反而精神抖擞。
朝廷遇到啥困难事,哪怕前方十万火急,几十万军民生死悬于一线,这群人统统不管,只是在扯直了嗓子,破口大骂朝廷昏庸,大臣无能
朝廷和大臣不行,您行您倒是上啊,把满清给赶出去,把李自成给灭喽,您有那本事吗
您骂也不要紧,您恩怨分明,秉公而骂倒也成啊。
前线作战的武将,和复社没关系的,不分好坏,不管打胜还是打败,都往死里骂,而投靠了复社的,就天花乱坠的找理由吹,打了败仗就拼命保。
明末混蛋侯爷左良玉,打仗不是落荒而逃,就是处纵兵抢掠百姓,坐视不救,看热闹,坑领导放水农民军,标准祸害一个。
这个人家复社不骂,没看见。左侯爷是东林大佬侯珣选定的人才,复社骨干侯方域又是侯大佬的亲儿。
因此每次左混蛋侯爷一犯浑,立刻就会有官员积极开脱,拼命力保,最终还被封侯
而晚明最可圈可点,忠心耿耿的一代名将,最后的大明顶梁柱卢象升,为此愤愤不平。
他暗中议论道,那些骂人的既不懂军事,更不知前线军情,而且从来不顾前线军民的生死辛劳,只是凭着自己的妄自猜度,就胡乱的推测谩骂,最后延误的,还是国家大事。
这议论不知怎么就被这帮人知道了,想尽一切办法谩骂排挤。最后,在抗击清军南下的关键战役中,卢象升被杨嗣昌这东林小人抽走了精锐,只剩下老弱残兵。
可怜的卢督师,只能用自己坚定的身躯,面对压境的清军啊,无奈之下心怀绝望,冲入清军战阵,和清军同归于尽
而就在这个时候,,言官们还在以各种理由,编排各种罪名谩骂他,几个谩骂的主力,都是复社走狗
卢象升慨然出战,在巨鹿血战中以弱敌强,已经壮烈殉国了,你们怎么忍心还在骂他啊
噩耗没有传来之前,这帮混蛋,竟然妄自揣测,说他已经投敌叛国,小道消息传的满天飞
悲哉,卢象升卢大人
v: